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法》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李金明教授的又一本南海问题研究新著《南海争端与国际海洋法》由海洋出版社于2003年10月正式出版。这是李教授为维护我国南海领土主权、推动南海争端和平解决所做出的又一重要贡献。本书共有11章,16.5万字。这11章分别是南海主权争端的现状,21世纪南海主权研究的新动向,我国南海断续疆域线的由来、沿革与现状,越南在南沙海域声称的界限、现状与评述,菲律宾在南沙海域声称的界限由来与述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在南沙海域声称的界限,美济礁事件的前前后后,美济礁事件后菲律宾的军队现代化与美菲访问部队…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南海政策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菲律宾南海政策经历了从“中立不介入”到“介入但不陷入”的转变.在“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美国高调介入南海地区事务.菲美关系的加强影响了菲律宾亲美政治势力对南海问题的判断,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菲律宾南海政策的激进化.美南海政策对菲律宾的误导和菲律宾自身对形势的误判使菲南海政策已走上错误的轨道,菲律宾国内政治等因素限制了菲南海政策的回调.  相似文献   

3.
作为经济军事力量弱小的国家,越南和菲律宾都通过实施对冲战略规避与中国在南海对立相争而导致对华关系恶化的风险,但是结果却不尽相同。中越邦交恢复正常后双边关系大局几乎不受南海问题影响,而冷战后中菲两国关系不时被南海问题绑架。文章认为越菲两国南海对冲战略的策略结构差异导致了不同结果的出现。越南的南海对冲战略以低对抗性的接触策略为主,而菲律宾以高对抗性的平衡策略为主。两国南海对冲战略的策略结构差异反应出越南和菲律宾对中美这两个大国不同的看法。这样的看法建立在越菲两国在过去与大国长期互动的实践基础之上。越南以史为鉴,高度重视中越关系大局和平稳定,在南海问题上坚持对中国的接触策略,同时奉行"战略自主"的外交原则,避免再次卷入大国政治。菲律宾习惯于依赖美国提供的安全保障以及美国在国际问题上的影响力。长期以来菲律宾对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介入怀有脱离实际的期待。美国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后菲律宾有恃无恐,在南海问题上大胆地执行了"亲美"路线。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国内各政治集团对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制定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国家本位意识和立场,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南海问题上的共识有:坚持菲律宾所占据的南海岛礁的“主权”;要求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来解决南海争端;坚持南海仲裁“裁决”,等等。而硬实力的不足、美国安全承诺的不确定、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克制与和平立场以及菲律宾民情等因素导致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的共识。除了对策略手段运用的不同理解导致的分歧,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对于菲美同盟及菲美双边军事协议存在着认同与强烈反对的不同声音,其深层原因来自于要求独立自主的反美民族主义与菲律宾国家安全需要之间的矛盾。菲律宾后续仍可能试图以南海“仲裁”结果对中国进行“软”抗争;菲美军事安全合作仍有强化的可能;中菲南海双边谈判以及共同开发协议有可能会随着菲律宾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动而受到影响,存在较大变数。  相似文献   

5.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任以来,积极推动独立自主的菲律宾外交政策,由此导致菲美关系、菲中关系以及菲律宾的南海政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杜特尔特政府的对外政策已调整为远离美国亚太战略,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暂时搁置南海仲裁案,开启中菲间关于南海问题的双边对话。但菲律宾不可能轻易放弃南海仲裁结果。菲美同盟暂时不会有大变动,仍会维持在之前的保证菲律宾国家安全的两国条约及协议基础上。杜特尔特仍需要通过中菲友好合作促进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及民生改善,来证明自己推行的对外政策调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韦宗友 《国际观察》2016,(6):141-154
近年来,美国显著加大了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力度,其立场也日益偏颇。美国不仅将矛头直接对准中国,指责后者制造地区紧张局势,甚至直接派遣军舰进入中国南海部分岛礁12海里内的区域范围,开展赤裸裸的"炮舰外交"。不仅如此,美国还强化与菲律宾、越南的军事安全关系,大力提供军备援助,提升它们的海上军事能力和执法能力。美国还积极撺掇菲律宾将南海问题诉诸仲裁,激化中菲海洋矛盾。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深度介入和偏袒立场,不仅使得南海争端日益复杂化,也给中美关系及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和平共处投下了阴影。双方都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南海争端演化为中美之间的对立与对峙,并进而防止该地区陷入新的冷战。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与中国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从南海争端方国家、非南海争端方国家、东盟3个层次分析了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对于南海争端方国家,重点分析了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南海政策;对非南海争端方国家重点分析了新加坡和泰国的南海政策;对于东盟的南海政策,本文指出协调成员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发表联合声明表达对南海问题的立场,直接就南海问题与中国进行对话,通过东盟地区论坛讨论南海问题构成了东盟对南海问题施加影响的主要方式。在对策思考方面,本文指出中国未来的南海政策应该侧重以下几点:继续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作为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双边协商”的具体策略,力避南海问题的国际化;保持与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沟通,确保东盟不致形成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不利的一致立场;在南海区域安全机制的构建和海洋安全维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南海政策的调整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菲律宾是南海的主要争端国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菲律宾以民间窃岛先行,再由政府接管,进而挑起美济礁、黄岩岛等事端而逐渐成为南海争端国。今年以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强硬言论迭出、危险动作不断,给南海局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8月29日至9月3日,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访华,与中国就解决海上争端达成共识,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海局势,但是南海局势的前景仍然不明。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选取传播学领域臧国仁的“三层次框架”理论为指导,对比分析菲律宾《马尼拉时报》在阿基诺政府时期和杜特尔特政府时期有关南海新闻的报纸框架。分析显示,《马尼拉时报》在不同时期就南海新闻设置了不同的高、中、低框架。高层次框架的变化反映出杜特尔特政府加强与中国在争端和非争端方面的双边互动,以协商方式处理问题的南海政策;中层次框架的变化体现了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转向的理性化特点;低层次消息来源框架的不同表明南海议题回归到中国、菲律宾和东盟三方的外交框架内,高频词位的升降印证了高、中层次及消息来源框架的分析,核心词搭配的变化则呈现出杜特尔特政府对中国和自身形象的新认识。文章认为,杜特尔特南海政策变化的实质上是立足于菲律宾经济社会发展的务实之计。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南海利益诉求与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重叠一直是两国海上安全关系的焦点。黄岩岛对峙事件和菲律宾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使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直落谷底。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突变是美国再平衡亚洲战略背景下菲律宾亲美政策的产物,也是其国内军事和油气利益集团推动的结果。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变化改变了中菲两国以往相对稳定的海上安全关系。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矛盾及其负面影响的迅速扩张直接导致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然而,当人们将审视中菲关系的视角聚焦南海矛盾的时候,原本丰实、厚重的中菲关系已经被抽空。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的短时期对立正成为伤害两国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隐患。菲律宾在依附美国谋求南海经济与安全利益的过程中,将一个原本睦邻友好的地区内最大的国家——中国——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而中国则在南海维权的过程中面临着其在菲律宾经济影响力迅速下滑的困境。中国无法改变美国和菲律宾的对华战略定位。然而,如果从中美战略博弈的高度理解中菲海上安全关系,中国的政策应对将更具战略效能。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执政之后,美菲防务合作有了新的发展。经历了初期的“短暂疏离”,美菲防务关系实现了“质”与“量”齐升,双边军事演习出现多边化苗头。这既是因为菲律宾自身亟待加强防务能力,需要得到美国支持,也与菲律宾国内亲美的民意基础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再强烈指责菲律宾人权问题有关。然而,美国对菲律宾安全和经济支持难及预期,美菲在南海问题等关键安全议题上存在分歧,菲律宾继续寻求外交多元化,诸如此类制约因素有可能致使美菲防务合作深化发展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12.
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是中国在南海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基础。美国和日本以南海问题为抓手与中国展开区域战略竞争的政策为"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实践附加了政治与安全因素。当前,中国与包括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声索国在内的东盟国家商品贸易及投资关系的稳定发展为"一带一路"推进提供了战略可能性。然而,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单向顺差和直接投资不足等问题也限制了其经济政策转化为良性社会政治效应的拓展空间。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中国国内产业升级与中国—东盟商品贸易结构的平衡将使中国得以拓展南海地区经济政策的社会政治效应,并使该地区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多边合作机制愈加完善。  相似文献   

13.
2016年下半年杜特尔特任职以来,菲律宾的南海政策以及对华关系都出现了明显的调整,但对这一政策调整到底能走多远以及这一调整背后的动因仍在探讨之中。南海仲裁案的裁决改变了菲律宾关于南海争端的利益认知,而这为杜特尔特的南海政策转向奠定了最为重要的基础,菲下一步的南海政策目标将调整为如何更好地捍卫其专属经济区权利。  相似文献   

14.
2012年,除了对前总统阿罗约的腐败指控和针对阿基诺家族的土地改革表现出的"家族斗争"和两次游行示威活动之外,菲律宾政治社会总体安定;经济增长率超过预期目标;外交上,南海问题给菲律宾与中国的关系造成一定影响,也因为南海紧张局势,菲律宾更加倒向美国和日本,极力在东盟扮演重要角色而难以如愿。  相似文献   

15.
1995年初,菲律宾政府借美济礁事件,批准了参议院的“军队现代化计划”。三年之后,为了促使参议院批准它和美国达成的“访问部队协议”,菲律宾政府再度挑起美济礁事件,力图使菲律宾国民接受美军重返菲律宾。菲美关系的发展出现新的变化。菲律宾的军队现代化90年代初,随着美军的撤离,菲律宾面临着军队现代化的迫切任务。当时菲律宾的军队几乎处于完全无战斗力的状态下,用参议院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梅卡多(S.O.Mercado)的话说:“我们有一支不能飞的空军和一支不能出海的海军。”菲律宾空军仅有一支由7架过时的F—5战斗机组成的截击…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欧盟对南海局势的关注明显上升,愈来愈成为影响南海问题发展不可忽视的新外部因素.欧盟主要通过三种路径介入南海问题:一是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发表外交政策声明以示关切;二是以国际法为依托,在菲律宾南海仲裁案问题上向中国施压;三是加强与南海声索国的武器售买关系,谋求扩大地区影响力.欧盟之所以介入南海问题,主要是由其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安全利益所决定,源于其海洋安全战略转型的需要,同时也受到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压力和带动.未来,欧盟的南海政策对中国解决海洋争端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国应加强对欧盟南海政策动向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围绕南海问题,菲律宾与中国之间摩擦不断.2016年6月菲律宾新总统杜特尔特上台后调整了对华政策,新政策表现出务实性、独立性以及大国平衡性三大特点.这一政策调整是在菲律宾政府对华外交陷入僵局、国内南部恐怖组织与分离组织势力猖獗、国家社会经济亟须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同时带有杜特尔特的实用主义外交迹象和个人特质.这一调整对南海争端及亚太战略格局正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杜特尔特于2016年6月出任菲律宾总统以来,中菲关系得到了全面恢复和发展,南海问题重新回到双边对话协商解决的正确轨道。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和反复磋商,通过双边磋商机制探讨南海资源共同开发问题并取得了系列共识。两国政府间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意味着中菲在南海油气勘探和开发合作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但目前仍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中国应当谨慎乐观,合理预期,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近年来美国越来越深地介入南海问题,并与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形成内外呼应之势,致使该地区局势急剧恶化。当前,中美在南海陷入多重外交困境,尤其表现为法理困境、安全困境和信任困境。这使得美国因素成为南海问题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变量。中国所能做的就是尽量限制和弱化这种因素,以免将南海问题变成中美之间的战略对抗。  相似文献   

20.
南海政策"大转向"是杜特尔特政府最鲜明的执政特色之一,也是备受菲律宾国内非议的话题。然而纵观其四大策略,即坚定、灵活地处理"南海仲裁案"裁决,积极、稳健地推动中菲油气共同开发,全力推进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以及维持对中国的战略戒备与必要威慑力,"原则坚定、方略灵活"的理念实际上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并在经贸、"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等方面,获得了远多于阿基诺三世政府的实利或主动权。因而,相关非议既无法准确反映杜特尔特政府南海政策的实质,也不能客观评价其成效,但是这也进一步折射了中菲关系的脆弱性,以及后杜特尔特时代菲南海政策的不确定性。重新释放菲律宾大国平衡外交的活力,充分兼顾菲律宾的安全与发展需求、管理国内政治压力,更好地适应南海博弈新态势,则是杜特尔特政府南海策略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