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龙的基本神格是水神,龙神崇拜建立在对自然神和祖先神的祭祀基础之上,比原始的自然水神崇拜要晚.龙是先民观念中抽象化的水神,带有原始宗教的性质.龙神崇拜在南、北地域文化中尽管各自独立发展,但表现出的水神神格大抵相同.  相似文献   

2.
李刚 《学理论》2008,(3):77-78
生殖崇拜是世界各地原始初民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观念表现。初民崇拜生殖,把妇女分娩看成一件大事,膜拜祈祷,举行仪式,如果有的妇女难产而死,则像对待英雄那样进行安葬。在这个过程中,又出现了土地崇拜。以后,他们又把女性的生育和土地的出产联系起来,认为女性的生育和大地生长出草木一样,并希望人口繁衍如同大地生长草木那样郁郁葱葱。  相似文献   

3.
巩春亭 《学理论》2010,(27):135-136
神话作为人类初期生活的写照,无疑是探寻民族性格本源的最好手段。檀君神话,虽然寥寥百余字,但它却极有层次地表现了韩国先民生活的状况及淳朴的思想特征。这其中包括自然崇拜、情感意识和英雄崇拜这些文化因素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一个民族的思想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刘茜茜 《侨园》2015,(1):45
萨满一词出自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意指"充满智慧的神职人员"。萨满文化的精神实质,是弘扬氏族至上的集体主义精神、故土观念、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存意识、崇尚勇武和抗衡大自然的不屈战斗精神。它是一种历史久远的文化形态,诞生在北美、北欧和东北亚地区。吉林省长白山脉的萨满文化是世界萨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发源地的母源地之一,已有500-1000年的历史。萨满教有祖先崇拜、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以及祭祀活动仪式。满族先人对自然的崇拜是同狩猎生活和采集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条件下,衣食都取之于野兽,他们把狩猎所获取的野兽,视为主宰野兽的"神灵"的恩赐,而对此加以崇拜。满族的先人,随着  相似文献   

5.
西周以后的古代中国宗教观念较为淡薄,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在宗教发展尚不完备的情况下较早地出现了理性化思潮、无神论观念,儒家思想的成熟与完美为人们提供了终极关怀的最高哲学,先人而后神的人本主义文化传统大大降低了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祖先崇拜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对其它神灵的信仰与崇拜,皇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古代中国人注重现实的功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韩国古代建国神话包括古朝鲜檀君神话、高句丽朱蒙神话、新罗朴赫居世神话、伽国金首露王神话等。在这些神话中,有很多共性元素,如天降、卵生、天父地母等。这些共性元素反映了韩国原始初民的天神崇拜、日神崇拜和最初的阴阳观念;卵生与稻作文化又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韩国建国神话中普遍出现的卵生说印证了以稻作生产交流为途径的中韩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李玉山 《学理论》2008,(3):74-76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之中。发生于六千年前的中华龙文化.揭示了中华民族生殖崇拜的历史、中华民族对初生生命的崇拜、中华民族对生命创造力的崇拜。从“生龙”和“卫龙”到“神龙”的演化历史表明.有着六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绵延起伏、生生不息、和谐万古,成为横亘世界人类历史而没有中断的唯一伟大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华龙文化的高贵气质。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30)
贵州仡佬族的自然崇拜包括山崇拜、植物崇拜和动物崇拜,其审美心理也正滋生和显现于一系列习俗化的崇拜活动中。就山崇拜而言,仡佬族人将山看成是主宰一切的神灵,赋予山与人一样的形象、情感、性格,形成了审美心理的原生形态。就植物崇拜而言,仡佬族从远古时期就产生了树木有灵的观念,树木演变成为一种庄严神圣的图腾。而竹崇拜情结表达着仡佬族人对生命传承的一种敬畏和信仰,对生命美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9.
发展市场经济与观念更新的思考涂文涛,马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待于对传统社会及其文化进行变革,有待于人们观念和文化的革新,最大限度地克服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消极一面.中国传统社会及其文化的消极面表现在:从中国社会旧传统文化和亚新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吕玉玲 《学理论》2009,(12):16-17
科学发展观要求了超出市场经济主体自身利益之外的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当前我国经济利益要求迫切,观念相对落后,执法不严,GDP崇拜严重的现实情况,只有靠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靠法的强制力才能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城市青年的婚姻观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婚姻观念是婚姻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在人的意识上的反映。作为婚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凝骤于一个社会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婚姻观念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取向,它可表现为一个人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对配偶和婚姻生活的基本评价(包括婚姻生活在个人生活中所占的位置之份量及满意程度),也可表现为人们在婚姻行为上所作的各种选择——从择偶、缔结婚姻之途径、婚礼仪式、婚后如何相处一直到作出分居、离婚的决定。婚姻观念作  相似文献   

12.
权力崇拜意识与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的核心是通过统治来实现权力者的最大利益.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古代社会,必然会产生权力崇拜观念,从而造成对人性的严重扭曲.到了现代社会,人民被视为权力的主体和主人,不能容忍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权力崇拜.但在今天的中国,仍然存在着权力崇拜意识,应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消除根深蒂固的权力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状况和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我们形成了区别于其它国家的企业文化观念。我们的企业文化观念所以要更新,根本原因在于它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对我们传统的企业文化观念必须扬弃。首先,要打破“家文化”观念的影响,建设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大企业文化”。’‘家文化”是在小生产包围下形成的、体现着小农意识的文化,具有明显的排它性,我国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亲缘为纽带组合的现象。“内斗”往往成为企业最大的内耗,职工队伍近亲繁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圣人崇拜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现象,影响深远而广泛.圣人崇拜的产生既与生产落后所造成的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直接相关,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人性本善的基本观点密不可分.圣人崇拜对于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曾经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越来越不适应于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的文化内涵与文化殖民主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海静 《理论导刊》2006,1(2):77-80
全球化的文化发展表现为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对立统一。文化殖民主义是指强势文化凭借其经济、政治、军事和传媒等优势,向弱势文化推销自己的经济理念、政治价值、文化观念等的一种不平等的国际文化交流现象。文化殖民主义并非全球化的文化陷阱,但全球文化的普遍性发展有利于推行文化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16.
马红娟 《学理论》2009,(4):140-143
“新国学”是在国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自己独特的文化立场和学术价值判断为基点进行开拓的新概念,是观念的变化,不仅需要观念、心理的认同,还需要学术、文化、主体、实践、审美等方面的认同。在众多的研究者论说中,它实际上就是新“精神”的倡导与实践,主要表现为学术精神、实践精神、主体精神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7.
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企业职工行为和观念上的总体表现,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和剧列的市场竞争,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一、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是企业...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农村存在着文化滞后的现象,即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迁跟不上社会物质和制度方面的变化。农村文化滞后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农村根深蒂固的狭隘的家族观念在延续甚至强化。农村狭隘家族观念表现在祭  相似文献   

19.
陈宇菲 《学理论》2010,(12):142-143
流传在甘肃岷县的湫神崇拜是一多层面的民俗文化现象,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对其进行研究,从社会功能、进化和象征性的角度阐释其中崇拜对象的神化过程、神灵意念、祭祀形式等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刘巍 《学理论》2010,(19):184-184
宗教与艺术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艺术无疑是宗教与艺术区分及联系的枢纽。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艺术是以表现宗教观念,宣扬宗教教理,跟宗教仪式结合在一起或者以宗教崇拜为目的的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