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从经营有形资产到经营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的一个跨越。企业的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是企业最大的资本与财富,是企业生命力的重要标志。据国际资产评估界人士统计,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的4至5倍,一个企业可能拥有的无形资产达29项!然而在我国,“无形资产”对众多企业家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他们对它不重视、不了解、不评估。权威部门统计,截至1994年底,我国较规范的股份制企业累计达25800家,其中只有不足100家的企业进行了无形资产评估。许多上市的招股说明书中,无…  相似文献   

2.
刘磊 《政府法制》2008,(23):60-60
商标,特别是驰名商标,对于国家来说,它是国家工商业的精华和骄傲,是国家难以估价的财富;对企业来说,它是企业发展的保证,也是企业一项珍贵的无形资产;对消费者来说,它意味着优良的商品品质和较高的信誉。正是南于驰名商标带来的这种巨大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强调自由竞争以及重视私法的调控,在一定时期发挥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国民收入的不均衡,个人之间、地域之间拥有财富的巨大差异,已构成了中国式的贫富分化。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由此而来,国家的有形之手不得不出面干预,国家与市场的协调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一突破口在法律上则表现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协调上。基于此,本文尝试以国民财富的分配为考察重点,对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樊平 《中国司法》2000,(4):43-44
公证机构作为一个以独立法人身份存在的社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不仅必须依据法定程序设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而且也必须有可供本社会组织存在和发展的资产。这些资产又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之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对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随着公证工作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公证机构无形资产含量的认定和分析,已成为必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公证机构资产种类及各种无形资产的来源和作用 (一)公证机构资产的种类。依据资产的存在形…  相似文献   

5.
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的司法保护□钱卫清吴礼洪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流失问题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存量由于被无偿转移而减少。无形资产是指特定的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并能在一定时期为所有人带来经济利益的财产,它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6.
刘疆 《中国司法》2007,33(10):60-62
一、《物权法》对公证业务发展的积极影响从宏观分析,《物权法》颁布后会激发人们创造财富、拥有财富和保护财富的活力。保护财富的法律程序有两种:诉讼程序和非讼程序。公证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讼程序,其社会需求随着人们保护财富的需求的增长而必然增长,如同我国住房改革使广大城市居民成为不动产所有者后,要求办理遗嘱公证的需求是逐年上涨。因此,《物权法》的颁布在客观上存在催生公证需求的作用,其主要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存量由于被无偿转移而减少。无形资产是指特定的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并能在一定时期为所有人带来经济利益的财产。由于无形资产价值形态的特殊性,在企业改制中易流失,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主要途径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化大公为小公,化公有为私有,股份制改造中国有无形资产的低估、漏估等。当前,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企业改制大多涉及资产重组,但在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过程中,一些审查、评估、拍卖等行为不规范,导致部分企业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8.
王贞杰 《政法学刊》2003,20(2):84-86
高校人才荟萃,知识密集,是拥有和创造无形资产的重要基地。在这里,无形资产较为集中,但无形资产的流失也较为严重。从分析无形资产的特点入手,研究了无形资产的表现形式和流失原因,提出了作为高校保卫部门所应当采取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强调自由竞争以及重视私法的调控,在一定时期调动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国民收入的不均衡,个人之间、地域之间拥有财富的巨大差异,已构成了中国式的贫富分化。由此而来,国家的有形之手不得不出面干预,国家与市场的协调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一突破口在法律上则表现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协调上,基于此,本文尝试以国民财富的分配为考察重点,对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0.
暴富启示录     
一夜暴富的故事在中国不断上演,是什么样的土壤培育了暴富者,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极端的财富增长方式?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拥有财富?最佳答案可能不是13次连庄福布斯富豪榜榜首的比尔·盖茨。这位世界首富用了超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强调自由竞争以及重视私法的调控,在一定时期发挥了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国民收入的不均衡,个人之间、地域之间拥有财富的巨大差异,已构成了中国式的贫富分化。对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由此而来,国家的有形之手不得不出面干预,国家与市场的协调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一突破口在法律上则表现为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协调上。基于此,本文尝试以国民财富的分配为考察重点,对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2.
企业转制中无形资产的司法保护●钱卫清吴礼洪一、国有企业转制中无形资产流失问题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存量由于被无偿转移而减少。无形资产是指特定的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并能在一定时期为所有人带来经济利益的财产。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拥有自己     
陈思炳 《江淮法治》2014,(17):58-58
当一只杯子装满牛奶时,人们往往会说这是牛奶;当杯中装满果汁,人们常常又说这是果汁;只有当杯子空空如也,人们才会说这是一只杯子。这使我想起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临终前所发出的一番感叹:“现在我终于明白,人生只需拥有够用的财富就应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东西,比如感情、艺术或者儿时的梦想,无休止地追逐财富只会让人变得贪婪无趣成为一个变态的怪物,这便我一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竞争逐渐演变成商标竞争,商标成为企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下.企业投入资金培育商标可以提升商标的无形价值;运用商标权进行多种形式的投资可以使商标从无形资产转变为有形资产.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使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提法,可谓内涵丰富,新意十足。大会提出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很多代表都从各自专业理解的角度对报告这一新提法进行解读,这其中,最为大家所知也是最容易理解的说法便是,"创造条件"是指多渠道、多提供机会;"更多"意味着覆盖面更广;"群众"就是咱老百姓;"拥有"就是合理合法拥有;"财产性收入"是指各方面的财富,涉及到诸多金融理财方式;整句话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财富。"  相似文献   

16.
温宪 《法律与生活》2013,(21):46-47
达雷尔·伊萨,美国共和党众议员,于1953年11月1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他在2001~2010年间,成为代表加利福尼亚州第49选区的国会众议员;2011年1月以来,任众议院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主席。近期,伊萨以估值3.55亿美元的个人资产成为2012年国会“财富排行榜”上的首富。  相似文献   

17.
无形资产是指企事业单位拥有的能对生产经营和后续发展产生持续影响的非实物形态的一项经济资源,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服务标记、许可权、商业信誉、销售网络等。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比重的高低,是区分与衡量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资产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在我国,无形资产由于具有形态上的特殊性,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些…  相似文献   

18.
一、无形资产与无形财产的界定近年来,无形资产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虽然经济学界对无形资产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对无形资产的如下表述一般能为经济学界所接受: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物质实体,但必须与一定的物质实体结合,它的存在和使用能够对生产经营发挥较长期作用并带来连续经济效益的资产。就无形资产的非实物特性而言.各国大体认同.但对无形资产究竟涵盖哪些资产,各国甚至国内的认识尚不统一。经济学界一般认为.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租凭权等。①经济…  相似文献   

19.
凌奥幸 《政府法制》2009,(18):52-53
具有“个人魅力”的领导人往往能使人对其忠诚,但并不是每个社会都需要一个“个人魅力”型的领导人,在非洲和一些拉美国家,个人魅力甚至会起到副作用。在没有个人魅力的时候,只要你付出更多的努力,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人。领导才干,这个词对于广大的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举个例子,随便走进一家美国书店,你会发现其中一半以上的书讲的都是这个话题,这种类型的书籍甚至比营养类书籍更畅销。  相似文献   

20.
无形资产竞争规则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冠斌 《知识产权》2002,12(3):23-27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在经济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不再是一般劳动力、也不再是资本,而是知识,拥有和运用知识成为这个时代的真正动力。世界上的著名公司都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据统计,目前有实力的企业其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例达到1:2或1:3。在无形资产日益重要的今天,要实现知识的储存、交流和共享,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新的管理模式、管理理论和实践,作为协调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基本法的经济法,这是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本文力图从竞争规则这个经济法的基本命题出发,对无形资产的宏观管理法律原则作一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