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市领导县体制利用行政手段集聚经济资源,培育经济增长极核,有利于加速推进城市发展,但也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为矫正“城市偏向”政策的负面影响,我国有必要实施“次级城市”发展战略,推进市县分治改革,实行以县为主统筹城乡关系,利用城镇体系带动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2.
谷祥 《瞭望》1986,(47)
目前,全国实行市领导县的城市已有一百四十六个,占可以“带县”的中央直辖市和省辖市的百分之八十八。实行市领导县的新体制,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但是,多数地区感到不理想,甚至有些县反映,市对农村工作放松了。  相似文献   

3.
我国广大城市正在实行以市带县的体制改革;我国广大农村正由自给、半自给性生产向着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这两方面的发展,无疑对我国城乡融合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几年,潍坊城市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城乡融合过程中的动向和要求。从农村方面来看,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指导下,商品经济在我国城乡蓬勃地发展起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商品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从土地上脱离出来转向其他产业的农民,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困难,他们采取集  相似文献   

5.
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河南代表孟祥锡:政治体制改革提上日程很有必要,如果再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就会遇到障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很难得到较快地发展。现在企业实行了厂长负责制,但党的整个领导体制不改, 即使给了厂长权,有的也不敢用,还是得党委决定。最近,我们安阳市许多基层干部向市委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我们的目标是要打破产品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必须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 经过九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的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整个国民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活跃的局面。但是,现在经济领域的许多方面,还只是半商品化和半市场化,在物资分配上分计划内与计划外,在价格控制上分平价与议价。这种双轨并行的体制在两种体制转换的过渡时期,也起了促进生产发展的良好作用,但从根本上说是违背商品经济的原则的。从而使一些人利用新旧体制并行的局面,利用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搞不正之风,在批购原料、供应能源、调剂  相似文献   

7.
坚持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是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其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需要循序渐进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始于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经济特区的拓荒,变革如春潮涌动中国沿海各地。经济改革三十年,日新月异,成果显著,令世界瞩目;而在经济变革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早已悄然启动,可以说稳步推进、润物无声。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是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按照中央"要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新要求,改革也不能停顿,必须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旧经济体制的弊端有多种表现,其本质特征是“统得过死”、“过度集中统一”,即国家和政府机构对经济运行管得太多太死。革除这些弊端,建立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意味着社会主义民主在经济生活中的扩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经济体制改革所要求的政府职能转变,是围绕这个根本目标而进行的一项配套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以实现经济民主为目标,决定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决定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当然,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经济体制改革要把过去长期实行的那种在主要部分上排除、排斥商品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改为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商品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的对立物。但是,商品经济抑或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都不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承湘 《瞭望》1985,(12)
在农村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又在全国兴起。城乡改革的实践打开人们的眼界,使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在商品经济的时代,城市离不开乡村,乡村也离不开城市,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农村广阔、农民众多的国度里更是如此。打破城乡相互分割、封闭的状态,实现共同繁荣,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城乡关系的要求日益强烈。这是当今中国出现的又一桩具有深远意义的新事物。 过去提起城乡关系,总局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我党文献中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属性,阐明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大贡献。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论,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支柱,也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1)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市管县体制已经难以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从实践的结果看,只有那些工业化程度高、市辖县数量较少的地区实现了市县协调发展。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实现城市支持农村的目标。因此,加快推进"省直管县"改革,建立适应城乡一体化要求的行政体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建立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既是实施"省直管县"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推进县域城镇化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2.
柳梆 《瞭望》1984,(30)
当前,农村改革的大好形势已经带来了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改革的重点正由农村到城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的改革是在艰难曲折中走向成功和胜利的。但是,这几年农业生产力迅猛发展,而上层建筑依然如故,与生产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村改革带来的大变化向城市提出了新问题,要求新的城乡关系,要求变革上层建筑。从这个意义来讲,这是又一次地“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势。如果城市改革能跟上来,各种经济关系理顺了,整个国民经济必将产生新的飞跃。四川省的经验是,先从县一级改革开始。  相似文献   

13.
改革以权力过分集中为特征的党和国家的旧的领导制度,是邓小平同志一九八○年八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讲话中提出来的。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赵紫阳同志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部分提出把解决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的领导体制作为政治改革的重点。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将对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后发展国家 ,中国的改革不仅仅意指在经济体制上突破旧有体制的束缚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经济的市场化 ;而且指政治的发展 ,即在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根本国体的前提下 ,力图打破僵化的传统体制 ,促进我国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法治化及政府行政的高效化。中国改革事业一发轫 ,就内在的追求这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然而 ,在现实的改革实践中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却举步缓慢 ,较为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持续动力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就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改革而言,究竟应当首先抓哪些方面的改革呢?我认为,以下四大改革,应当是具有关键意义的。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是可以带来最大改革红利的大事时至今日,距农村家庭承包制改革已经30多年了,无论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协调社会发展,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农民与城市居民政治权利平等的角度来看,对城乡二元体制进行实质性的改革都是亟需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改革——首先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现象,是世界历史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现象。马克思、思格斯和列宁都没有制定过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的模式,第一个社会主义的模式是在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建立起来的。斯大林一个很大错误就是把一国一时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体制看成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并要求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这一模式。作者指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在世界历史上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继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生产关系上的又一次伟大的变革,这一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把苏联三十年代建立的经济体制中那些对社会生产发展不利的因素去掉,代之以能够适合各国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作者并对我国当前正在开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城市改革,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自从我挑上县经委工作的担子以来,怎样深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题目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 长期以来,我们为改善庞大的、运转力不强的管理机器做了大量的工作.经济体制的改革,着眼从经济活动的本身理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又从更深刻的意义上,改变或弃除着一些妨碍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就当前而言,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十分巨大,因为"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摘自赵紫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城乡改革的全局中逐步探索;经济体制必须和政治、行政体制一起改革. 关于乡、镇、村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农村是以乡管广大农村,镇只管镇区之内的乡镇并列、互相分割的管理格局为其基本特征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实行乡镇合并、以镇管村的新体制,打破了镇乡分割的分闭状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  相似文献   

19.
地区行政公署是中国省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构,管辖若干县市,是中国行政区划中介于省级与县级之间的一个虚的层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区行政公署的职能也相应地不断充实,机构和编制也不断增加,出现了由虚变实的趋势。但作为派出机构,地区不具有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权限,存在着有事无权等现实问题,困扰着地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与此同时,有大量的地区改为地级市,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又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对目前我国实行的地改市、市领导县的体制进行的利弊分析,对解决地区行政公署体制的几种可能途径作了比较和探讨,认为应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从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着眼,将地区转变为一级政府,为最终实现行政区划三级制作准备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先后经历了从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向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从主张实行计划经济向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从实行有计划商品经济向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从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寻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这四次转变是历史合力的产物。深入研究这四次转变,为我们在新常态背景下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