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三大类9个指标的制造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10个省份制造业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制造业全行业及8个主要分行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近10年来,湖北省制造业全行业竞争力缓慢上升,从所评价的八大分行业来看,湖北省的汽车制造业保持了竞争优势,金属制品业等四个分行业竞争力有所上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的竞争力大幅度下降。鉴于此,应该从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推进信息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汇聚产学研资源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湖北省制造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决定了我国各地方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的理解认识和实施战略也各有侧重.本文在考量2011年我国各地区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主要污染物减排量等指标基础上,设计并计算节能减排综合绩效指数,将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依据节能减排综合绩效指数划分为三个区域进行分析比对.选取位居三个区域的重点省份,对节能减排实际工作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下一阶段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文化产业的区域统筹发展作为目标,构建我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的多指标评价体系,应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数据包络分析评价法进行效率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仅有7个省(市、自治区)达到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有效,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低下。从综合效率的分解来看,我国文化产业规模效率均值达到0.964,而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859,综合效率的低下更多地源于纯技术效率低下。从规模收益上看,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收益递减区域呈现集聚态势,主要集中在我国中北部,这些省份文化产业规模过大导致区域性的文化资源浪费;同时中部省份呈现大面积的文化产业规模收益递增,文化产业规模不足。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推进文化产业区域统筹发展,减少投入要素溢出等六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薛青河  李景杰 《前沿》2013,(21):75-78
本文在产业承接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内蒙古各盟市产业承接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产业承接能力表现出区域集群性差异,其中以鄂尔多斯市、包头市以及呼和浩特市组成的内蒙古西部“金三角”城市圈具有较强的产业承接能力;赤峰、通辽、呼伦贝尔东部城市产业承接能力有较大提升空间;围绕呼、包、鄂城市圈的其余城市承接能力薄弱。因此,内蒙古产业承接能力提升应该通过区域内经济合作,依托呼、包、鄂产业承接优势进行跨区域整合以带动内蒙古整体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世界经济论坛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发布的的相关数据,构建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程度的指数框架,运用主成分与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世界各国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程度,并进而分析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与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的相关性;依据有关国家的实际数据对其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政策选择进行分类总体评价;为我国政府促进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政策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深入分析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和特点,正确把握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  相似文献   

7.
地区的R&D情况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GDP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探讨了影响R&D的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及系统聚类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全国20个地区R&D投入情况和R&D水平进行排序和等级划分,分出它们的优劣,并给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省域副中心城市”概念发源于湖北,逐步走向全国。目前,全国共有省域副中心城市和自治区副中心城市35处,共涉及40个城市,分布在东部、中部、西部的17个省和自治区。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还将出现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文化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明显,本文利用2017年湖北省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文化服务业企业相关指标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对湖北省15个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分类与比较以研究各城市在三类文化产业中的差别,根据优先顺序,最终将15个城市分为五大类。对湖北省各地区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取财政自给率、财政收入占比、财政支出占比、人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支出、单位面积财政收入和单位面积财政支出这七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2009年全国31个省区(不包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财政规模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省级财政规模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全国31个省区的财政规模总体水平偏低,绝大多数省区的财政规模极不理想,亟待优化。  相似文献   

11.
朱门添  杜欣怡 《求索》2013,(1):26-28
本文通过对我国省级税负和税收竞争的相关性建立计量模型,利用我国1995-2010年的宏观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基准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标准化权重的空间滞后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省级税负和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很大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呈增长趋势。地方政府为了扩大征税来源制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出现地区之间的税收竞争,新增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边际税负呈递减趋势;(2)一省的税收优惠政策会影响到其他省份地方政府的政策行为,这是各省税收博弈的结果;(3)我国目前的省级税收竞争非常激烈,但这种竞争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直接税率竞争。为此,应明确中央和地方税收权限;充分发挥区域竞争优势,提高地方竞争地位;加强税收协调,建立区域税收合作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熵分析的上市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解决企业财务绩效指标分析的简化和指标的赋权问题,提出了把主成分分析法和熵权法结合建立主成分-熵分析法的思路,并以我国上市公司电子类企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主成分-熵分析法是一种较为客观的绩效评价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11年武汉市城市居民幸福指数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不同特征的城市居民在各领域幸福指数的差异。研究发现,城市居民总的幸福指数略高于0,为基本满意;在各领域生活满意度指数中,从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工作环境满意度、休闲娱乐满意度和医疗服务满意度,排在后三位的是人际关系满意度、公共服务满意度和医疗效率满意度。此外,本文还对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单位、经济社会地位的居民在各领域中指数的不同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就综合评价法和回归分析法中影响因素的结果差异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4.
省域副中心城市承载着推动省域协调发展的功能,是在本省范围内集聚水平较高、对周边区域和城市辐射带动明显的重点城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15.
非营利组织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向出资人分配收益,但资金运动仍是贯穿组织各项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在组织资金运动的每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如何评价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于组织利益相关者决策尤为重要。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应引起各方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早防范。  相似文献   

16.
李强 《人民论坛》2014,(2):97-99
中小企业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主体,也是产业升级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受到经费缺乏、研究人员不足等条件的制约,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应从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规律着眼,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郭有明 《政策》2009,(11):45-47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省"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加快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作为最重要的科学发展实践,着力提升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了"弯道超越"。  相似文献   

18.
朱林 《求索》2011,(12):49-50,53
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集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文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利用2003—2008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产业集聚组成的面板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互动性,生产性服务业综合水平对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贡献率为5.8%,且随着地区的不同,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对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贡献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本文首先从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以及创新绩效五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区域创新能力的现状,然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甘肃省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诸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了提升甘肃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2001年以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年度报告统计指标排位的分析显示,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浙江逐渐固化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前五强,五强创新能力综合值的差异系数呈下降态势,其五大创新要素的差异系数呈波浪型升降态势。据此,要注意发挥区域创新五强的示范区和先锋队作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既要注意培育、巩固、发扬优势要素,更要注意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协调发展;目前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激烈,五强要注意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其他地区要利用其潜力优势,化潜力为效率和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