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洪芳 《工会论坛》2007,13(5):157-158
法律的客体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反映并能够决定法律关系性质的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一般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应具备客观性、历史性、有益性、可控性、法定性、稀缺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按照法理学传统的观点,法律关系客体是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本文针对法律关系客体理论上的多种表述,在对原有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法律关系客体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强调了双重客体的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3.
法律权威论     
本文着重论述了法律权威的含义,法律权威的形成和模式,法律权威在法治中的意义,以及怎样在中国树立法律权威的步骤。作者通过对东西方法律传统进行历史性的对比考察,发现由于东西方因为历史轨迹不同,其法律权威的模式也不一样。中国由于两千年专制制度等原因,决定了法律权威树立的艰难性。因此,人们应特别重视了解法律权威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它是中国实现法治的极为重要的一步。同时,要采取与中国国情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法律权威树立的目标,而最后达到法治的最后目的  相似文献   

4.
法律存在除了具有物质层面上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外 ,还具有与之相契合的观念层面上的法律文化作为内在支撑。法律文化是柔性的法律存在形式 ,它为相应的法律存在提供合法性论证。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如下两种法律文化 :充满奴性、被动服从的客体主义法律文化以及自主自立又与社会结合的主体主义法律文化。必须要以锐利的主体主义法律文化摧毁传统的客体主义法律文化 ,这应是当代中国构建先进法律文化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WTO是一种公法性的国际法 ,国际法律关系的建立及其内容实现的前提和基础是国际法主体的意志 ,WTO法扩展了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 ,WTO法律关系的客体和内容也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法律权威与宪法权威和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权威与宪法权威间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对宪法权威的树立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在我国这可以从良性违宪、宪法司法化、宪法的修改与稳定等问题中反映出来。宪法权威的树立离不开法律权威的树立,同时宪法权威的树立也可巩固法律权威的树立,这是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法律规范的权威定义及结构理论之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法律规范的权威定义受制于反映论的认识进路,不仅未能全面揭示法律规范的内在含义,而且在属概念不明之时,自身也晦暗不清。法律规范的概念可以界定为法律文本中表述某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对其他主体就某客体当为某类行为的条文所表示的意义。以此定义观之,在现有法律规范权威定义框架下建构的法律规范结构理论,论述的其实是复数法律规范间的复合结构,而不是法律规范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近代法治是法律的统治,法律具有制约政府权力和保障人民权利的权威,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居于至上的统治地位。法律的民主性、科学性、权力制约性、价值崇高性和强制性等特性,它应当得到普遍的尊重与服从,具有至上的权威。法治的实质是使国家权力法律化,政府只能有宪法规定的权力,政府行使权力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人治的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权威高于法律权威,不存在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边境武装冲突中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机制是指在边境武装冲突中,对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所必须的法规、机构、运行模式、处置程序等内容的综合体系。构建这一法律机制,不仅可以为筹建调整边境武装冲突的法律制约机制提供一条新渠道,而且可以拓宽各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空范围,对于促进地区稳定,保护世界文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该体系具有运行时空的限制性、适用主体的特殊性、调校内容的特定性等特征,包括法律规则和规则适用主体等静态要素及权限区分和机制运行模式等动态要素,是动态与静态两方面要素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自然经济不能产生至上的司法权威 ,独立、终局性的司法权威只能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市场经济内涵的平权关系及其秩序图式对司法权威提出了制度化要求 ,为司法权威生成提供了具有平等法律地位和维权意识的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从而为司法权威确立了程序平等、裁判中立和裁判终局等价值和制度要素。  相似文献   

11.
军队组织、机构和军人个体,根据军队政治工作法规规定而结成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其构成要素包括参与军队政治工作法律关系的主体;构成军队政治工作法律关系内容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权利义务对象的客体.军队政治工作法律关系发生、变更与消失的条件和根据是法律条件和法律事实.  相似文献   

12.
教育合同法律属性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合同不属于行政合同的范畴。它除具有合同主体地位平等、合同的成立须当事人双方合意等一般民事合同的特点外,还具有主体的特定性、客体的教育性、目的的非盈利性、形式的附和性、合同的继续性、合同履行标准的复杂性、合同的双务、有偿性、合同的诺成、不要式性等自身特有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13.
任何社会都需要权威,法律的内部品性决定了现代社会需要树立的是法律的权威。要树立法律的权威,必须确定法律的二元划分,确定程序法治的地位,确定司法组织必要的独立性,并且不能误用法治的功效。要正确看待法律的局限性,要弱化个人的权威。  相似文献   

14.
法律解释客观性是关乎法治命运的重要命题.面对非法治论者的冲击,亟需捍卫法律解释的客观性.为此,提取"法律解释"一词的逻辑三要素,分别从内容、客体、主体三个层面探讨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法律解释客观性的逻辑证成倚赖三个命题:一是解释之于法律具有必然性;二是作为解释客体的法律具有客观性;三是法律解释者的客观解释立场.  相似文献   

15.
研究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既要考察其历史背景,也要考察其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明确界定宗教事务管理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是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的基础。推进新时期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建设,应该从完善宗教事务管理法律制度、规范宗教事务管理行政执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法治教育、强化司法裁决宗教事务管理纠纷的权威和功能等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6.
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与依法治国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具有本源性、专门性、强制性和广泛性的特征。开展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有助于建立内容科学、形式完备的法律体系;有助于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有助于培养全社会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在依法治国中开展法律监督,要遵循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依法独立监督的原则、自觉接受监督的原则、协调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法律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不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动物福利法的立法目的应是维护人类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善良道德情操。在动物福利法的制定成为我国的必然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明确界定动物的法律地位,才能制定出一部符合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的动物福利法。  相似文献   

18.
名誉权具有人格权的基本属性,即它具有法定性;人身专有性;与财产的关联性。名誉权人有其特有的几个特征,即它的主体是特定的公民或法人。名誉权的客体仅是名誉,是公民或法人就其自身属性和价值获得的社会评价。名誉权的内容是民事主体对其名誉的保有、维护和利益支配。了解和掌握名誉权的法律特征,才能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懂得如何更好、更准确地适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行政主体的法律障碍排除义务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于作出行政行为前负有的先行排除影响职权行使或所作行政行为之最终效力的法律障碍的一种具体义务。该义务源于宪法和行政法两个维度的要求,是在“过程理性”与“法益保护”的双重指向下形成的义务。在构建由“实质性要素”“瑕疵性要素”和“有权性要素”共同组成的“三层次”判断框架的基础上,可对该义务进行纵向解构,信息搜集、障碍判断、理由说明和障碍排除义务分别构成该义务的前提性义务、基础性义务、衍生性义务和本体性义务。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行政程序法典化的背景下,应考虑在未来的行政程序立法中设置相应的义务性条款,以实现该义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20.
政党权威与法律权威是两种不同形态的权威。同时,两者又围绕着社会治理联系起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是树立和增强政党权威的过程,是作为权威主要承担者的政党发挥社会治理主体作用的过程。法律权威维护的过程是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的法律发挥自身作用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为了树立政党权威,使党的意志借助法律权威得以贯彻和执行;法律权威是对政党权威的约束,同时也是对政党权威的肯定。可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法律权威的维护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两者是相互契合的。两者良性互动的契合点是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