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972年,周恩来总理到上海开会。随行秘书看到总理戴的是已戴了几十年的旧表,就让上海负责接待的同志拿来几块“上海”表,选了其中一块价格为125元的手表给总理留下。当总理得知未付款时,严厉批评了秘书并让立即把表退回。从此,秘书们不敢再提买表的事,表坏了便拿着到王府井表店去修。那块旧表总理一直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块手表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总理眼里却不亚于一件大事,表露出老一辈革命家朴实的作风和崇高的品质。由此,倒应该让当今那些贪图享受、腐化堕落的“公仆们”相形见绌:工作中有事就推诿扯皮;下去…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礼物     
正在别人眼里,也许一生中从父亲那里能得到很多礼物,数不胜数。可我一生中只得到了父亲的一件礼物,也是父亲生前留给我唯一的一件礼物,它是一块极其普通的手表。记得父亲送给我礼物的日子,是在1980年9月1日开学的那一天,也是我刚刚迈入初中生活的第一天。那天父亲走路送我去学校报到,等办理好入学和住校手续与我告别时,父亲突然从怀里掏出一块手表送给了我,并亲自给我戴上。当时的我感到十分  相似文献   

3.
刘守林 《党课》2012,(11):107-107
我腕上戴的这块东风牌手表,算起来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16岁那年,我考入县城读高中,被选为班干部。由于经常需要值日,没有表极不方便。假期回家,我向父亲提出想买一块表。听我说完理由,父亲停下批阅作业的笔,默默地看着我想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那时乡下戴表的人还不多,买一块表得挣上半年工分。为送我读书,父亲已借了近500元外债,加上母亲隔三岔五的药费和弟弟妹妹们的学杂费,操劳的父亲刚四十出头便现出了深深的抬头纹。想到这儿,我又懊悔不该向父亲提出这奢侈的要求,让他为难。  相似文献   

4.
时间     
《党风党纪月刊》2001,(9):21-21
“怎么办呢?赶车不知道时间。”出门时,我才想起修理的手表还没取回。“这不是吗?”先生拍拍腰间的手机和传呼。猛然间,我才发现我的时间观念还停留在时钟上。于是,有关“时间”的往事一件件闪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5.
微博     
实现中国梦,三个“民”字不能忘 中国梦与老百姓息息相关,中国梦最终落实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落实到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构成了中国梦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贺炳炎、余秋里都是我军著名的“独臂将军”,贺龙元帅戏称他们为“一把手”,冀中老百姓则称他们为“共戴一双手套”的将军。在两人的人生旅途中,他们曾先后三次搭档,并肩战斗,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卓著功勋。  相似文献   

7.
手表定律     
《党课》2020,(5):107-107
“手表定律”是指拥有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帮助人们更准确地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让看表的人失去对时间的判断。“手表定律”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那个人的行为将陷于混乱。“手表定律”带给人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人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8.
100多年前,在我国沿海城市一些热闹的商业街上已出现了一些钟表商店,然而直到解放初,无论是上海的“亨得利”、“亨达利”等钟表大店,还是其他大商场的玻璃柜台里,无一例外地都是摆放着由瑞士、德国、英国等国家制造的“洋表”,中国的手表工业还是一片空白。中国的手表工业牵动着中央的高领导人的心。解放初,当时还是实行供给制,为方便工作,中央办公厅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从香港买来手表,每人一块。周恩来拿着瑞士产的劳莱司自动表,一边欣赏,一边无限感慨:“什么时候能够让我做上我们自己生产的手表呢?”一定要发展中国自己的手…  相似文献   

9.
金陵客 《唯实》2010,(2):96-96
余秋雨为钟山风景区撰写的碑文,有报纸曾经登过。一个整版,有记者的采访,有碑文全文,不过当时没看。为什么不看?是觉得不必看。住在南京二十年,钟山风景区似乎离我越来越远。请谁给它写碑文,写什么碑文,从来没有人问过老百姓,何苦自作多情。后来朋友告诉我,说余氏此文遭遇网友炮轰,我也没在意。  相似文献   

10.
晓农  冯都 《党史纵横》2002,(10):18-20
"买"不起手表的大官 曾山一生没有买过手表,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 以曾山的地位,不论建国前还是建国后,买一块手表是一件很容易的事.1930年4月,红军攻克了赣西名城吉安,曾山被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省苏维埃政府在城内组织筹款,几天内筹集银洋五万多元,黄金十几斤.  相似文献   

11.
王春 《廉政瞭望》2011,(7):30-32
“我又忍不住戴上了首饰” “重庆打黑之后,治安好多了。”这是记者最近在重庆采访时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当本刊记者联系重庆市公安局宣传处负责人,试图了解重庆打黑后发生的变化时,这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你要了解发生的变化,最好去采访老百姓,他们最有发言权。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打黑还在继续,没有停止。”  相似文献   

12.
1927年7月25日,周恩来在武汉安排南昌起义及中共中央政治局有关事宜后,当晚同陈赓一起乘坐宋庆龄的专车,秘密来到了武昌江边码头,准备乘船离开白色恐怖的武汉。临上船时,宋庆龄给周恩来一只金表和一个戒指,周恩来推托不要。宋庆龄说:“你作为阔老板,不戴金表怎么能行?戒指么,是个装饰,显示你的身份。这些东西,放在我这也没什么用,对你用处就大了。”这时的周恩来,完全是个阔老板打扮,头戴巴拿马草帽,脚登时髦凉鞋,墨光眼镜遮目,金壳手表、宝石戒指熠熠放彩,胳膊上还挂着一根文明手杖(实为一件护身兵器,看去象手杖,遇到紧急情况,用力一抽,便露出兵器,用以自卫)。陈赓也换了装,扮成随从模样。二人下车后便大模大样地上了船。可是,就在他俩上船的当儿,有两个  相似文献   

13.
蒙珺  叶蓁 《当代贵州》2010,(18):53-54
在从“煤都”向“凉都”的毅然转身中,钟山人依托的不仅是上苍赐予的丰富资源。不仅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环境,更多的是一股“团结务实、干事兴业、拼搏有为、争先发展”的钟山精神。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支部生活》2006,(1):31-31
清道光年间的一年秋天,江南大地久旱无雨。一天.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言称要为老百姓祈雨,下令官员不得戴凉帽.不得饮茶水.一律盘腿坐在烈日炎炎的武昌效区地头上,烧起香纸。众官员被晒了许久,不解地问:“林大人,我们这样做,何苦呢?”  相似文献   

15.
许世友逝世后,有关人员在他的灵柩里摆放了几件东西,除了他戴了多年的奥米茄手表和天天听新闻的半导体收音机外,值得一提的有三件随葬品。 第一件:一瓶茅台酒,一只白玻璃小酒杯。许世友一生嗜酒,随葬时便象征性地放入一瓶茅台。参加入殡仪式的一位军官说:“假如几百年后,许世友的棺材被后人打开,这瓶酒应该是最珍贵的出土文物。” 第二件:一支猎枪。许世友戎马生涯60多年,酷  相似文献   

16.
“一块价值5元的生铁。铸成马蹄铁可值10.5元;若制成工业用的磁针,可值3000多元;倘若制成手表发条,价值就是25万元之多!”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春节前后,有两件引人注目的事,看似互不搭界,实则意义相关。一件是北京一”房地产大鳄”提出“先满足富人”而引起争议。据报道,这位自称“是很富的人”声言:“不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买房子,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产量。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一定是先满足最富的人。”这一被称为“富人优先论”的言论,令人瞠目。更令人惊讶的是,说这话的人,是一位大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而且是北京市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8.
正周恩来一直是一个十分注重仪态仪表的人,在公开场合,他总是衣着整洁、皮鞋锃亮,胸前端端正正地别着一枚为人民服务徽章,有时候手腕上会带上一块手表。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戴手表的,现在不得而知。有人说,还在黄埔军校时,他就戴表了,因为他当政治部主任时,要掌握时间,而军校纪律严明,他作为部门负责人,必须得遵守时间。也有人说,他在上海领导地下斗争时,要不断化装、变换身份,一会儿普通市民,一会  相似文献   

19.
“咱老百姓的官”由于工作性质决定,李克才从不爱在办公室“坐以论道”,他总爱往乡下跑,往农村跑,往农民家里跑。他本身就是工农干部,在很多人眼里往往不像个“官”,倒更像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夏天,李克才戴个草帽;冬天,他又戴个皮帽子。推门进屋,他从缸里舀一瓢...  相似文献   

20.
沈阳某机关干部张某问:我于1997年2月26日上班时,在办公楼内拾得一块价值1600多元的手表,因不小心没拿住,手表掉在地上摔坏了。丢表人王某找到我,称表是他的,我把表摔坏一事告之,并将摔坏的表还给他。但他让我赔偿,我觉得不合理,可又说不清楚。请问我是否应当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