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何谓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它们的关系如何?两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又是怎样的?一种观点认为,历史必然性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定如此的趋向,是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历史偶然性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的东西,它可以出现,亦可以不出现,可能这样出现,亦可能那样出现,历史必然性是隐蔽在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性的东西,靠无数的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历史偶然性是历史必然性的表现和补充。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历史必然性处于支配地位,它决定历史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历史偶然性则属于被支配地位,对历史的发展只能起加速或延缓以及使之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同他们的专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长处,是我们研究历史唯物主义不可缺少的教材。书信中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性质、经济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历史台力论、历史中的必然和偶然等观点做了创新性解释。恩格斯晚年的书信是我们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必读之物,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在晚年的书信中,对唯物史观进行了全面深刻地总结,强调了经济因素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归根到底意义上的决定性。在此基础上,恩格斯的书信还特别强调了政治上层建筑和各种意识形态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大反作用,这些因素与经济因素一同合力,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从而对唯物史观做了一个全面、深刻、辩证地阐释,还原了唯物史观本来的面目。同时,恩格斯还借此批判了来自各方面的种种误读和挑战,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进行了深刻总结,并提出了正确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的原则与方法。研读恩格斯晚年这五封书信,对于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求得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对于中国革命的必然性的认识也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对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的认识,特别重要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面前,成为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实践的和理论的重要问题。(一)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认识已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揭示出来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核心.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无产阶级政党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必然性,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所要具备的首要的、必不可少的理论品格,是全世…  相似文献   

5.
社会现代化境遇中,重读恩格斯的晚年书信有助于挖掘其思想的当代价值。从社会哲学的逻辑定位看,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四位一体战略格局中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发展是有机统一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会促进经济领域的改革发展,最终为政治、文化等领域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民主政治建设与文化改革发展的及时跟上,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有巨大反作用,从而为破解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题提供新动力和赢得制度保障;文化的改革发展释放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新契机。  相似文献   

6.
去年六月,太原市公安局刑侦队抓获了两名长期持枪流窜作案的要犯。犯罪分子田金全、崔金生,从1983年以来,合伙流窜于山西、河北的5市14县,跳跃作案78起,其中特大案件8起,重大案件16起,盗“五一”式手枪一支,子弹144发,手榴弹11枚,撬盗保险柜31个,窃人民币三万六千六百余元,国库券十余万元,粮票十万余斤,摩托车两辆。作案中,还开枪打伤一人,强奸三入。田、崔二犯干了这么多的坏事,造下这么大的孽,自知罪责难逃,于是打定主意,败露后妄图先向赢他俩钱的赌棍们每家甩一枚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硬道理,是制定"十五"计划的主题.它的选择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和历史的必然性.一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客观要求;三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规定;四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史观,为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界、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了社会发展规律,人们在他自己的历史活动中,才能遵循规律去行动,去创造,去掌握历史活动的主动性。因此,我们能否掌握和运用唯物史观,就成为改变我们作为认识主体在认识对象面前处于被动、盲目的地位和形象的关键。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在认识客体面前应该始终保持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而又清醒地去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跟上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时代步伐。我们所希望造就的,正是这样一大批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去能动地  相似文献   

9.
整个人类发展史告诉我们:人们对于自身历史的发展,经过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由到自由的漫长历程,经过了一个历史偶然性逐渐递减的过程。越是古代,历史偶然性体现得越充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偶然性越来越小。历史偶然性之所以会出现逐渐递减的趋势,原因在于偶然性历史产生在生产力水平低下,民主和法制不健全的条件下。造成历史偶然性逐渐递减的另一个因素是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逐渐减小。随着民众要求平等和民主的愿望增强,他们就  相似文献   

10.
11.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史中,对"历史"概念的追索散发着恒久的魅力。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滥觞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便是以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为中心的。卢卡奇在对德国古典哲学历史思想的得失分析中,将马克思的"历史"定位为一种生成性存在和动态功能结构,从而用历史辩证法来剥离资产阶级社会意识的"物化结构"。然而,由于他以黑格尔式的抽象逻辑设定来座架历史概念,不能透视马克思历史观的广义与狭义层面的区分,不能理解狭义历史唯物主义所体现的历史观的真实意蕴,因此其逻辑运演的深层仍是一种抽象的思辩,最终无意识地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重思青年卢卡奇的历史逻辑,对于理解其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如何不断走向人本主义、实践主观化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创造的伟大成就令世界瞩目。改革开放是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是中国融入和推动世界发展的实践之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同时又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回顾总结这一历史抉择的必然性,我们既要联系当时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社会历史和思想实际,更应当从哲学的一般规律进行科学思维,着重领会和把握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原因、背景以及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目的和性质。  相似文献   

14.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发展经验:在探索发展道路上,从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遵循了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互促共进原则;在创新发展动力上,从精神性动力到利益性动力再到创新性动力跃迁,遵循了生成逻辑与生产力要求桴鼓相应原则;在制定发展战略上,从一体化战略演变为分步走战略,遵循了统一规划与连续贯彻辩证统一原则;在调整发展格局上,从被动适应全球化到主动融入全球化,遵循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相得益彰原则;在党的领导思维范式上,思维转变为辩证思维,是贯穿新中国成立70年来历史发展经验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是以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发展而载入史册的。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实践和最重要的标志。然而,到二十世纪末,社会主义却遇到了一次历史性曲折。面对这种曲折,有的同志困惑了,现代世界历史的趋势究竟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16.
自从无产阶级革命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首先胜利以来,历史在这些国家“跳跃式”地越过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阶段,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怎样认识这种跳跃是合乎规律的?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能否继续跳跃,即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越过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进入高一级阶段?这是个具有重要理论思考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  相似文献   

17.
李震  蔡陈聪 《求索》2005,(8):121-123
克里普克通过对康德先验概念的追问指出存在先验偶然真理和后天必然真理,其直接后果是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区分的确立,克里普克据此修正摹状词理论,建构了指称因果论。克里普克所提出的独创性的新见解对传统理论的严重挑战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小东的署名文章《关于北海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的思考》在《光明日报》(2010年3月14日)发表。作者对北海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振兴和文化精神,作了’一个系统的、深刻的、与时俱进的阐述与分析,以全新视角发现了北海历史文化之美,挖掘出北海历史文化之奇,呈现了北海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生动感人。如果说,  相似文献   

19.
罗素曾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唯物主义",理解这"特殊"二字就成为阅读和践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课题。马克思建立历史唯物主义,必须扫除传统唯物主义的障碍,达成目的的方式便是自然与历史的统一。对于历史唯物主义中自然与历史的关系,论者要么仍旧分割自然与历史,要么在阐释自然与历史的统一时,只取自然或历史一端。更恰当的理解方式可能是,既保持自然与历史两端的分别,又坚持二者在有限与无限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为什么要调整、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呢?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它们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表现为: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时候,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