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52年8月31日,“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在北京签署了一个充满科学论据的历史性文件——国际科学委员会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这个报告书包括正文19章,附件45件,其内容之丰富、广泛,证据之严谨、确凿,都充分说明了国际科学委员会在调查过程中的科学、客观、公正的态度。委员会在报告书的结论中严正指出:  相似文献   

2.
正1952年年初,抗美援朝战争正处于胶着状态。战争中节节失败的美国侵略者为挽回不利局面,竟违背国际公约和人类公德,在朝鲜战场上发起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战。2月以后,美国侵略者把细菌战的范围扩大到中国东北。3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发表《严重抗议美国政府使用细菌武器屠杀中国人民、侵犯中国领空的声明》,指出:"美国侵略军自1952年1月28日在朝鲜发动了大规模的细菌战之后,复自2月29日起至3月5日止,先后以军用飞机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0,(8)
从1952年1月开始,美军为了挽回在朝鲜战场上的败局悍然发动了细菌战。美军细菌战主要在朝鲜北部地区发动,也深入到我国东北和山东省。在中朝两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两国人民和志愿军一起,迅速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措施有力的反细菌战。经过一年左右的斗争,中朝人民和志愿军彻底粉碎了美军发动的细菌战,并借此使我国的卫生工作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吴志菲 《党史文汇》2005,(10):10-14
作为“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早在1997年前就将日本政府告上了法庭。“我为什么要站在这里讲话?因为,我们是人!”这是王选第一次在纽约为细菌战演讲时的发言,她认为自己只是在做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中国人相信人死了以后有灵魂,灵魂是不死的。这个诉讼就是为这些没有声音、甚至没有名字的人所发出的一个声音,这个声音现在全世界都听到了。”美国历史学家哈里斯这样评价:如果中国有两个王选,日本就会沉默。他认为:王选是一个真正爱国的中国人。为什么中国受害者不能自己组织起来王选之所以积极投身细菌战官司…  相似文献   

5.
1998年2月16日,东京地方法院首次审理日军731细菌战诉讼案。 这场诉讼的全称为“731部队细菌战国家赔偿请求诉讼”,是首次对日军发动细菌战的审判。这场诉讼无疑是本世纪最引人瞩目的历史性诉讼之一。 据中国有关部门多年检验,在日军曾施行细菌战的义乌、常德和衢州,时至今  相似文献   

6.
1952年初,当美国在凭借军事优势也无法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从而获得在谈判中的有利地位时,转而发动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在突发性的瘟疫面前,当时主持政府和军委工作的周恩来  相似文献   

7.
尚金州 《党史纵横》2010,(2):38-38,37
1946年初,冯仲云在陈云的指示下,撰写了《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一书,这是第一部全面记述抗联斗争全过程的著作。书中收入了一篇名为《背荫河畔的杀人工厂》的文章,揭开了臭名昭著的日本法西斯“731”细菌战杀人魔窟的冰山一角。这篇文章的资料来源,就是1936年抗联名将刘海涛在共产国际所作的抗联情况报告。刘海涛是东北抗联中唯一一个攻入过“731”的将军,也是向全世界控诉日本法西斯细菌战罪行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张正直  刘青 《世纪桥》2004,(6):61-64
在这样一位政协干部,他不恋权位,痴迷文史,在研究地方革命战争史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反映侵华日军实施鲁西细菌战绝密档案的蛛丝马迹。于是,他怀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自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历时10余年,终于揭开了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细菌战的重重黑幕,石破天惊地向国际社会公布了侵华日军在鲁西细菌战中屠杀中国平民42.7万人暴行。从而,引发了国内外史学界的严重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沂蒙老区的一位政协干部,历时10余年,揭开了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细菌战的重重黑幕,石破天惊地向国际社会公布了侵华日军在鲁西细菌战中屠杀中国平民42.7万人那惨绝人寰的暴行。为此,他家徒四壁、负债累累--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6,(7)
1942年5月5日,根据日本陆军第552号命令,南方军冈字第九四二〇部队在今新加坡设立,这支部队的设立使其与哈尔滨的七三一部队、北京的一八五五部队、南京的一六四四部队、广州的八六〇四部队一样,成为日本细菌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军防疫给水部与七三一部队等细菌战部队彼此配合,开展了大规模鼠疫菌、炭疽菌的研制和实验,是日本准备和实施细菌战期间的重要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我国东北期间,曾秘密建立细菌战部队,研制细菌武器并直接用于侵华战场,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其中,我们较为熟悉的就是日军在哈尔滨建立的"满洲七三一部队"。事实上,日军在辽宁也建立了这样一支细菌战部队——  相似文献   

12.
1943年,侵华日军在鲁西制造了一次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战,造成中国平民数十万人丧命。所谓“鲁西”,源自日军发动这次细菌战的代号“十八秋鲁西作战”,范围包括当时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第一、第四地区和冀  相似文献   

13.
在沂蒙老区有这样一位政协干部,他不恋权位,痴边文史,历时10余年,揭开了人类战争史上最在细菌战的重重黑幕,石破天惊地向国际社会公布了侵华日军在鲁西细菌战中屠杀中国平民42.7万人那惨绝人寰的暴行,为此,他家徒四壁、负债累累。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对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和健康的卫生防疫事业非常重视,把其看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领导全国人民赢得反细菌战的胜利,揭露了美国侵略者的罪恶行径,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切实关心新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将这一运动与反细菌战有机结合起来,提出许多具体的指导意见;指导鼠疫、血吸虫病等疾病的防治工作,关心受疾病困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使新中国的疾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些努力都为促进新中旧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20,(6)
正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及沿海部分地区秘密实施了细菌战,给中朝人民造成严重危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充分发挥制度优势,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最终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科学应对疫情的发生与进展1952年1月28日,志愿军第42军第375团战士在美军飞机过后的驻地金谷里雪地上发现有大量可疑昆  相似文献   

16.
战后50年来,揭露731部队罪行的材料已有很多。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出自该部队成员的第一手证词却寥若晨星。有一种众所周知的说法是:美国为了获取有关细菌战的情况而禁止对731部队的战犯进行公审,致使731部队没有被全面和深刻的揭露。最近,6名该部队成员终于打破了多年的沉默,以亲身经历揭露了731部队的血腥暴行。他们的证词已出版,该书的名字为《731部队真相——来自第一手的证词》。它以回忆录形式写成,专家认为这次揭露最深刻、最全面,因而也最有说服力。因为作者亲自参与了细菌战的研究,甚至亲手解剖过活人,并在他们身上做各种…  相似文献   

17.
钱建强 《党史文汇》2005,(10):14-14
2005年7月19日,日本东京高等法院宣判,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二审败诉。虽然法律之诉未得圆满结果,但这依然是一次胜利。毕竟,日本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史实不再湮没无闻,真相已大白于天下。中国原告代表团团长王选说:“虽然败诉,但我们胜利了,因为‘死亡工厂’的盖子已经被掀开。”这样的胜利来之不易。这一点王选心里最清楚。从最初介入日军细菌战调查,到随后长达8年的诉讼征程,她遍尝酸甜苦辣,但还原历史、伸张正义之心却矢志未移,并且感动了无数人。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王选的行动更富有某种神圣的象征意义。她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钟声 《理论导报》2020,(3):46-47
正奉劝美方反躬自省,认清自己的问题,管好自己的事情,停止充当抹黑他国的"搅局者"和有悖于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方向的"麻烦制造者"。3月13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长达2万字的《2019年美国侵犯人权报告》,以大量事实和数据,揭露美国人权状况乏善可陈且呈日益恶化之势的事实。美方以自身对人权的狭隘理解为框架,以称霸全球的核心利益为标尺,每年根据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材料拼凑出年度国别人权报  相似文献   

19.
郭纪 《求是》2012,(12):51-53
一年一度,美国国务院发表国别人权报告,对除美国之外的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评判和责难,俨然站在世界人权领域的"道义高地",充当世界"人权法官"。当今世界,究竟谁在践踏人权?围绕这个问题,有太多被扭曲的事实、被屏蔽的真相、被颠倒的道义。  相似文献   

20.
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侵华战争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和使用细菌武器。为了适应细菌战和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细菌战头子石井四郎将细菌实验从实验室向实验工厂扩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拉滨铁路线的五常县背荫河车站附近建起了他们最早进行细菌武器实验的秘密工厂。石井四郎的石井部队在本纪2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者提出了研制细菌武器,用于征服中国、苏联以及亚洲人民的设想。这一设想,得到了日本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便积极着手细菌武器的研究。日本法西斯分子石井四郎,是极力鼓吹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