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政协天地》2010,(1):26-26
利用网络进行开放的、自由的政治参与;“自下而上”的“草根”式政治参与;理性、非理性交织并厚的政治参与正在成为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它增强了政治信息的传导和反馈系统,影响着政治决策和高层恩考。  相似文献   

2.
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反映了台湾青年对处于裂变中的台湾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基本评价,其基本特点表现为政治效能感低,“政府权威”认同淡薄,求新、求变愿望强烈,身份认同模糊,两岸关系上“求稳怕变”等。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是与政治转型期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和背景相联系的,政治腐败、社会混乱、当局对大陆的诋毁等都是其中原因。台湾青年对和平的期盼和对台湾社会政治昌明的渴求,及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为我们争取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思想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台政策宣传,努力促进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3.
台湾青年政治观的嬗变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二十年来,台湾社会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变迁,经济上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商社会;政治上,随着“宪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治本土化、多元化发展,政治格局由权威主义的一党专政演变为多党政治纷争,台湾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环境的发生了根本改变。在过去政治高压时期,台湾青年人基本扮演着“政治局外人”角色,对政治讳莫如深,生怕沾上“政治”问题而给自己生活带来纷扰。80年代,一位美国学者在《台湾青年的十年变化》的报告中曾指出:学生参与政治的有限性及对报刊上政治新闻的漠不关心表明,只有极少数青年是政治动物。进入90年代后,随着政治转型的加速、“政治解禁”和多党纷争局面的出现,客观上打破了禁锢的政治环境。然而,台湾青年并未形成独立、完全的政治人格,“政治边际人”的色彩仍然浓厚,政治人格特征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港台地区的青年社会运动暴露了台湾、香港两地新生代中的阶层矛盾、族群矛盾、身份政治问题和民粹主义倾向。港台青年们强烈的政治参与及行动热情和匮乏的政治知识及经验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加剧了政治表达的激进化倾向和非理性的反体制风气,也进一步强化了港台地区正在抬头的民粹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网络所带来的新的变革,网络生存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网络观念互相依存,共同创造着一种全新的网络环境,这必将极大影响和改变占“上网人口”相当比重的青年现有的政治生活,青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就这种网络环境下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下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网络所带来的新的变革,网络生存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网络观念互相依存,共同创造着一种全新的网络环境,这必将极大影响和改变占“上网人口”相当比重的青年现有的政治生活,青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就这种网络环境下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当代青年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认可度高,81.6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会激发许多发展中国家积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八成多受访者认为,青年是引领社会生活方式革新浪潮的创新力量,七成多受访者认为,青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人力资本支撑;超半数受访者认为“各类思潮侵袭,容易陷入西方理论陷阱”是青年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选择“网络中泛娱乐化、伪治愈系内容诱发青年非理性情绪”这一选项的受访者更是超过七成;在针对“参与中国式现代化,青年面临哪些困难”的调查中,有80.25%的受访者选择“面临的压力大,在‘内卷’与‘躺平’中摇摆”;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增强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对于青年参与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当被问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您有哪些期盼和需求”时,80.45%的受访者选择“关注社会心态变化,缓解青年焦虑问题”,不少受访者期盼在现代化过程中及时“破解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和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络时代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国际互联网被视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传播媒体” ,日益介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我们开展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本文从网络文化的特征入手 ,客观分析了网络对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提出了新形势下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思潮的主流是积极的,且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但民族主义也有其非正常和非理性的部分。青年群体容易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健康的民族主义思潮会对青年"国家—民族"政治观念的形成产生恶劣影响,健康的民族主义思潮对青少年形成理性的"国家—民族"观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香港社会长期以来被人称之为“政治冷感”的社会,青年人一般对政治漠不关心,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参与程度都很低,传统的青年服务(工作)也以侧重于解决青年问题或满足青年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为其工作指向,以文康服务为主要的服务模式.然而,这种冷感的社会参与现状与传统的青年服务模式,在80年代受到了香港社会发展的猛烈冲击.  相似文献   

11.
张波 《青年论坛》2011,27(1):22-25
互联网时代的群众参政议事深刻地改变了现今社会政治的存在方式。当代青年熟练的网络技术为他们参与网络政治提供了有效基础。网络参政议事正在成为当代青年社会参与的重要表现手段,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对待政治的态度和生活的态度及表达他们生活诉求。当代青年的网络参政议事,越来越显示出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意识新形态,这种意识与形态,让青年越过社会的嘈杂尘嚣,认真思考人生,理性参与社会生活,在网络高尚纯洁的精神殿堂中漫游。  相似文献   

12.
政党纷争下台湾青年社会政治心态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反映了台湾青年对处于裂变中的台湾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基本评价 ,其特征有明显的矛盾性。台湾青年矛盾的社会政治心态与政治转型期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相联系。台湾青年对台湾社会政治昌明的渴求和对台海和平的期盼 ,及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 ,为争取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心理和思想基础。为此 ,我们必须加大对台政策宣传 ,努力促进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13.
精致生活是一种人人向往的生活,但对于“伪精致”青年来说,他们渴求这种生活而不可得,只好通过对现有生活进行视觉包装的方式,才能在灵魂深处营设一块虚幻的“精致之地”。“伪精致”青年对既有的生活进行伪饰和扮靓,有其深层次的缘由,而在“伪精致”背后所潜隐的生活压力和精神焦虑也值得探究。要使青年“伪精致”转变为“真精致”,“伪精致”青年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精致”梦想,社会各阶层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关爱,而党和政府也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照和帮扶。  相似文献   

14.
青年话语变迁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冲突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化变迁导致的话语方式的变迁,特别是青年群体话语方式的变迁使得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时常出现话语冲突的尴尬,严重影响了在青年群体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哈贝马斯“对话式”话语及其“有效性”要求为缓解这一冲突提供了有益借鉴.饱含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的“对话式”话语将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新的应然面向.  相似文献   

15.
田杰 《青年探索》2010,(1):11-18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它承续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政治革命的传统,经历和参与了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部过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它成为现代性风险社会中的一种政治仪式,并在自己的各种文化表达和诉求中实现对社会政治和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同时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思想品格。在建国后的30年中,青年文化具有单一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色彩,是社会一元文化系统的附属物。政治紧张中的文化焦虑一度成为青年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矛盾。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青年文化发生根本转折的重要契机,红卫兵以自我燃烧的方式宣告一个青年文化时代的终结。改革开放后的30年,是青年思想解放、自我解放的30年,是青年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自由表达权利,在新型青年文化与青年社会运动中实现新的民族/国家认同的30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增长、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形下,青年对社会以及民族国家的认同将出现某些新的问题,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联系亦将形成某些新的格局。因此,中国青年文化的发展首先仍属于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文化认同问题,或文化认同过程中的社会政治问题,且其中蕴涵着诸多的风险和机遇。  相似文献   

16.
邹苏 《前沿》2012,(24)
社会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伴生物,是影响或妨碍社会生活,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并期望予以解决的社会失调现象.社会问题是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因与价值规范失灵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社会问题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应树立正确的“社会问题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功能,拓宽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渠道,并重视新媒体在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微博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如今已成为青年了解社会、认知世界的获取外部信息的媒介之一,这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电子信息技术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驾驭“微博”,运用“微博”平台了解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积极、正确地引导青年认知社会,使微博成为青年群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沟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平台化于润物无声中影响着年轻人的意义生成,这一进程体现在青年日常的数字文化消费与生产中,兼具商业性与文化意义。为了探究平台对青年文化、社会与社会整体的影响,本文将理论视角从平台诸多辉煌、非凡的时刻转移到青年每日或琐碎或诗性的平台文化实践,使用“平台日常化”与既有的研究对话。研究发现,青年的平台文化生活以自我平台化为前提,微观上表现为青年既专业又重本真的“做真我”姿态,宏观上体现为正常转码与并行游走等平台节奏。平台在以资本主义逻辑生产日常的同时,也在将青年的“我”与“他”广泛相连,也支持着青年对表达和连接的持续追求。平台隐入日常后,青年以自我表达为特征的平台文化实践,是一种基于个人日常的微观政治,它虽是小写的,但也是平台日常化后具有变革意义的重要姿态。  相似文献   

19.
英国青年参与大选投票的比率一直在下降,“政治冷漠”被认为在青年中流行.现有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年的政治参与有三个特点:态度积极、理性不参与和政党政治向生活政治转向.分析青年不参与投票的原因,有四种解释模式:青年本位模式、政治本位模式、替代价值观模式以及代际取向模式.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曾指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状况而言,中国农民摆脱了公社体制下政治参与的诸多负面特性──参与方式的非理性化、参与行为的运动化、政治情结的扭曲化、政治生活的异常化、政治人格的非独立化等等──日益显现出制度革新后农民参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真切积极性:拥护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农业多种经营、普遍关注国家大事等等。然而,正如改革时代是矛盾丛生的转型时代一样,考察中国农民在改革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