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消费制度的创新,银行信贷消费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贷消费在方便了民众消费、增加了商家利润的同时,由于部分消费者过度消费、非理性消费也衍生了信贷资金的坏账的发生,如何平衡信贷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规范消费信贷经济,在当前出台消费者破产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笔者试就我国消费者的破产立法规制作出一些解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试析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红玉 《求实》2002,(10):31-3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正日益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 ,对消费者权益进行法律保护的程度如何也已成为衡量现代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 ,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专门立法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行有关立法的不足等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有关立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质即该民族的精神系统内诸要素秩序化的过程.社会基本制度构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主体框架,塑造了社会的外在物质秩序与内在精神秩序,并通过整合社会的精神秩序而影响民族精神的培育过程.加强社会基本制度建设,有利于推动民族精神的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4.
举报对于预防和惩治腐败、维护法律尊严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举报人遭打击报复的事件频频见于媒体,为更好开展工作对举报人应采取严格的保密保护措施,建立起一个长效的举报人保护机制.本文从举报人的地位、权利保护的现状和完善几个方面对举报人权利保护问题做了探讨,以期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5.
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已经成为当代西方国家行政立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为实现行政立法权正常运行,保障行政权的合理性、有效性,实现立法效益最大化,我国政府应探索建立行政立法的成本效益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6.
7.
杨士林 《学习论坛》2007,23(5):62-65
在西方国家,行政立法是在经历了长期议会民主的黄金时期后才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先由议会立法再到政府委任立法的发展过程。没有议会法律授权,行政机关不能制定调整外部关系的法规,而只能制定调整内部关系的行政规则。我国的相关理论和立法并不是根据内部、外部关系界定行政立法的权限来源,从而导致法律与行政法规之间、法规与规章之间,以及行政法规、规章与行政机关发布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之间缺乏明确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既然社会生活可以在相对的意义上划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那么社会和谐就必然包涵着社会物质生活秩序和谐与社会精神和谐两个层面。我们所要追求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是我国民法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存在很大分歧,立法上也还不完善,实践中故难以操作。针对此问题,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山西文化产业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地方立法。从法律依据、立法条件及环境而言,地方立法具备可行性。在立法过程中,应遵循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注重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自身规律,以保护创意为核心等立法原则。在立法设计上应包含总则、文化产业促进制度、文化市场管理制度、法律责任部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人们越发注重对个人权利的保护,尤其是精神利益的自我保护意识呈越来越强化之势.本文拟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涵义、适用范围以及精神损害赔偿在法律实践中面临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由此提出健全和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之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12.
黄木 《学习月刊》2010,(4):35-36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自治权,是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种民族立法自治权。它是由法律法规确认、保障和制约的权利,是民族本身固有的权利,也是宪法和法律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化。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是实现各少数民族权利的基本保障.是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价值获得正当性的重要途径。现实中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虽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基础,也是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范围、赔偿数额等相关内容的基础。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是人格权益遭受不法侵害的人,并且是依法律规定有权请求赔偿的人。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因此,科学安排立法项目,在立法过程中尤为重要。一、科学制定政府立法计划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几条当中,科学立  相似文献   

15.
李强 《湘潮》2007,(11)
本文通过对传统商事立法模式的评析,特别对近期理论潮流中关于商事通则的制定进行反驳,从而主张制定私法总则来协调民法和商法的关系,确立私法总则加单行法的商事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对于建设科技强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弘扬科学家精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改进作风和学风、缺乏奉献精神、缺乏协同和包容精神、市场经济趋利性与社会的功利性的负面影响等。培植和弘扬科学家精神,要突出社会价值引领和自我教育,加强科研诚信、作风和学风建设,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符合科技创新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政府数据开放是数字政府构建的重要基础,其完善的制度构建与高效的数据利用离不开公民的有效参与。立法实践中公民参与权的设置存在诸多问题,表现为公民参与权权利范围模糊、程序性权能单薄致使实质效能受限、权利救济不足等,其原因是权利立法层面的基础逻辑不适用、权利内容不充分及救济意识与制度的缺位。政府数据开放中公民参与权具有政治、经济与社会等多重价值,其公民视角可为当下政府数据开放提供民主的制度引导、高效的治理路径与公正的法治价值。公民参与权的落实与发展亟待更多的立法关注,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制度应当构建公民参与充分的数据开放秩序与相应管理机制,在转变传统立法逻辑、细化公民参与的实体性原则与程序性规则及构建充分的救济制度上作出立法层面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立法科学化"与"科学立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律科学化不是一个妥帖的概念,立法科学化的口号也难称科学.科学立法则是指在立法中充分发挥"作为科学的法学"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的作用.将科学立法与"作为科学的法学"联系起来,对立法者、担负立法任务的人大机关以及法学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立法者必须充分学习和运用法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必要的立法方法,立法策略和立法操作技巧,在立法规划中,在法律案的起草、论证以及立法听证过程中,增加法律专家的比例,更多地倾听他们的意见,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从根本上说,科学精神从属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发展迫切需要人文精神的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互补的,只有两者并重,才能保证实践的正确取向.因此,要自觉促进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相互渗透,在实践层面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与共建;在人的价值层面,则要强化人对于真善美及其内在和谐性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20.
卜志勇 《学习论坛》2006,22(10):67-70
当代立法不应只注重参酌西方的法律制度和理论,也应当研究、借鉴和吸收中国法律传统中的合理性因素。唐代立法中的一些合理性因素,如某些立法技术、血缘关系立法以及官员职务犯罪立法等方面的一些规定,至今看来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生命力,对当代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