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史天地》2009,(6):74-76
1947年6月。邓小平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1948年5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李先念任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邓小平曾幽默地说:“你们保住了先念的屁股。”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大西南李德义,张秋云邓小平自1949年11月至1952年7月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西南军区政治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职。他与刘伯承、贺龙领导第二野战军和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等部队,...  相似文献   

3.
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小平:三战全胜1948年4月中旬刘邓大军进入河南中西部。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加强中原局,邓小平任第一书记,陈毅任第二书记,邓子恢任第三书记;成立中原军区,刘邓野战军及陈赓兵团改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任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陈毅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任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陈毅仍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以便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协同作战,逐鹿中原。  相似文献   

4.
正说到解放战争中的第二野战军,军史爱好者无人不知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的军旅辉煌。但对"第二野战军第三号人物"、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许多人可能知之不多。他"是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是我党我军最早的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之一,具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在毛  相似文献   

5.
1986年刘伯承逝世时,邓小平在《悼伯承》一文中说:“伯承久病,终于不治。我和他长期共事,相知甚深。他的辞世,使我至为悲痛。”邓小平在追述了刘伯承的革命生涯后说:“我认识伯承,是1931年在中央苏区。初次见面,他就给我留下忠厚、诚挚、和蔼的深刻印象。我们一起工作是1938年在八路军一二九师,一个师长,一个政治委员,以后在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前后共事13年,两人感情非常融洽,工作非  相似文献   

6.
盛雷 《党史文汇》2011,(12):58-59
1947年7月28日鲁西南战役结束后,在中央军委的统一指挥下,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刘邓大军)主力在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下,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于8月底进入大别山地区,拉开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正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着手禁毒工作,制定禁毒条例并成立禁毒委员会,发动西南人民最终禁绝了鸦片烟毒。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展现出了严谨的工作思路和高超的领导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邓小平担任第二野战军前委书记和政治委员,与刘伯承等一起率领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解放了大西南。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治委员和西南财经委员会主任等要职,全面主持西南工作。在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西南局领导下,西  相似文献   

8.
1920年秋天,邓小平乘船离开重庆,去法国勤工俭学.1949年秋天,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和他的亲密战友刘伯承率领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挥师大西南的"重心"--四川.由西南山山水水养育出的、对西南情况较熟悉的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二野去解放、经营大西南,是众望所归,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9.
刘伯承、邓小平在1947年秋宁志一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人马,强渡黄河,出击外线,揭开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伟大的一页,随后又取得了鲁西南战役的胜利。8月7日,按照毛泽东“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的指示...  相似文献   

10.
谁都知道刘伯承是人民军队中功勋卓著的元帅,但也许很多人不知晓,刘伯承在率部挺进大别山时,还曾当过全军的“裁缝”师傅呢。 那是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1947年初夏,蒋介石集团为了抢夺解放军根据地,把解放军从关内赶到关外,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同时为了防止解放军乘机南下,国民党在 1000多公里的黄河南岸布置了一条自诩可顶百万大军的黄河防线,对解放军实行封锁剿杀。   中共中央从全国战役战略考虑,决定突破国民党部署的黄河防线,挥师南下实施战略反攻解放全中国。 1947年 6月下旬,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电令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率先突破黄河防线,在黄河南岸建立大别山根据地。此举揭开了解放军全面战略进攻的序幕。   …  相似文献   

12.
1949年9月1日,为了解放大西南,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简称二野)主力三、五兵团十几万人分别由芜湖和上饶出发,从南京坐火车经徐州、郑州到武汉后,一路走岳阳、长沙、益阳(也有从岳阳乘船走水路经洞庭湖到益阳的);一路走孝感、应城、沙市、澧县,于10月下旬至11月期间陆续到达常德地域。10月底,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李达等率二野前线指挥所(简称二野前指),由长沙乘汽车抵达常德城。  相似文献   

13.
1947年8月,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战略决策,率野战军主力(通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并在陈粟大军和陈谢集团密切有力地配合下,转战大别山半年多,严重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对迫使国民党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70年光辉战斗历程中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纪念与展开深入学习和研究。一、跃进大别山是扭转战局的英明决策1947年6月,全国解…  相似文献   

14.
资料卡片     
邓小平生平大事年表(五) 1947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6月30日,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发动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8月,同刘伯承率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相似文献   

15.
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1926年赴苏联学习,次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  相似文献   

16.
我最早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是在抗日时期。1938年1月,小平同志接替张浩同志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我任政训处(后改为政治部)副主任。不久,我调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司令员和政委。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我都是在刘邓的领导之下。解放战争时期,我在小平同志任书记的晋冀鲁豫中央局任组织部部长,后调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野战军任兵团政委,仍在刘邓麾下。建国后,又多次在小平同志领导下工作,经常有机会得到他的指导和教诲。为了冀南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1938年12月下旬,刘伯承师长率一二九师主力部队从太行来到冀南。不久,邓小平政委也…  相似文献   

17.
︿一﹀拒当﹃常胜将军﹄1947年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用28天时间艰苦奋战取得了著名的羊山大捷毛泽东遂将晋冀鲁豫野战军称为﹃刘邓大军﹄其实在当时﹃常胜将军刘伯承﹄已闻名全国但是刘伯承一点也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新华社一位记...  相似文献   

18.
1949年,解放战争的形势如排山倒海、雷霆万钧。渡江战役胜利后,8月19日,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下达了《川黔作战基本命令》。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之后,为了肃清退守到西南地区的国民党残余,第二野战军迅速挺进大西南。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革命历史的光辉进程,常常把一些本不相干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组合成家喻户晓、名垂史册的新“名字”。诸如马恩、朱毛、刘邓…… 从抗战初期开辟太行,到解放大西南;从1938年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到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在前后长达13年的共同战斗生活中,刘伯承、邓小平两位中国历史的巨人,可谓珠联璧合、并肩战斗,共同导演了多幕威武雄壮、  相似文献   

20.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5日至28日,邓小平、陈毅、刘伯承等陆续到达南京。26日,宋任穷率金陵支队部分同志进人南京,协助刘伯承开始了对南京的接管与改造工作。同年10月,宋任穷离开南京,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