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陈独秀晚年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一位有重大影响而又历经坎坷的人物.1932年10月,陈独秀因撰文猛烈抨击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政策,被国民党逮捕,判刑13年,投入南京模范监狱.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全国人民要求释放政治犯的压力下,加之日机夜袭南京,监狱中弹,陈独秀等始能获释.陈出狱后,暂住友人家,后移居武汉.1938年7月,他由武汉去重庆,不久又迁居四川江津,度过了他一生的最后岁月.自南京出狱到江津逝世的近5个春秋,陈独秀的思想充满着复杂的矛盾斗争.本文仅就陈独秀这几年的思想倾向,做一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1932年10月15日,上海租界中外警察发布了一则令国民党当局"欢欣鼓舞"的特大新闻——他们抓获了住在岳州路永兴里11号的中共大头目陈独秀。虽然此时陈独秀已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另成托派",但还是让蒋介石高兴万分,立即电令上海市长吴铁城将陈独秀押往南京。之后,陈独秀开始了漫长的监狱生活。从被捕的1932年10月15日至1937年8月23日出狱,陈独秀在狱中度过了1771天。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陈独秀经历了一生中最为艰难的岁月。  相似文献   

3.
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围绕如何实现合作共同抗日,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进行了5次重要谈判,最终在1937年9月开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庐山谈判中,蒋介石对周恩来表示"在狱共党可由国方开始分批释放",同意释放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在这种有利形势下,1937年9月,党组织将我从国民党南京军人监狱营救出狱。出狱后,我就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并接受审  相似文献   

4.
七七事变后,陈独秀被国民政府作为政治犯提前从南京监狱释放。当时,陈独秀本想回到党内,但在延安的康生、王明骂他是"汉奸",个性倔强的陈独秀感到失望。南京、武汉、长沙相继被日军占领后,陈独秀和妻子潘兰珍一道流亡到重庆近郊江津县。  相似文献   

5.
正"八一三"淞沪战役爆发,日军飞机轰炸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战局吃紧,国事繁乱,国民党有意释放一批政治犯,陈独秀就是在此时被释放的。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难,陈独秀义无反顾,全身心地投入全民抗战的斗争之中。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腔热忱,却换来荒谬的人身诽谤。他恼怒至极,百思不得其解。老斗士出狱"为他的祖国努力"陈独秀终于走出牢房,获得自由。消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每次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以后,便埋头于学术,潜心著书立说。 1932年10月,陈独秀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后被押送南京,拘押在江宁地方法院看守所。不久,国民党江苏省高等法院以“以文字为叛国之宣传”之罪,将陈独秀判处有期徒刑13年,后改为8年,监禁在南京南仓巷旁边老虎桥模范监狱。后因抗战爆发,时局紧张,迫于国共合作已经实现的形势,国民党当局于1937年8月将陈独秀提前释  相似文献   

7.
李大林(1906— )广东梅县人。1928年入上海大陆大学读书。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初到中共江苏省委工作。同年8月调到全国海员总工会,任外洋轮委员会主任。后到香港海员工会工作,1931年担任香港海员工会党团书记。同年6月间,因叛徒出卖,与两广省委书记蔡和森等人被港英当局逮捕,后被驱逐出境,回到上海。1932年初,任中共上海海上区委书记,在外洋轮中,开展党的工作,恢复健全工会组织。1933年7月,调江苏省委任巡视员。同年12月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被押往南京军人监狱。狱中,与陶铸等共产党人开展了狱中斗争。1937年,中共强烈要求释放所有政治犯,国民党被迫释放南京军人监狱的所有政治犯。李大林出狱后,重回广东工作。1938年4月任中共广州市委书记,8月任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是一位永远的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他58岁那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当局在他坚持抗争和多方压力之下,被迫把他从南京老虎桥监狱释放出来。陈独秀走出监狱后,记者第一次采访他时,问道:“陈先生今后要专做文化运动,不做政治运动了,是不是呢?”陈独秀回答说:“不对!不  相似文献   

9.
1937年8月23日,陈独秀从国民党监狱里被释放.在战乱中,他和家人于1938年8月3日辗转漂泊到四川省江津县,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4年.陈独秀在江津虽贫病交加,身陷困境,但仍笔耕不辍,关心时政,珍重晚节.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1937年8月出狱后,中国共产党表示欢迎。1937年11月20日出版的党中央理论刊物《解放》,还发表了时评———《陈独秀先生到何处去》,并以尊敬和期待的口吻说:“当独秀先生恢复了自由以后,大家都在为陈先生庆幸,希望他在数年的牢狱生活里虚心地检讨自己的政治错误,重振起老战士的精神,再参加到革命的行列中来。”陈独秀出狱之后,亦曾亲自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向叶剑英、博古表示,赞成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此后不久,由于王明、康生在党的刊物上,硬把陈独秀这个刚从国民党监狱中出来并积极主张抗日、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诬为“日特…  相似文献   

11.
江波 《党史博览》2002,(4):49-50
倔强的陈独秀没有接受中共中央的条件 1937年8月13日,被国民党关押了近5年的陈独秀终于获得了释放.这位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就写文章支持全国人民抵制日货和对日宣战,并在国民党政府的法庭上大声斥责卖国政府不抵抗政策的抗日斗士,出狱后拒绝了托派组织要其去上海重整旗鼓的要求,而是在南京、武汉等地为抗日奔走呼号.他发表了一系列谈话与文章,主张"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使政府能够抗战到底".  相似文献   

12.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中统特务逮捕。1937年8月,陈独秀获释出狱,并由南京溯江而上来到武汉。 这时,已叛变共产党投靠国民党的张国焘也在武汉,他得知陈独秀也来武汉后,便由武汉国民党警察局长蔡孟坚做东,强拉陈独秀吃饭,企图对他进行拉拢。此时,陈独秀已无明显的政治身份,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2000,(1)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军长叶挺将军长期被国民党无理扣押,直到“重庆谈判”后,才获释放。当时,国民党的被囚将领获得释放后,一出监狱便急于与家人团聚,吃喝庆祝。军统特务沈醉对于叶挺这样一个坚贞不屈的共产党将军十分注重。临出狱前,他走到叶挺跟前,笑嘻嘻地问:“叶?..  相似文献   

14.
江津鹤山坪分为上中下三坪,是长江与笋溪河的分水岭,坪内原置五举沱乡(双石场)和麻柳场,有"天下第一坪"之称。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华北等地区后,从国民党南京监狱被释放的陈独秀只好随同大批难民到重庆近郊江津县避难。1939年5月,陈独秀和夫人搬到鹤山坪石墙院蛰居。他在这里住了3年多,常去的就是最近的双石场。  相似文献   

15.
正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安庆人。1915年以创办《新青年》杂志为阵地,高擎民主与科学大旗,与李大钊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与发起人。1921年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为中共一大至五大的主要领导人。1929年转向"托派",并组建托派组织而被开除出党。1932年10月,陈独秀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于1937年8月出狱。出狱后,很多友人邀请陈独秀去香港、武汉、兰州和长沙,而他最后受安徽同乡、留日同学邓初(邓仲纯,当时在江津开设医院)之邀,来到四川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定居。  相似文献   

16.
庞然 《红岩春秋》2008,(4):74-76
1938年初,日军相继占领武汉、长沙。大批难民流离失所,蜂涌来到陪都重庆。在逃难的人群中,有一体态清瘦,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的老者,在一名年轻女性的搀扶下,步履蹒跚地挤上长沙到重庆的轮船,他就是曾被共产党宣布开除党籍、又被国民党关押多年刚被释放不久的原中国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陪伴而行的年轻女性,是自愿在南京狱中照料他生活起居、出狱后成为他妻子的潘兰珍。  相似文献   

17.
<正>陈独秀是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长期以来,对于他1937年出狱后为何没有回到党内工作一事,社会上流传着多种说法。那么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毛泽东和张闻天提出有条件地让陈独秀回到党内工作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8月,中国共产党于洛川会议上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包括释放一切爱国的革命的政治犯,这成  相似文献   

18.
细节一:一大中就有所谓“左”和“右”两种倾向吗?濮清泉是陈独秀的表弟,因参加托派组织曾和陈独秀等人一同被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在狱中,陈独秀经常和他谈起自己的经历。这些谈话给濮清泉留下很深的印象。1980年,濮清泉发表长文《我所知道的陈独秀》,披露了陈独秀许多鲜为人知的经历和见解,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这篇文章中,濮清泉谈到陈独秀对党的一大的评价,“他说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就有‘左’和‘右’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陈独秀思想的发展变化时,国内研究者一般都把他从1929年被开除党籍至1942年病死这段时间,看作为他一生政治思想经历的最后一个阶段,名之曰“陈独秀后期”,并称这个时期的陈独秀为“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背叛者”。这样笼而统之地为后期的陈独秀盖棺定论,抹煞了陈独秀晚年(即他从1937年8月出狱到1942年病逝这段时间)发生的重要思想变化。笔者认为,在陈独秀的晚年,他思想中早已孕育的民主主义已经上升到了支配的地位。这使他不仅从组织上脱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与陈独秀同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又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了五四运动以后的整整一代青年,被尊为进步青年的学习楷模。从新文化运动到大革命后期,两人有过整整十年的历史交往,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一、李大钊欢迎陈独秀出狱 1917年,陈独秀应聘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担负改革文科、整顿北大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