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随着甘肃省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和畜禽及其产品的频繁流通 ,猪传染病越来越多 ,危害日趋严重 ,尤其是猪繁殖障碍病、猪呼吸系统疾病和腹泻病是目前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 ,已成为现阶段猪病防制的重中之重。因此 ,为了进一步查清猪繁殖障碍病和猪呼吸系统疾病的感染及免疫状况 ,为更加有效地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笔者在甘肃省某规模化养猪场采集猪血清 2 0 84份 ,对猪瘟 (CSF)、猪伪狂犬病 (PR)、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猪细小病毒感染 (PPVI)、猪乙型脑炎(JE)、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APP)和猪霉形体病 (…  相似文献   

2.
猪肠道冠状病毒(swine enteric coronavirus,SeCoV)是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危害。本文综述了4种主要的猪肠道冠状病毒感染机制的研究,即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包括通过受体APN侵入细胞并诱导宿主细胞凋亡、逃逸宿主的天然免疫,以及与宿主细胞内质网应激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以便为猪肠道冠状病毒研究及相关疾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目的,在于明了口蹄疫与猪传染性水泡病之体温、心脏病理有否不同,以求在区别二种猪的水泡症候之传染病时有所借鉴,故做此试验。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一、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及心肌肉眼病变观察 (一)试验材料: 1.动物:猪18只(6月左右浙江猪12只,1~2月龄临洮猪6只)。 2.病毒品系: (1)A型牛源毒阿克陶系44代毒(1:10倍)。 (2)A型兔化弱毒363代毒(1:10倍)。 (3)上海龙华猪水泡皮毒(1:10倍)。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可在猪睾丸传代细胞(ST)、胎猪或新生猪甲状腺细胞、唾液腺细胞、肾细胞(ESK)、睾丸细胞(EST)等上繁殖。但我们尚未见到用猪肾传代细胞(IBRS_2)繁殖TGEV而提高其毒价的报道。 (一)材料和方法 1.种毒:Purdue毒株,1985年从美国动植物检疫局兽医诊断室引进,后用EST细胞繁殖,1987年3月测定毒价为10~2 TCID_(50)/0.05ml。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弄清猪传染性水泡病的同群猪和发病后不同时期的病猪肉尸的带毒情况,以便为预防和扑灭本病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步骤与方法 (一)材料来源:1972年10月6~8日在长沙肉类联合加工厂生猪仓库的发病猪群中分别采取下列各组材料。 (二)分组和取样:根据猪水泡病发病的病程,采取五个不同时间的病料,共分五个组:即(1)水泡期组(进库5天的发病猪);(2)水泡破裂期组(进库10天的发病猪);(3)  相似文献   

6.
猪囊虫病     
猪囊虫病是由于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或猪囊虫)寄生在猪或人体的各部肌肉(横纹肌、心肌、隔肌和舌肌)组织内,有时还可寄生在脑子里,所引起的疾病。野猪、狗、猫等动物也能感染猪囊虫。所以猪囊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动物病。猪带绦虫病是猪带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引起的疾病。人是猪带绦虫的唯一的终末宿主,同时又是它的中间宿主。猪带绦虫病患者是猪囊虫病的传染源。由于猪带绦虫病和猪囊虫病在人畜中间循环感  相似文献   

7.
用抗弓形虫McAb(3C_1)经纯化处理,免疫兔,制备多克隆抗-Id抗体(Ab_2)。用M-206佐剂制得抗-Id疫苗,免疫猪和小白鼠;Ab_2免疫剂量:猪31.75mg/头,鼠2.5mg/只。免疫后7天测抗体效价1:4、28天1:64(IHA)。28天用弓形虫强毒(GJS)按10~7/头(猪),10~3/只(鼠)活虫攻毒,结果免疫猪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温呈—过性反应(41.2~40.2℃,3天或不明显低烧);对照猪(未免疫)持续7天高温(41.8~40.4℃),表现废食,静卧无神。攻毒30天后剖杀,分离病原,分虫率2/5(免疫猪)、1/1(对照猪)。免疫小鼠攻毒后存活率40%(4/10),检虫率100%; 对照鼠全部死亡(5/5)。证明抗-Id抗体作为无弓形虫病原替代物,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力,可保护猪、鼠经受强毒攻击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8.
1966年首次在意大利,随后在香港地区(1971)和英国(1972)都曾描述过猪水泡病。感染猪具有与口蹄疫十分类似的复层扁片上皮损伤。 在猪水泡病的流行中有关猪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的症状尚未曾有过记述,但是曾报告过经接种意大利和英国病毒株有关小白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在梅岛动物疾病  相似文献   

9.
1966年首次在意大利,随后在香港地区(1971)和英国(1972)都曾描述过猪水泡病。感染猪具有与口蹄疫十分类似的复层扁片上皮损伤。 在猪水泡病的流行中有关猪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的症状尚未曾有过记述,但是曾报告过经接种意大利和英国病毒株有关小白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在梅岛动物疾病中心有关猪水泡病病毒的初步研究结果证实感染猪除具有复层扁平上皮损伤外,还呈脑脊髓炎。本报告的目的在于记述静脉接种猪水泡病病毒后引起猪的神经学变化。  相似文献   

10.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PMWS)是一种由猪圆环病毒 2型 (Porcinecircovirus 2 ,PCV2 )引起的新病。PCV是 1974年在猪肾传代细胞系PK 15中发现的一种污染病毒 ,该病毒不产生细胞病变效应(CPE) ,无致病性 ,命名为PCV1;而后在PMWS中分离的猪圆环病毒 ,有致病性 ,命名为PCV2。PM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许多国家接连 爆发一种新的传染病——“猪 神秘病”。虽然报道内容不尽 相同,但发病情况基本相似。其特征为感染猪厌食,发热,繁殖障碍,呼吸障碍并造成死亡。因其病因一时不能确定,故称之为“猪神秘病”(mystery swine disease,MSD,Dea等,1990; Hill,1990),又因为部分患猪耳部因发绀而变蓝,故又称之为“猪蓝耳病”(blueeared pig disease,Wensvoort等,1991)。该病最早发现于美国(Dea等,1987),此后相继在加拿大(Dea等,1988)、德国(Kacr-ok等;Hill,1990)、法国(Albina等,1991)、荷兰(Wensvoort等,1991)和英国(Wensvoort等,1991)等国爆发流行,其他国家如比利时(Wensvoort等,1991)、西班牙、(Tondeur,  相似文献   

12.
根据猪博卡病毒5型NS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Ⅰ的用以检测猪博卡病毒5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用该方法检测猪博卡病毒5型NS1基因,在3.64×102~3.64×107 copies/μL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仅出现单一特异峰,无引物二聚体,Tm值为(83.12±0.12)℃,对猪圆环病毒(PCV1和PCV2)、猪细小病毒(PPV)、猪输血传播病毒(TTV1和TTV2)的核酸均无阳性信号扩增,可重复性好,组内变异系数为0.35%~1.24%,组间变异系数为0.43%~1.46%。此方法的建立为定量分析猪博卡病毒5型感染猪的感染程度和靶器官提供了精确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小型猪生长激素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法国长白猪(L)、广西小型猪(GX)、贵州小香猪(GZ)和西双版纳小耳猪(XB)血液中生长激素(GH)的含量.结果显示,L猪体重(125~150 kg)与中国小型猪体重(30~50 kg)之比为31;4品系GH含量(4品种依次分别为0.923μg/mL±0.060μg/mL、0.894μg/mL±0.050μg/mL、0.892μg/mL±0.050μg/mL、0.892μg/mL±0.030μg/mL)基本一致,品系间GH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应用苦楝皮驱猪蛔虫或猪误食苦楝子引起中毒的病例,有关文献曾有记载,但猪川楝素(toosendanin C_(30)H_(38)O_(11))中毒尚未见报道。最近,笔者在镇宁县发现应用川楝素驱蛔片给7头猪驱虫后,引起急性中毒,死亡5头。人工复制试验成功,进一步证明川楝素对猪有较强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N蛋白作为抗原,建立了诊断猪生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的I-ELISA,与IDEXX公司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7.3%,与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的符合率为100%.用该方法检测国内猪血清85份,阳性率为18.8%;能检出PRRS疫苗免疫猪6 d的血清抗体;与猪瘟、伪狂犬病、猪巴氏杆菌病、猪霉形体病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6.
猪流行性腹泻病,是近年来在我国确诊的一种由类冠状病毒(Coronavirus-like)引起的猪肠道传染病。为了摸清我省是否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我们在长春兽医大学传染病教研室的协助下,对该病进行了流行病学,临床及免疫荧光诊断、本动物回归试验、电镜观察等。从而,证实了我省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Poreine Epidemic Diarrhea)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初期,我国曾从几个国家引进了几批瘦肉型种猪,在口岸检疫时某些批次猪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检出率竟高达90%。曾设想通过化药治疗清除感染猪呼吸道内的细菌,并在转运后通过化药来预防阻止感染的传播。为此,1983~1984年,我们在对进口猪及国内猪Bb分离株进行药敏测定的基础上,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对自然和人工感染猪进行治疗试验,对健康猪进行同居感染预防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猪:为了排除自然感染猪自4月龄以后对呼吸道内的Bb有明显自体清除作用(彭发泉等,1990)以及群体感染率和感染浓度明显差异对试验效果评价的影响,但又使试验猪尽量接近进口  相似文献   

18.
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Delta冠状病毒(PDCoV)和猪轮状病毒(PRoV)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PEDV N基因(750 bp)、TGEV M基因(544 bp)、PDCoV N基因(183 bp)和PRoV VP6基因(329 bp)。经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及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成功建立了快速鉴别检测PEDV、TGEV、PDCoV、PRoV的多重RT-PCR方法。该方法仅对PEDV、TGEV、PDCoV、PRoV检测为阳性,对口蹄疫病毒(FMD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细小病毒(PPV)等主要病毒的扩增均为阴性。PEDV、TGEV、PDCoV、PRoV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出下限分别为1.57×10~2、1.57×10~3、1.57×10~2、1.57×10~2copies/L。相同条件下的重复性试验获得均匀一致的结果。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2017—2018年采集自广西各地的270份腹泻病料,结果显示,PEDV、TGEV、PDCoV、PRoV的阳性率分别为15.56%、11.48%、10.74%、1.85%,并且存在混合感染现象。上述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可用于PEDV、TGEV、PDCoV、PRoV的快速鉴别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9.
猪传染性水泡病、猪瘟均为病毒性急性传染病,是国家规划要求防制的重点和消灭对象。采用猪水泡病鼠化弱毒疫苗(以下简称猪水泡病鼠化苗)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以下简称 瘟兔化苗)预防免疫亦经科学实验和防疫实践证明是安全、有效的防制措施。我省推广猪水泡病鼠化苗以来对防制猪水泡病起了显著作用,但又出现与其他猪病的预防注射(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争时间、争人力、争物力的矛盾,广大贫下中农,基层兽医迫切要求改  相似文献   

20.
目前猪的黄曲霉毒素(AFT)中毒病流行严重,猪摄取含黄曲霉毒素B_1(AFB_1)8000ppb的花生饼,即可中毒死亡。经实验证明:猪黄瞟病是AFT中毒所致。为探求猪的AFB_1的 安全剂量,特进行了本试验。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方案 刚断奶杂交猪27头,先经一个月常规喂饲、去势、三联苗(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免疫。然后称重编号随机分9组,每组3头。实验日粮配制见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