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自我意识所构成的精神文化,它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文化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文化环境,企业文化也被称之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因而它既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共同特征。日本的企业文化是在日本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日本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催生了日本的企业文化,又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作用。日本文化是一种可以保持其种族特性的文化。日本传统文化是比较崇尚群体意识的,这种群体意识一般是指个体首先作为群体的一员而存在,与所属群体荣辱共存…  相似文献   

2.
日本企业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企业竞争的对手。因受东西方文化影响,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极大推动了公司的发展,成为日本企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引起中外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特点,提出了日本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天一 《先锋队》2012,(29):47
企业文化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是美国的一些管理学家总结日本管理经验之后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而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到80年代初,日本企业大量进入美国市场,抢走了美国企业在本土的市场份额。为了迎接日本企业的挑战,美国企业界开始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理论就是这种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4.
刘华荣 《求实》2013,(Z1):167-168
<正>一、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迅速崛起震惊了西方社会,整个欧美国家在感到日本的经济崛起给其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开始认真审视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特别是日本企业的迅速做大、做强,对西方社会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这其中就包括了企业文化理论。西方研究人员发现,过于理性的企业架构缺乏灵活性,不利于企业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企业缺乏创新,则会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而将文化这个因素融入企业发展之中,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经营绩效的提升带来明显的改观。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1,(9):58-59
在制度和理性无法到达之处,唯有文化能够凝聚人心。文化与公司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日本如何一步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1951年,日本商人松下幸之助第一次踏上了美国土地。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我受组织指派赴日参加了由国家科委组织,日本JICA(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Agency)主办的“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研修团”为期40天的考察学习,在日本大阪市听取了学术报告,与当地学术界、企业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交流,实地参观了丰田汽车、夏普电器、住友金属等著名企业.我注意到,在这个当代经济十分发达的邻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日本现代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固然有其适应现代社会和本国国情的独创性,但这种独创性又与他们在借鉴欧美企业成功经验的同时,很大程度上融进东方传统文化.主要的是来自我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加以消化吸收、改造有关、可以说,他们企业经营成功之处,正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一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根据我个人的考察和学习,觉得日本在用东方传统文化,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上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50年代初,美国一些专家曾预言“日本经营管理需要50年才能赶上美国”,而日本企业在学习美国等西方国家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同时,注重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扬民族意识,把现代科技与管理同民族文化传统紧密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仅用19年时间,就赶上和超过了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大的经济国家。日本民族文化,是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日本企业家在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时,很注重研究和应用中国古代文化。丰田佐吉在创造日本丰田公司时,十分推崇孟子讲的“天时、地利、人和”,并以此作为自己经营管理的座佑铭。日本东芝电气公司总经理士光敏夫先生也把孔子的“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经营信条,强调企业在产品开发上要不断创新。此外,日本的许多大公司都把《孙子兵法》作为培训企业经理人员的必读教材。 由此可见,挖掘应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的职责,也是大有可为的。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速中国经济的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仅要求我们广大企业家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改变生  相似文献   

8.
所谓“企业管理文化”,是人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想意识观念,一种思维方式,它是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的。在企业管理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日本企业经历了与欧美企业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日本企业在与既定社会的互动中,既糅合了现代的管理思想,又继承了日本优秀的传统思想,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社会空间,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在西方许多有影响的管理论著中,“企业文化”成了一个重要的论题。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概念,虽然70年代初期就已被提出,但直到70年代末期,还很少为人所注意,其含义也是人言人殊。1981年4月出版的《Z 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则比较系统地阐释了企业文化的定义:“传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的“五层次说”于光远我的五层次说的基本思想是想把企业文化的涵义说得宽一些。我对本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和美国总结出来的那一套被称之为"企业文化"的企业管理方法,基本上持肯定态度。这套企业管理方法的要领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在企业的领导人和一般职工中树...  相似文献   

12.
(一)整体优化与企业文化创建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整体优化的强大动力。企业文化是微观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在企业的缩影。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企业首脑人物长期不懈地倡导,全体企业人推动所形成的共识、价值观。企业文化的理论产生于80年代,企业界、学术界在比较美日企业文化中发现美国的企业管理注重技术、设备、规章、方法、组织机构和财物分析等硬因素,而日本企业管理则更多地强调目标。信念、宗旨和人的价值等因素。这便是东西方文化之差别。有人道“十九世纪是英国人世纪,二十世纪是美国人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中国…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于八十年代初首先在美国提出.美国学者通过对美、日两国比较管理学的研究,发现日本经济起飞、迅速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日本经营得最成功的企业里,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利润指标,更不是电子计算机一类任何的管理工具和手段,而是“企业文化”.我国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尽管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理论界至今没有明确的定论,但其特征是现代管理理论与文化学理论的结合,因此,一些同志认为企业文化研究对象具有以下特点:一、对企业组织行为的研究已深入到社会文化这一更深层次.把企业置于社会大环境中加以考察,强调汲取本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并利用它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二、对企业内个体研究转变为对企业内员工整体的研究.企业文化作为被企业职工普遍接受的一种价值观,追求一种企业整体优势,一种命运共同体,可以调节集体行动,创造最佳气氛.三、企业文化是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是包容传统的科学管理和过渡性的行为科学前提下的提高,熔管理艺术于一炉,形成软硬兼备的管理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这门年轻而又独特的科学和艺术,当今被公认为是管理界从理论到实践的中心主题,并预示着主宰下一世纪企业管理的大体风格.企业文化的兴起,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经济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事件,莫过于战后日本的迅速崛起.日本这个小小岛国,弹丸之地,以只占总土地面积15%的可耕土地,却要养活1.2亿人口,确实不易.论客观条件,日本可以说处处不如人:缺少有效地理空间,海洋阻隔,交通困难,火山地震不断;缺少石油、煤等主要能源和各种主要工业原料;在二战中既侵略亚洲各国,自己也饱受了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正在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在对手如林的市场上面临着产、供、销、金融、社会声誉等方面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这就需要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发挥整体作用。但是,三者的利益要求、利益取向是有差别的,有时甚至是很不一致的。因此,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利益共同体,就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发挥企业文化对全体职工所具有的凝聚和导向的功能。企业文化是80年代初在世界发达国家涌现的管理新理论,其实践根源在日本的企业界,而理论根源却在美国的管理理论界。企业文化的基本含义主要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文化和领导力的理论形成及概念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日本经济实力逐步加强,对欧美国家形成了挑战,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这一现象引发学者们的高度关注。通过研究李一国于2000年提出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的理念,而得出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企业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组织文化,才能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作用的结论。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7.
日本是一个环保大国,日本对日本政府、企业和公众环境责任的构建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历程,今天它的“环境可持续指数”在亚洲名列前茅.日本的经验教训、治理对策及管理机制对于中国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价值,即从政府层面,应进一步强化政府环境责任,提升绿色发展的宏观管理水平;从企业层面,应大力培育企业环境责任文化,打造更多中国特色的生态企业;从公众层面,应全方位开展环境教育,构建中国公众环境责任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肖霞 《理论学刊》2002,(3):114-116
日本文化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她承传于中国文化,却又深深植根于日本社会,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本文从儒家“家”文化的遗传与变异——日本的“家户”观念入手,试图对现代日本社会企业集团意识的由来、表现及其对日本社会发  相似文献   

19.
《唯实》2014,(9):59-61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被誉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发展潜力巨大。资料显示,美国和日本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20%,在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影响波及全球。  相似文献   

20.
在对日本文化的研究中 ,许多学者和研究者提出了对日本文化性质的基本见解 ,把日本文化称为诸如唯美文化、武士文化等 ,这些都只能从一个方面理解日本文化。事实上 ,日本文化内涵的深层特性 ,则在于它充满“变异”的活力 ,因而 ,如果非要判定日本文化的本质特点 ,那便是它“变异性”。我们知道 ,文化是属于一定社会的文化 ,特定的人类族群产生特定的文化 ;文化又是属于一定时代的文化 ,特定的历史阶段产生特定的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文学自然具有人类生活共同性的层面 ,即世界性 ,也具有各民族各具个性的层面 ,既民族性 ;即具有历史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