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现实结果不够理想。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业已进入全面振兴的攻坚阶段。从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出发,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尤其是东北区情,再工业化不失为东北振兴攻坚阶段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新阶段、新模式,客观上为东北振兴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提供了新契机。抓住新契机,实现新发展,需要有具体对策,更需要有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
3.
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此后这一议题进入具体讨论的阶段。由于地缘冲突、安全困境等多种原因,目前东北亚地区还难以推行以国际机制或国家理性选择为基础的国际合作机制。从政治外交、经济、人文等合作机制的发展状况来看,目前韩中关系正朝着更高的合作方向发展,这可以说是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参照。不过,这其中的一些困扰因素仍然不可小觑。本文主要从经济、政治外交、社会文化三个方面讨论韩中关系的发展,由此分析韩中关系对构建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意义,探讨韩中两国尚未解决或难以妥协的矛盾分歧对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构建及其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和平与中韩协调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后,受到世界和平与发展总趋势的影响,东北亚秩序也正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以美国为中心的亚洲秩序,正在发生变化,不属于美国的“中心和轮辐”体系的中国,对亚洲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东北亚秩序的新变化,对域内国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作出适应时代发展规律的外交抉择。与此同时,朝核问题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对同处于东北亚中心的中韩两国来说,如何紧密合作,共同开拓和平繁荣的东北亚时代,成为两国所面临的共同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5.
鉴于东北亚历史的特殊性,本文注意到东北亚很难像欧盟等其他区域共同体那样实现整合,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提出了加强文化艺术与文化产业方面交流的方案。考虑到21世纪超国家主义、区域整合症候的最大因素是通讯的发达,提出了中国、日本、韩国三国媒体整合与共享的方案。为了通过感性与理论性的共享而增进相互间的理解与交流,提出了通过重要的前导产业即文化资源的交流与体验、文化信息内容的共同制作与交流的形式来推动经济与文化方面交流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日韩重启“穿梭外交”、美国强化对华战略竞争、地缘政治加速回归的大背景下,美日韩三方合作以戴维营会晤为标志,呈现出首脑会晤机制化、防务合作持续深化、经济合作不断扩展以及意识形态加强联结等特点,东北亚地区阵营化意味明显,地区军备竞赛抬头,地区国家间经贸合作遭到破坏,区域内的安全规范遭到挑战。但要看到,日韩两国实现深度和解仍面临难以克服的阻碍,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存在着“朝核问题”还是“中国威胁”优先的认知差异,奉行经济安全的战略成本考验着美日韩合作,冷战思维也并不被区域内国家所接受。另外,近期中美关系氛围改善,对中日、中韩关系产生了正面影响。我们应理性正确看待美日韩三边合作,保持与美日韩三国沟通对话,发挥元首会晤引领作用,推进民间交流,推动东北亚地区形成和平稳定、相互尊重的价值规范,推动构建东北亚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和中亚地区凭借丰富的油气资源,在世界能源版图中的地位日渐上升。近年来,中亚地区油气合作发展迅速,但是在资源总量上更具优势的东北亚油气合作之路却充满曲折。在地区性统一能源市场形成之前,政府间多边协调机制仍然是东北亚油气合作的现实选择。中国在互利双赢的理念指导下,以良好的政治互信为基础,以油气运输管线为纽带,通过以双边合作为主、双边合作带动多边合作的方式,循序渐进地稳步推进了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因此,中国在推动地区油气合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提高了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理应在推进东北亚油气合作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能源合作与日本外交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岩  王蕴 《当代亚太》2005,15(6):25-31
东北亚国家普遍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多边合作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各方的能源安全状况,而且有利于缓和地区紧张局势.但受制于日本外交政策,作为多边合作关键的中日两国却一直处于竞争状态,合作只能在局部合作利益非常突出的场合展开.基于总体竞争、局部有限合作的判断,中国在积极主张合作的同时,必须提升能源战略,对日政策应做两手准备.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东北亚战略及其在东北亚新秩序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治华 《当代亚太》2007,(10):28-3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发生变化,俄罗斯加速战略转变:与中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日本推进建设性伙伴关系;与韩国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与朝鲜恢复有前途的伙伴关系;与蒙古建立友好互助伙伴关系.俄罗斯在东北亚新秩序的建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0.
论东北亚经济共同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可以定义为"东北亚地区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合作、互相融合,实现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化组织".它与目前功能性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相区别,两者是并存而非包容的关系.建立东北亚所有国家参加的经济共同体的条件较难成熟,中日韩三国必须先行一步.因此,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从近期看,就是中日韩经济共同体.东北亚经济共同体与东亚共同体可以同时推进.另外,构建东北亚经济共同体时必须考虑到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杨鲁慧 《当代亚太》2004,(10):53-57
地方之间的合作交流模式是东北亚地区引人关注的新型经济开发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方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合作主体和合作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山东要发挥地缘战略优势,就要寻求与日本和韩国地方经济合作的结合点.地方经济合作实质是产业互补合作,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面向东北亚,立足"两个核心区",构建起产业合作平台,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寻求推进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新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作为东亚地区重要一角的东北亚,其域内合作仍处停滞徘徊之中,应在加深认识障碍因素的同时,从长计议,探求新的合作途径.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东北亚经济合作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明显地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但近年来也有一定的发展.当前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主要特点是:双边合作多于多边合作;小区域合作先于大区域合作;地方间合作快于国家间合作.其21世纪初的基本发展趋势是:由低层次合作向高层次合作过渡;经历"3+3"(中日韩+俄朝蒙)的合作发展过程;交通、能源合作将成为全面合作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在东北亚地区的对外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在俄罗斯当前能源政策和未来能源战略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今后,俄罗斯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韩国和日本的油气出口,推动东北亚地区内国家层次和企业层次的多边合作,最终极大地促进俄罗斯与中、日、韩三国形成长期、良好的能源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入世后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后,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和开放投资领域,将使各国及地区有更多机会同中国开展经贸合作,使中国在亚洲尤其是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更加突出.通过分析中国同日、韩、俄的经贸合作形势,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将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海南省博鳌为永久会址的亚洲论坛,是第一个亚洲国家自己的区域对话和经济合作机构.亚洲论坛要不负众望,必须坚持亚洲的事务由亚洲国家自己解决的原则,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建立和发展合作关系的前提,采取循序渐进的区域经济合作方针,把改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作为经济合作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龙山 《当代亚太》2003,(10):16-19
东北亚地区双边经济合作总体上发展很快 ,形势很好。区域多边合作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虽明显落后 ,但也在不断探索和前进中。东北亚多边合作落后的原因主要是受区域内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笔者估计双边合作会有较快的发展 ,而多边合作近期内更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云南在中国与南亚经济合作中的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作为南亚的近邻,具有其他省份所没有的地理优势,应在我国面向南亚的开放中有所作为.云南要抓住机遇,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前沿地带,以便为我国全方位开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贡杨  董亮 《当代韩国》2015,(1):30-41
1992年至今,东北亚环境治理已经发展了20多年,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通过区域间环境治理的对比,发现超国家行为体并非治理的根本要素。以国际关系的合作理论分析东北亚环境机制,也可以发现一些目前仍无法避免的阻碍因素:第一,东北亚地区高级政治的不稳定、安全形势间歇冲击诸多低级政治领域合作。因此,环境合作也受到一定影响。第二,东北亚各国间发展水平不均衡,因此,宏观的环境合作战略无法有效实施。第三,合作机制不具自治能力,资金、目标与利益的问题,导致协调上的困难。第四,政府间主义盛行,国家行为体主导合作,跨国行为体无法在决策中施加重大影响。第五,成员国的环境价值观差异与污染的科学结论也存在一定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