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萍 《今日民族》2003,(2):43-45
随着云南民族中学声誉日隆,校长李暾也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李暾是白族,生于大理州鹤庆县,长在丽江。自从1972年考入师范学校起,他的这一生从未离开过学校。小学、中学、中师、高校、直至到民族中学当校长。2002年,李暾被昆明市人民政府授予“十杰百优优秀园丁”称号。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出了一条引人注目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2.
适逢云南民族出版社五十周年华诞,我想起了《民族文化》杂志。尽管时隔二十余年,但一些人和事却挥之不去,总是十分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3.
普米族有一部英雄史诗,叫《冲格萨甲布》,冲格萨是该史诗中的一个传奇英雄  相似文献   

4.
民族教育通过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知识水平来推动新型农村劳动力转移范式的实现,而此范式的推广运用又会导致民族教育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民族教育的主体从政府拓展到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劳动者自身,民族教育的对象从城乡富余劳动力和困难群体拓展为该地区农村所有的劳动者或潜在的劳动者,民族教育的目的从"输得出去"扩展为回乡创业带动地方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民族教育对于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意义和现实功能,指出民族教 育要按照科教兴国的战略,不断加大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6.
刘明 《今日民族》2010,(6):44-45
建国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云南民族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刘春 《当代广西》2004,(3):47-47
桂林给我的印象是暧昧的,这并不是对她的优美风景的亵渎。暧昧是一种感觉,一种似是而非,说不清道不明但有时又不需明说的复杂心情。  相似文献   

8.
"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与贵州民族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涛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3):165-169
本文以"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中的民族教育所提供的资料,结合有关的历史文献记载,着重阐述了贵州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历程原因和特点,进而提出贵州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政报》2008,(1):42-43
为切实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内政发[2007]103号)精神,结合我区民族中小学蒙古语文(朝鲜语文)、汉语、外语教学及推行我国少数民族汉考水平等级考试(缩写为MHK,以下简称民族汉考)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统一战线》2009,(11):37-37
南昌市于国庆前夕举办了“爱我中华”少数民族迎国庆60周年专场文艺晚会。演员为来自全市的少数民族群众,通过爱国歌曲演唱、民族舞蹈、服饰表演等形式,尽情讴歌伟大祖国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政报》2007,(12):30-32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民族教育工作,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少数民族各类人才,全面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吉平 《前沿》2003,(10):113-114
本文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我区民族教育的目标、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海巴根那 《前沿》2002,(9):59-61
关注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关注民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是时代赋予我们民族教育者的历史使命。所以 ,担负着民族教育现代化责任的人 ,必须认清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寻找适合自己民族发展的最佳道路  相似文献   

14.
郭凤鸣 《前沿》2010,(24):150-153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教育面临着较为突出的文化选择障碍,表现为:民族教育中民族语言的逐步失语;民族教育内容的悄然改变;教育大环境不断受到新生状况的挑战。既然这样,民族教育的文化选择就应以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为使命,以提升民族成员的文化素养为导向,以培育民族成员的文化自觉意识为根本。通过对民族文化的选择、编整和传播,教给民族成员辩证地认知、理解和诠释自身文化的角色与发展,调整心态,尊重与借鉴他文化的经验,与他族积极互动,相互走进,共同建构一个和谐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5.
16.
我最早知道的德国人,就是自诩为太阳的尼采。鲁迅偷偷告诉我们,“他疯了”。我十分纳闷,这样一个将自己比喻成太阳,并不断给别人光与热的人,却选择了精神崩溃这匪夷所思的行为。这种民族的特殊性,我想,只有亲自到德国走一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才能一识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17.
"民族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不断传递的创造性成就、目标与观念。民族教育的形式多样性、内容再生性与功能规范性等特征显示出民族教育的文化内涵经历了一个缓慢的、从自发到自觉的文化认识过程。文化共生下的"民族教育"内涵不应是人们狭义认识的"少数民族的教育",而应是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的理性反思,汲取各民族文明成就,实现自身文化重构与提升,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马燕 《今日民族》2014,(6):43-45
<正>父亲马宗亮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0年了。在与父亲天人相隔的日子里,我对父亲的思念与日俱增。随着阅历的不断丰富,我似乎读懂了那个永远忙忙碌碌的父亲,读懂了他心中的那份无言大爱,追寻父亲足迹,完成他未竟心愿的脚步也更加坚定。永远忙碌的身影我曾经以为,父亲不爱我,不爱家人,只爱工作,只爱那些经常到家里找他帮这帮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有效需求和供给都不足。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将使教育资源更难流入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成本的负担 也对少数民族教育不利,在市场的效益机制和竞争机制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制度 优势,加强宏观调节,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少数民族地区,增加少数民族教育供给,更好地满足少 数民族对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