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胡锦涛同志也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此,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动摇,执政力量就会枯竭。  相似文献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命题再阐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牛方玉 《理论学刊》2008,2(1):101-10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创造者命题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个是历史事实层面的,通常提法是"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一个是历史价值层面的,相当于汉语表达习惯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历史价值层面的特殊命题,"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有其具体的确切的内涵."人民群众"是指无产阶级先锋队及其联合的力量,"历史的创造"是指自觉的人类历史的创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深刻地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视角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达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对于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无产阶级领袖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呢?这是需要  相似文献   

4.
一、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多元考察笔者认为考察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可以有这样三个角度:1.价值主体价值是指“需求与被需求的关系”,是以主体需求为主的判断。代表先进生产力、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工人阶级政党,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的深刻道理,因而在确定自己的政治宗旨和政治路线时,毫不动摇地把为了人民群众作为目的,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根本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的第一条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第二条就是“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正因为有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路线,才引出了“一…  相似文献   

5.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不提出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观的基本观点。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6.
常听到有些干部在“检讨”时说,由于放松了要求,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工作做得不好,出了问题等等。这些干部,能“检讨”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要尽到干部职责,是好的,应予以肯定。但从“混同”上找原因,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上是极为有害的。这种“混同说”,就是群众落后论。在这些干部看来,干部理应比群众高明、先进、有智慧;群众自然低下、落后、愚昧。如果干部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就掉进了落后堆里,起不到干部的作用了。这真是咄咄怪论。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是…  相似文献   

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生活的主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这是我们党基本的历史经验。中国有古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相似文献   

8.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也是我们党亲民、爱民、为民根本立场的生动体现。充分认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树立以民为根、以民为本、以民为天的思想,是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前提。以民为根,一切相信群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其创新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从长期斗争和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当今坚持群众路线,必须重在务实.第一,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观点,提高坚持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才能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才能明确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才能明确只有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群众观点与群众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深刻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再一次表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定政治立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讲话》继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国…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只有人民群众才能推动历史不断地向前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社会主义现代化设不断地向前推进,也必须、也只能依靠人民群众。离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伟实践难以取得成功,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会难以现。因此,无论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还是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众,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那么,怎样才能巩固和增强人民的力量?我认为最要的是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面工作…  相似文献   

12.
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观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党和群众的联系;要善于做群众工作等。新形势下,我们学习和弘扬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观,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颖 《前线》2012,(7):128-129
作为党的干部,都明白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明白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领导干部却很难再真正沉下去、回到人民中间去。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不再是“鱼”和“水”的关系,而成为“蛙”和“水”的关系,需要时跳进去,不需要时就跳出来。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关于“历史创造者”问题,一直是哲学和史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建国初期,围绕翦伯赞关于要承认封建剥削阶级,脑力劳动者对历史的推动作用的观点,学术界展开了第一次大讨论;之后,围绕“农民动力论”的是与非问题,学术界展开了第二次大讨论;近几年,围绕黎澍提出的生产的历史是由劳动者创造的,此外的历史是非劳动者创造的观点,学术界展开了第三次大讨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类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人民群众在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党治国理政的历史道路中,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利益至上的民本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和我国历届领导人的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科学论断,为新时期党的民本思想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6.
群众怎么了?     
近几年,在反腐倡廉、惩治贪赃枉法的大旗下,正义之剑高悬,一个个职位不低的高官或下地狱或进班房,不禁使人心大快,山呼苍天有眼。然而,这些人在最后的交代中都有近似于以下内容的话:由于放松了学习,没能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降低了要求和标准,以致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此,笔者不禁要问那些人和持有那种观点的人:群众怎么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当年,毛主席在对待究竟是群众创造了历史,还是英雄人物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上,力排众议,做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正确结论。这不仅因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也是支撑上层  相似文献   

17.
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内在地规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巨大作用,坚信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的工作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周恩来同志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阐释者和忠实践行者,这里记述的是他坚定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些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8.
陶永慧 《实践》2006,(5):16-1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结论。正是基于这一基本观点和科学结论,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把自己的宗旨、纲领植根于人民群众,从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上, 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并  相似文献   

19.
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必须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谋利  相似文献   

20.
安建设 《新湘评论》2012,(24):33-34
党的十八大报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民”一词出现了145次。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