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来被各大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云南“躲猫猫”事件真相水落石出,最终揭开了“牢头狱霸”的潜规则,暴露了看守所存在的体制弊端。“躲猫猫”事件并非偶然,在此事件之后,一些地方的看守所也陆续发生犯罪嫌疑人非正常死亡事件,这些恶性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一些地方陆续开展了打击“牢头狱霸”专项整治活动。然而,打击“牢头狱霸”不是一劳永逸的,在未进行“羁侦分离”司法体制改革的今天,构建看守所职务犯罪预防长效机制才能从源头上杜绝“躲猫猫”式的悲剧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2.
轰动互联网的“躲猫猫”事件,让一个由官方牵头组织的“网民调查委员会”一夜成名。可也仅仅过了一夜,这个委员会就草草收场。一天走马观花的考察,一份并未超出警方通报的报告,流星般的网民调查委员会非但没有解开“躲猫猫”之谜,反而带来新的问号。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最近发生在云南的躲猫猫事件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2月中旬,云南青年李荞明被关进晋宁县看守所后非正常死亡,警方称是玩躲猫猫游戏撞墙而死,引起舆论强烈质疑。在网民和社会舆论的追问下,云南有关方面经过认真调查公布了结果:李荞明是被看守所的牢头狱霸殴打致死。  相似文献   

4.
崔杰锋 《法制与社会》2011,(24):169-170
进入2011年,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广泛地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发布信息或对事件进行评论。因为网络的即时性和交互性,为舆论事件的信息传播和信息点评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便利条件,这直接催生了众多网络舆情事件,使之热点不断。如‘躲猫猫”、“我爸是李刚”、“药家鑫撞车杀人案”、双汇“瘦肉精”事件等等。如何更好地引导和应对舆情,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根据工作岗位上的工作经验进行阐述,望能为我国的互联网舆情应对工作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贺锡霞 《法制与社会》2010,(1):76-76,78
近日,在“躲猫猫”、“钧鱼执法”和“徐宝宝”案件中第三方调查频频被启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三个案例中,启动第三方调查有成功也有失败。第三方调查对监督司法的公平正义有促进作用,但其同时也面临着权利来源的合法性、程序的正当性以及影响司法独立等质疑。本文拟基于这些问题对如何规范第三方调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6月16日,湖北省巴东县法院一审判决女服务员邓玉娇刺死镇干部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对她免除处罚。至此,备受关注的邓玉娇案基本尘埃落定,然而此案曾引发的网络舆论风暴和公共危机事件仍历历在目。邓玉娇案绝非特例。近年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接二连三地在网络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如云南“躲猫猫”案、南京周久耕“天价香烟”案、河南灵宝跨省抓捕发帖人王帅案、杭州“飙车”案等。  相似文献   

7.
储皖中 《政府法制》2009,(12):18-19
“牢头狱霸”,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自从发生“躲猫猫”事件以来,在云南省,一场自上而下的专项整治“牢头狱霸”的行动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外话“牢头狱霸”“牢头狱霸”,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自从发生“躲猫猫”事件以来,在云南省,一场自上而下的专项整治“牢头狱霸”的行动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9.
迟丽华 《中国监察》2010,(17):36-37
面对突发事件,主流媒体必须旗帜鲜明,扩大影响,占领舆论主阵地,使群众从主流媒体中了解事件真相,摒弃小道消息。  相似文献   

10.
继云南轰动一时的“躲猫猫”事件后,广东省高明监狱服刑的罪犯刘玉山在狱内死亡事件也真相大白。确实如网友们猜测的那样李荞明“致死因绝不是没有任何危险系数的躲猫猫”,而是“看守所内牢头狱霸殴打致死”;刘玉山遭到值班服刑人员多次殴打,并做动作强度大的上下蹲训练,经抢救无效死亡。两宗案件都暴露出监管警察管理上失责、  相似文献   

11.
白银 《政府法制》2009,(13):28-28
如今,“70码”已成为继“躲猫猫”和“俯卧撑”之后的又一个网络流行语。5月10日,网友在“互动百科”上创造了一个“新物种”——“欺实马”,表示对“时速70码”结论的质疑。如今,“70码”已被做成了网络头像、签名,并登上了文化衫。  相似文献   

12.
“躲猫猫”事件发生之后,羁押于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监狱内服刑人的基本人权状况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从已有的相关探讨来看,着眼于体制层面的分析较多。比如:有学者论,看守所归公安机关管辖的制度性设计,导致看守所成为后者侦查职能的“延伸机构”,弱化了看守所原本的“保护”职能;1另有学者论,以“追诉犯罪”为职能的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存在共同利益,导致其在看守所监督不力,“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监督不到位”。2在此体制层面分析之外,有学者论,看守所或监狱管理人员对“牢头狱霸”采种程度的认可,是“躲猫猫事件”的直接原因。3不可否认以上分析的说服力,本文拟从“斯坦福监狱模拟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分析该类事件,以完善此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与法治》2011,(2):36-36
“躲猫猫”、“萌”、“烎”、“秒杀”……2009年,汉语世界中又诞生了396条新词语。国家语委昨日发布2009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396条新词语是从2009年伞年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出现的10亿多字次的语料中找到的。  相似文献   

14.
李通 《政府法制》2012,(14):40-40
当前,一些干部被群众称作“弹簧干部”,还给他们画了一张形象的“画像”:他们遇到问题时“绕弯走”、“躲猫猫”,会像弹簧一样“缩”起来,而一旦矛盾问题被解决了,遇到彰显政绩、出头露脸的时候,他们又会像弹簧一样“伸”出来,站到大庭广众面前讲经验、传技能,俨然一副“万能先生”的派头。  相似文献   

15.
殷中祥 《政府法制》2010,(12):35-35
日语培训班新一期开学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 “给孩子报名?”登记小姐问。 “不,我自己。”老者回答: 小姐愕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开放化,思想越来越多元化,作为社会民众喉舌的社会舆论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从2006年“许霆盗窃案”,到208年的“梁丽案拾金案”;从2009年“李荞明躲猫猫”到当年“杭州70码”;从2010年“药家鑫激情杀人”再到2011年“李昌奎死刑争议”案.不少司法案件由于社会舆论的传播而成为了热门话题.本文以李昌奎案件为个案研究对象,运用系统论方法,对社会舆论作用于司法审判这一社会过程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两个重要参考因素.两者在最终的价值判断上高度一致,但是在实践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冲突,平衡公民的舆论监督权与司法独立审判之间的关系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曾被誉为"证据之王"的司法鉴定,近年来,却因黄静案、代义案、躲猫猫案等鉴定争议,广被舆论质疑,被人戏称为"是非之王".  相似文献   

18.
开栏语:网络时代,人人手上都有一支“麦克风”。从2003年孙志刚收容致死事件开始,到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富二代飙车案,再到邓玉娇刺死官员事件、上海“钓鱼”执法案等,无一不是网民的力量推动事件的进程,网络的力量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9.
焦点     
《江淮法治》2009,(10):4-4
罗彩霞事件真相浮出水面;深圳“捡金案”引发网民热议;杭州飙车撞人案疑云未散  相似文献   

20.
肖舟 《政府法制》2013,(25):4-5
2013年8月,酷暑中舆论广泛关注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集体嫖娼门”事件一直位居舆情的热点高位。从网络视频曝光到官方回应,再到纪委的调查处理,事件的每一步发展都震撼着整个舆论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本该是道德表率的法官,因“招嫖”风波突破了公众的心理承受底线,如果连法官都摈弃操守,法律还有尊严吗?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