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长期以来,印尼统治阶层中的极右势力集团不断制造所谓“华人控制了印尼经济”的舆论,并以此作为掀起反华排华的主要依据之一。这种舆论的流毒既广又深,经常成为印尼政局不稳定的一种祸根。苏哈托上台以后,虽然吸取了苏加诺时期反华排华所造成恶果的教训,尽量压制反华排华事件的发生,但仍然无法消除所谓“华人控制了印尼经济”这一“神话”,甚至他本人也相信上述的“神话”。因此,在他执政的15年来,  相似文献   

2.
自称拥有一半华人血统的印尼新总统瓦希德,曾公开赞扬华人时印尼的贡献。他批评印尼发生排华事件上的错误,并且表示印尼不能存在种族差异。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刊登来自雅加达的报道,印尼全国复兴党创办人瓦希德去年7月在复兴党成立典礼上曾向全体贵宾和3000多名回教士联合会干部发表演说,谈到他对华人问题及回教与其它宗教之间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华侨华人社团在东南亚及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华人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它是华侨华人报刊杂志、华文学校及华人企业经贸网络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之一.早在1900年,印尼华侨华人正式成立了近代印尼第一个华侨华人社团——巴城中华会馆.  相似文献   

4.
曼德勒为缅甸第二大城市,也是上下缅甸交汇之处,人口、物资、信息的频繁流动与多元的族群文化共同构成了曼德勒复杂多样的城市风景。随着缅甸的社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曼德勒的人口构成、社会阶层与城市空间也随之发生转变。华人移民的迁入与增长,引起了曼德勒城市华人化的论争。事实上,曼德勒城市景观的变化,并非华人单一促就,而是现代化、城市化等内外动因共同作用下的社会后果,因此,需综合曼德勒华人移民、经济行为与族群互动,以及三者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曼德勒的城市化,以避免族群民族主义所带来的成见。  相似文献   

5.
印尼经常有人称华人为“经济动物”,或把华人说成满身都是流着经商的血液,从印尼华人的历史来看,印尼许多华人经商,是因为环境使然。  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各朝代政府都是实行“抑商重农”的经济政策。二千多年来的文化传统也使中国人产生“轻商”的思想,社会职业的排列是士农工商,商排在末位。早期在印尼定居的华人,也不是全部都经商,阿拉伯旅行家马素提在《黄金牧地》的记载,公元943年就看到苏门答腊南部的华人是在务农的。  印尼华人的商业经济是在十二世纪以后逐渐形成的。十二世纪印尼与中国发展商业贸易关系,中国商船…  相似文献   

6.
一、五十年代印尼华人社会的“再华化”五十年代印尼步入民族建设阶段。需要调动全国各族的积极因素共同建设国家。作为印尼统一民族构成部分的华人,其经济是印尼民族经济的构成部分,其文化是印尼民族文化的构成部分,因此华人社会理应顺着印尼社会的变化、印尼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华人社会理应顺着“当地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当时印尼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却促使着华人社会往“中国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再华化”的社会现象是五十年代印尼国内外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定居印尼的华侨及其后裔,在长期与印尼人民同劳动、同生活、同斗争的过程中,已自然地融合在印尼人民中,构成了印尼民族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成为印尼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支有生力量.正因如此,帝国主义、首先是美帝国主义及其在印尼的代理人——官僚买办阶级和封建地主,为了阻挠印尼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经常利用华裔少数民族同当地印尼各个民族之间的某些差别,挑起沙文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情绪,煽动排华活动,兴风作浪,破坏印尼人民的团结和中印友谊,以实现其扼杀印尼民族民主革命和把印尼贬为美国新殖民  相似文献   

8.
在1998年后上台的印尼新政府推行民主化改革的框架下,印尼华人尤其是福建籍的华人社团纷纷出现。凭借着其独特的优势,福建籍华人社团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本,在社会福利、文化教育和经济交流等领域积极参与印尼的多元社会建设,成为当前印尼华人落地生根、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9.
华侨较多从事商业领域的活动并非爪哇华侨的特殊现象,也并非印度尼西亚华侨所特有的现象。爪哇华侨不但过去,而且现在仍较多从事商业领域的活动。然而,爪哇华侨较多从事商业领域的活动,却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且影响迄今。因此,分析该历史时期出现该现象的社会经济条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今天东南亚不少国家的华侨和华人仍多从事商业领域活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1998年5月13日",是一个让世界华人感到恐怖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印尼爆发了20世纪末以来最为野蛮的排华事件.这个充满血和火的"黑色五月",在印尼华人史上刻下了惨痛的一笔.然而,由于经济危机与政治暴乱的双重打击,印尼政府表现得软弱无力,印尼华人却无辜地成为代罪羔羊,充当了历次政治暴动的挡箭牌和袭击对象.  相似文献   

11.
沈燕清 《南洋问题研究》2006,33(4):71-76,87
鸦片税收专卖承包制一度被认为是华侨剥削印尼人民的罪证,19世纪末爪哇社会出现反鸦片风潮,殖民政府借机以鸦片公营专卖局取代了鸦片税收专卖承包制。本文作者指出,以公营代替私营,殖民者的最终目的在于从华侨手中夺过经济大权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华侨始终不过是荷兰殖民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汉语师资匮乏已然成为阻碍汉语国际教育的一大瓶颈问题。如何更有效地、更多地培养本土汉语师资成为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对印尼60所汉语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120位汉语教师进行了调查,在总结当前培养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印尼现行本土汉语师资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认为应根据本土师资的需要,创新培养培训形式,努力提高培养的有效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培训应先满足印尼本土汉语师资职业化的需要,然后再过渡到专业化,印尼本土汉语师资专业化的培养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程。  相似文献   

13.
反倾销(Anti—Dumping)是WTO允许采用的为数不多的保护国内产业的重要措施。近年来 ,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分别对来自对方国家的进口产品进行了反倾销立案调查(印尼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立案数量在东南亚位居首位)。由于中国与东盟实现真正的自由贸易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随着中国与印尼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 ,反倾销案件不会减少 ,只会有上升的可能。因此 ,两国产业界目前最现实的选择是熟悉两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 ,从而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一、反倾销法律渊源比较法的渊源通常指法的形式渊源 ,即法的表现形式 ,亦指表现法律规范的各种特…  相似文献   

14.
The 2007–08 global food crisis saw the eruption of a wave of contentious action across the developing world, represented most clearly by the food riot. Food riots are sudden, unexpected events, presenting a challenge to the state that moves beyond simple demands for food. The upheaval caused by a food riot can lead to lasting instability and violence as social and political structures are challenged. The aims of the article are to: (1) identify the character of contemporary food riots in relation to traditional forms; (2)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food riots can be seen to represent broader human insecurity; and (3) demonstrate the utility of contentious actions in demonstrating insecurity.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causes of the 2007–08 wave of food riots in relation to earlier manifestation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contemporary food riots have similar origins to their historical counterparts. The article also shows that food riots are a clear sign of insecurity, demonstrating the benefit of examining contentious politics in this context.  相似文献   

15.
曼谷民办非全日制华文教育存在优质师资及合格管理人才匮乏、教材针对性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华语应用的现实环境、行业过度竞争、缺乏政府有效支持、本国或本地区同行间以及与中国或周边国家华教界联系不密切等问题。为此,必须革新教学方法,编写实用性强的本土教材,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加强校际协作,建立协调机制,在华人社会积极营造中华文化氛围,与国民教育体系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曼谷民办非全日制华教界对自身发展前景抱有极大信心,这种信心既是基于对华文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更是基于对华文教育历史使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 ,泰国的出口商品经常是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国利用反倾销措施保护本国利益而启动的反倾销调查的受害者。然而 ,自WTO成立以来 ,泰国越来越积极地运用其反倾销法主要对来自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从1996年至1997年 ,受到泰国反倾销调查的产品包括 :从印尼进口的浮法玻璃 ;从韩国进口的H型钢以及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的热轧薄板等。自2003年3月20日开始泰国对来自日本、欧盟、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冷轧不锈钢也提出了反倾销控诉。自1997年泰国对我国热轧钢提起的第一起反倾销调查以来 ,2002年8月开始向来自我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移民问题”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各界讨论甚至炒作的热点问题,但中国官方人士并不认可这一“问题”在俄罗斯的存在。中俄双方应就与人口跨国流动有关的概念性问题加强了解和沟通,以便达成共识,从而能更加妥善地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与公益活动中地方政府与华侨华人互动的过程与特征。地方政府为了获得社会资本,利用各种场合与海外华侨华人直接互动。同时,政府也采取“间接”互动的方式,广泛接触海外华侨。另一方面,海外华侨通过与地方政府的紧密互动,不仅卷入侨乡的公益事业,而且融入当地的经贸活动中,获得了较大的经济利润。在此基础上的双方互动,促成了侨乡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使侨乡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先行地区。  相似文献   

19.
目前泰国汉语教师和学生对所使用的汉语教材总体比较满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泰国汉语教材编写缺乏教学大纲的规范和指导,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待提高。另外,中泰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尚浅,可借鉴的成果有限,而教材编写过程缺乏一线教师的参与。未来泰国汉语教育的发展应深化基础性研究,加强指导性研究,开展操作性研究,注重汉语教育相关研究结果与教材编写实践相结合,注重中泰合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借用“重写本”概念解构柬埔寨华文教育的结构变迁历程,将其视作动态层累过程,划分为历史时序层次和社会阶层结构两个层面。文章论证柬埔寨华文教育的内部结构在面对柬埔寨政治体制激烈调整下的转折变迁、化危机为转机的历程,而新转化的华社结构透过华文教育内容的调整进一步回应社区内外对族群身份的新需求。这样的危机转折构成与改变历程也就是重写本的书写过程,书写的内容即为“华性”在不同体制与结构下的新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