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深化,湖北省松滋市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因其以种养殖业为主,由个人自主经营,当地称之为“私营农庄”。本文对松滋市私营农庄发展的现状、特点及成效进行了分析,并就私营农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结合实际创新学习形式,扎实推进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东针对新的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组织(简称“两新”)中党组织不够健全的情况,把着力点放在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上,积极开展“为党旗添光彩、为企业作贡献”、“我为企业发展献  相似文献   

3.
一、企业法人制度与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企业法人制度是最近几年中国法学和经济学文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理论界从诸多方面对其展开论述和探索,都认同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或公司制改造是企业组织形式创新的根本方向,而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尤其股份制企业(Joint stock enterprise)的核心.学者们很自然把注意力集中到企业法人制度的研究和设计上.从严格意义上讲,企业法人制度并非一种企业形态,它是为实现公司制法人企业的经济功能而设计的一种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我国农村传统的僵化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责任制。随着经济责任制的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农业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同时出现了先进的生产力代表,即各种形式的“专业户”“重点户”,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农村新经济联合体。近年来,学术界对农村新的经济联合体进行了讨论,现将各种观点综述如下。一、新经济联合体的内涵经济组织论。认为新经济联合体是“坚持自愿互利,等价交换,按劳分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民主管理”等基本原则,各个单位  相似文献   

5.
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分类认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民非企”)复查登记工作中,法人、合伙与个体分类认定是较难把握的问题之一。对此,本人愿提出一些看法和认识。一、经济组织中法人与合伙的区别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的民事权利主体。《民法通则》规定法人的条件有:(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合伙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经营方式,具有以下特点:组织形式简单,筹集资金便捷,成立手续简便且费用低廉,无须进行验资;合伙的内部关系以相互信用为基础,成员稳定;合伙人负无限责任,…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及地中海沿岸商业城市的经济活动中,法人制度、合伙制度发展较快,公司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就萌发在这块土壤内。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公司制度应运而生。清末的洋务运动,公司制度开始“洋为中用”。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后,公司制度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在华夏大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海中显示出应有的生命力。本文仅就公司制度下的所有权和股权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同志指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必然会提出新的联合经营的要求。”“双包”后,“两户”的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冲破了“小而全”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对社会的依赖性,从而要求各方面予以协作配合,建立新的经济联合结构来适应它的发展。 从目前已经出现的经济联合结构看,其形式大体可分为三类。 (1)“两户”之间的联营或“两户”与一般农户的联营。这些小联合体再和国营、集体企业通过合同形式联合。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一、股份合作制的基本制度特征股份合作制是采取了股份制一些做法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9.
论法人行为     
龚华宗 《前沿》2006,(5):140-142
“法人”这一概念作为专门术语肇始于德国民法,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从法人本质对法人行为进行界定,法人行为是指法人的代表机关或其他有代表权的人所实施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在企业扩权的基础上,冲破了旧体制下的“条块”分割,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横向经济联系和协作。在企业间的广泛的联系和协作的基础上,最近又出现了一大批引人注目的企业联合体,或叫“企业群体”、“企业集团”、“联合公司”等。这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其规模有的相当于我们现有的国营大企业,有的甚至超过现有的国营大企业。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生产型的企业联合体、销售型的企业联合体、生产经营型的企业联合体、科研生产型联合体、股分化的企业联合体等。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我国公益法人制度是回应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起的社会结构转型、探寻社会管理模式创新之社会现实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并无形式意义上的公益法人组织,但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充斥着实质意义上的公益法人表现形式。我国的公益法人制度有着自身独特的先天品性,而当下发达国家完善的公益法人制度体系又为我们提供了后天努力的演进范本。以事业单位改革、社会团体改革等一系列社会制度转型升级为契机,走一条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公益法人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近期,有媒体发文指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已经产生,并在逐渐进入中国的政治生活……新的社会阶层,在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地位后,也开始在政治上得到肯定和确认,而它对社会健康发育意义重大。”按照有关部门的界定,“新社会阶层”指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不同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新的社会群体”,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六类人员。他们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启东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针对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等新特点和文明创建中存在部分行业和部门间的不平衡性等问题,充分挖掘和发挥文明创建先进典型蕴藏着的巨大创造力和资源优势,以“联建文明家园、共创和谐启东”为目标,创设群众性精神文明“联建共创机制”,使文明创建在提高组织程度、创新工作载体和拓展创建领域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公贿”亦称法人行贿,是指某些部门或单位用公款、公物集体向握有一定权力的部门、单位或个人行贿,以谋求小团利益的行为。“公贿”给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透视其现象,寻求遏制对策,进行有效防范应是当务之急。一、“公贿”的特点“公贿”作为特殊法人行贿行为,与“私贿”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行为集体性。“公贿”是一种集体行为,往往由单位多名成员共同实施,以“公家”面目出现。从领导做出行贿决策,到出纳提款、会计记账再到具体操办人员实施行贿行为,是一次集体协调配合的行动。2目的上为“公”性。“公贿”的对象主要…  相似文献   

15.
曹一川 《求索》2007,(1):75-7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当代产业和产业组织为主干的社会系统发生若干倾向性变革:数十年袭用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悄然地被“合理的社会人”假设取代,无论是产业行为规划还是思维推导逻辑都因之出现重大革新;“时间态”产业操作模式往往在同惯性的“空间态”模式较量中“先发制人”,获得足以与后者抗衡的经济实力;现代科学理性、技术发明以“群”的形式渗入产业行为当中,对于劳动结构和企业结构从宏观、微观端面上作出多重调整,显著提升了产业经营的智能化水平和经营效率。当前,市场经济的原则、语言及体制正由于“独步天下”而承受着过度的重负,招致部分人文学者的抨击,一种新的经济原则、体制将由其内部孕育出来.可能取代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企业间、国家间的竞争转向超国家的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各种类型的经济区域合作组织应运而生。经济区是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它具有超行政区的管理机构,在我国的经济区发展的功能定位和管理、监督机构的设计中应当比较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明确了现代企业存在的社会形式是“规范的公司制”,是面向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人大月刊》2006,(1):15-15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和走访等形式.向国家机关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依法应当由有关国家机关处理的活动。人大的信访工作,就是通过受理人民群众的申诉和意见.为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近年来北京市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新的养老服务模式,旨在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供给困难。驿站由法人或具有法人资质的专业团队运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就近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护理、心理支持、社会交流等服务。近年来,养老服务驿站在规模数量增加的同时,面临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挑战,需要从功能定位、服务内容、运作机制、市场参与等多个维度加以完善,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的法人制度中,联营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随着改革的深入,联营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当中。 联营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横向经济合作关系的一种法律形式。一般地,联营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一、法人型联营,又称作紧密型联营。法人型联营之下,两个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出资创办的联营体是一个新的企业法人,所需具备的条件与一般企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