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经济”是知识密集型经济 举世瞩目的“新经济”现象源自美国。从1991年3月至2000年底,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18个月,这是继1961——1969年106个月增长之后最长的一次扩张。而且各项指标都处在良好的状态:经济增长维持在4%以上,失业率降到4%左右,通货膨胀率已控制在3%以下。1998年联邦预算也在数十年之后首次出现了盈余,盈余额高达728亿美元。美国经济这种高增长、低失业和低通胀现象在其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也是传统经济理论无法加以解释的,因此被称为“新经济”。 什么是“新经济”?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个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科学定义。美国经济理论界有许多不同的概念表述,如“新经济”即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码经济、眼球经济、计算机经济、注意力经济、非摩擦经济、精神经济、零距离经济、知识经济、21世纪经济等。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和传播为主体的经济,是一种新的知识经济形态。1997年2月美国总统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许多人把传统的为人们所熟悉的行业归类为“旧经济”,如汽车、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而把那些成立时间不长,以电脑网络科技企业为代表的行业称为“新经济”,如网络、通信等。在此基础上,许多经济学家从其自身的研究角度和认识,对“新经济”作出不同的概括,大概可分为三种:其一,强调“新经济”是由新一代的高新技术革命导致的国民经济新格局;其二,认为“新经济”是以新一代的高新技术革命,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以及贸易全球化为基础的全球经济新格局;其三,主张“新经济”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并导致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3.
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过程,伴随经济全球化大潮而来的“新经济”已不可逆转地将中 国产业卷入了全球竞争的漩涡。因此只有更好地把握“新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才能在“新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制 定正确的产业发展战略,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我国实现经济腾飞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由于在“经济进攻中走得太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迫实行“退却”,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新经济政策通过在工业、农业、流通等方面实行“退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工人、农民的生活,巩固了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专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国企改革中,特别是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中,提出了“国企改革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退却”思想,必将极大地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呈现出一种“一高三低”的良好运行态势,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新经济”时代。本文从分析美国“新经济”中的政策效用入手,结合实际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决策、运行方面积极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历史阶段之后,正在进入一个由信息业推动,以生命科学、超级材料、航天技术等新知识和新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发展给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同时也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理论研究带来了许多影响。因此,研究“新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新经济”的含义与特征。1.“新经济”的含义。“新经济”这一概念是1996年12月30日一期美国《商业周刊》发表的一组文章中首先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置身于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面临着新的复杂形势,在新的发展理念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它有着农村新情况的实践基础。新农村建设之“新”不是对“旧”的彻底消除,也绝非部分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对“新”的模式化运作,更不是对“新”的片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之“新”强调对“旧”要辨证地审视,要新出特色,更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法制建设的全面推进。  相似文献   

8.
1921年,列宁制定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质是在政治上取得统治地位的无产阶级政党尝试用市场关系建立消灭私有制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完成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实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经济政策”已经过去70年了,但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在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这表明,“新经济政策”的精神对现阶段已经  相似文献   

9.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是引领"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以互联网蓬勃发展为代表的"新经济"就是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重要新动力之一。2000年以来,中国积极地开创"新经济",战略性地把"数字革命"转化为"数字机遇",成功地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以及我国城乡之间的两大"数字鸿沟",并不断收获"数字红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充分结合是中国能够缩小"数字鸿沟"、收获"数字红利"的原因所在。中国拥有发展新经济的巨大空间和前景,但需要克服三大挑战。中国继续开创新经济,应当充分利用中国发展新经济的战略优势、规模优势,积极构筑全球新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竞争优势,主动抢占"数字革命"制高点,积极引领全球"数字革命";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合力之手,创新和放大"数字红利",推进"新经济"规范、持续地快速发展,发挥新经济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潜力;进一步缩小内部"数字鸿沟",为互联网弱势群体创造"数字红利"。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马来西亚摆脱了80年代中期经济衰退的困境,转入高增长发展阶段,又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马经济界人士预测,10年内马将成为亚太地区第5个新兴工业国。促使马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一)对“新经济政策”中某些不利于发展经济的规定作了调整。马于70年代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限制和削弱外国资本对经济领域的某些垄断和扶持土著马来人经济方面起  相似文献   

11.
新公共管理打破了旧公共行政由等级制的官僚组织形式所支配的局面,有其显著的进步性。但新公共管理作为当今行政改革的主流思想体系,实践已经证明了它的局限性。从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看,“新公共服务”将是一种新型公共管理模式,因为它具有不同于旧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苏联社会主义深陷计划经济桎梏而走过一条坎坷道路,经历了军事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抛弃“新经济政策”确立计划经济模式的发展过程,《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是计划经济模式的圣经。中国曾经全面学习苏联,“照搬照抄”苏联模式,经历了曲折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和固化过程。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道路”对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巨大突破。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意识形态障碍是苏联模式情结。  相似文献   

13.
世界经济正跨入“新经济”时期。我们的各级政府必须密切关注和研究新经济,深入探讨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才能快速融入国际新经济大潮,在新经济的竞争中,加快发展,后来居上。深刻认识新经济的主要特征、全球新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于50年代提出的“新经济政策”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新经济政策”包括5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新经济政策”未能实施是历史的遗憾。  相似文献   

15.
去年4-6月,我们武汉市委组织部对全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两新”组织)及其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选择了5种类型(共45家)具备一定规模的“两新”组织.着雨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当前亟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是一个新兴领域,是党建工作的薄弱点,也是一个难点、一块短板,今年8月开始,在省委组织部安排部署下,湖北集中开展“百日攻坚行动”,  相似文献   

17.
民主党派响应“五一口号”,完成了从“中间势力”向“联共反蒋”的人民民主力量的转变,从旧民主主义性质政党向新民主主义性质政党的转变,成为新中国的参政党。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大量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出现,吸收了众多青年就业.这些“两新”青年游离于传统体制外,因此在基层出现了许多团建工作的盲区和管理空白点.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加强“两新”组织团建,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加强街道团工委对“两新”组织团建的指导,“两新”团组织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和青年特点,积极探索符合“两新”组织发展规律的团建工作之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转型,大量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出现,并吸收了众多青年就业,这些“两新”青年游离于传统体制外,因而在基层出现了许多团建的管理盲区和工作空白点.针对这一现象,必须加强“两新”组织团建,遵循属地化管理原则,加强街道团工委对“两新”组织团建的指导,“两新”团组织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和青年特点,积极探索符合“两新”组织发展规律的团建工作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以知识创新、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世界 ,其对人类的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和深远的。面对这一刚刚显现出来的新的的经济形态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它 ,面对它 ,这是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都不得不关注的。本文力图就“新经济”的界定、特征和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作者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