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益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价值认同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从利益认同到价值认同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接受的必由之路,是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理论在内的先进理论的逻辑必然,也是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经验结晶,更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海归知识分子已成为经济社会结构中的一个新的重要群体,其政治认同和现实表现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思想、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冲突和国内改革中社会阶层分化、利益格局调整等对政治认同提出的严峻挑战,我们应与时俱进,深入分析海归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现状与主要原因,并着力探索培育和增强海归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基本政治制度,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和谐社会,增强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比较与判定:中西政治认同异质的当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认同是现代性的产物,现代化进程中中西政治认同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显现。审视中西政治认同的异质是解读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并对当下认同问题提出对策的前提性判断。管窥中西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的差异,得出中西政治认同呈现利益共享型与利益博弈型、政治整合型与政治耗散型、文化再造型与文化悬置型之异质判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梳理了学界有关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论述,并对相关观点作了简要的评述,然后采用微观研究的方式,将民族认同进一步细分为民族政治认同、民族经济认同、民族文化认同,并主要集中于民族政治认同、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联性展开了深入的论证,得出了民族政治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与竞争关系,以及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不具有必然联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借助文化的力量推动社会各阶层和谐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统战工作协调阶层关系,主要是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文化统战协调我国阶层关系就是借助文化力量,在共同价值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把各阶层团结起来,通过增强文化认同进而增进他们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00后”是大学生主体,受复杂多变社会环境影响,其思想政治认同呈现出新态势。从思想认同、政治认同两个方面,对部分高校“00后”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认同状况、问题及原因,针对性提出应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增强引导的聚合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强引导的向心力;开发创新认同载体,增强引导的传播力;提升绩效评估水平,增强引导的洞察力,最终实现增强“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认同感,提升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民族凝聚力认同的基础是文化认同,国家凝聚力认同的基础是政治认同。从民族凝聚力提升到国家凝聚力,就是要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达到政治认同。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中强化政治认同,就要注重文化认同的力量,因为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日益紧密,其中政治文化是联结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中介。要获得较为持久的政治认同,需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中寻找政治认同的现实因素,这些现实因素主要有文化经济、共同利益、价值观认同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国家认同建设工作需要"中国梦"理论的介入;"中国梦"理论的国家认同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强化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理想动力、它能增进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和当代中国政治认同;需要科学设计基于"中国梦"理论的大学生国家认同培育体系,具体包括: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挥其国家认同培育的主导作用;设计旨在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社会实践,发挥其国家认同培育的推动作用;重视家庭教育,发挥其大学生国家认同培育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民族凝聚力的研究到国家凝聚力的提出,这是有关社会凝聚力理论研究的新进展,这一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文化认同促进民族认同,进而产生民族凝聚力。从民族凝聚力到国家凝聚力的提升,这是一个从文化认同到政治认同发展的过程,国家凝聚力是以政治认同为基础的。要增强国家凝聚力,其路径、方法方式必须从多方面去探索,而且要长期不懈的进行这种探索。在当前,从提高政治认同度入手,开展这方面的尝试努力,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政治认同是民众对政治系统的认可与赞同,反映了民众对当前政治系统的支持程度。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逻辑结构由价值元素、制度元素与实践元素三个部分组成,并按照需求层次的顺序由内而外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权力与权利的交互及张力是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本质属性,两者支持与反馈的互动有助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实现。对当前高校的政治认同教育而言,文化认同、制度认同、绩效认同的互促互进是实现目标需要着力建设的重点与抓手。  相似文献   

11.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必须先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达到利益认同,并升华到价值认同。充分认识并自觉运用这一特点和规律,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深刻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利益主体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和主导价值观弱化为特征的社会转型对当前的统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视角入手,以文化认同推进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并在协调现代性与传统性,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基本价值观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社会政治环境与每个时代政治认同内涵的变化的关系,提出民主党派的政治认同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不仅包含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信念,同时还应该包含着能够从国家的利益对共产党提出批评和建议。只有理性的政治认同才是多党合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在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中,必须经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几个过程才能逐步建立起对核心价值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建构的关键是利益共享。以利益共享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不仅具有理论和实践依据,还具有现实条件。以利益共享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保障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任何价值运动从观念状态向现实状态的转化,都是基于一定的利益需要。本文从利益与价值认同的角度,分析认为,利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动力关键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体系价值体系的价值目标。同时表明,在市场经济时代,要摸清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新特点,彰显利益,实施利益诱导,从利益维度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  相似文献   

16.
价值认同从本质上说涉及到如何认同这一方法论问题,即价值认同的方式问题,这其中又涉及到该思考问题的角度或立场问题。当我们谈论价值认同的时候,总是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去谈论问题的,而根本不会去理会那些与我(们)的利益无关的作为"他(者)"的价值认同。所以,这种角度或立场也就是一种从"我"出发去谈论价值认同的表述,它包括主动认同与被动认同、同质认同与差异认同、事实认同与建构认同等认同方式。  相似文献   

17.
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民族、政治、经济、宗教和风俗习惯等五大认同机制。其中,民族认同机制是基石,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血缘基础;政治认同机制是核心,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制度基础;经济认同机制是关键,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利益基础;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认同机制是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前者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价值基础,而后者则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重要润滑剂。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趋势使人们的国家民族意识受到严重冲击和挑战,民族认同理论作为解决问题的对策被纳入研究者的视野并引起多个学科领域的广泛关注。民族认同的概念非由民族、认同两概念的简单组合,但同两者的内涵、外延有着密切关联;民族、认同两概念的双重属性能推导出民族认同的双重属性。民族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理论上拓展和创新了爱国主义,在实践中有利于民族问题的解决和各民族共生共荣。民族认同理论通过课理论内容的契合和教学实践的渗透实现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入。  相似文献   

19.
政治认同表示的是政治主体产生的对现存政治体系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以及基于特定利益而积极支持、参与政治体系的实践行为活动。政治认同具有社会性、意识性、多维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认同理论是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多个学科领域研究探讨的重点话题,其在促进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民族和认同两者的概念探讨出民族认同的概念及双重属性;民族认同与爱国主义有机契合,是爱国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认同在文化认同、价值认同、历史认同、政治认同四个层次上发展了爱国主义,是爱国主义理论在新形势下的拓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