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家的法治思想是法家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法治国"。历代的很多政治改革家也为实施以及发展法家的法治思想付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甚至为实施国家法制变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法家的法治思想不可否认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本文首先论述了法家法治思想的体系,继而分析了其优劣势,最后本文结合当今现实阐述了法家法治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先秦法家法治思想的核心就是提倡"以法治国"。先秦法家不但有一套系统的法治理论,而且还有一套推行法治的方法。但法家的法哲学归根到底是为维护君权服务的。  相似文献   

3.
一、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的提出。 法治与人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论,关于它们之间的对立与争论,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存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为国以礼”的思想和以法家为代表的“以法治国”的思想。从理论上讲,这种“重法”思想和现在的“法治”是根本不同的概念,但它毕竟有法治概念的萌芽存在。  相似文献   

4.
随着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中国法治建设目前开始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治型的规范体系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治型的规范体系转变,最终确立了以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模式。二十余年中国法治建设所走过的历程,即有观念、方略及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又留下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一进程进行反思、总结,以期法治建设更加完善,法治的目标及法治现代化在我国早日实现。 一、从法制到法治: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变化 当代中国法治思想的每一次变化都无不受当时的经济条件、政治环境和体制的影响.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曲折和痛苦,但总的趋势是法治意  相似文献   

5.
法治,以法治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和谐的首要特征。德治,强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互动互补,相得益彰,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文章结合当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简要地阐述了法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法治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涉及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各方面,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指导和行动纲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处处体现着对人民权益的保护,洋溢着人文关怀的温度,同时又清醒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势,彰显着从严治党、严惩腐败的力度。习近平法治思想传承历史、关照现实、面向未来,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指导力和引领力,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思想引领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一、法治国家的含义 “法治国家”依其语义,很容易当然地解释为国家以法而治,即英文的(rule of Law),但国家“依法而治”所涉及者,到底是单纯国家的统治手段(方式),抑或是此制度本身即含有国家的目的在焉!前者明显地是以法来取代传统以实力统治国家的手段,其注重的是手段层面。因此,公法学即将之称为形式意义的法治主义。基于此理念所成立之法治国,即可称为形式  相似文献   

8.
整治腐败 重在以法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难治 ,根本在于腐败与权力紧密相联。权力腐败是腐败的核心问题。以法治权是遏制腐败最有力的手段。它包括完善反腐败的立法 ,严厉惩处腐败行为的司法 ,以及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同时 ,提高干部懂法、用法的能力 ,保证司法清廉是以法治权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9.
"牢记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这是我党关于新形势下建军治军思想的创新发展,是因应我军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军队完成历史使命、实现强军大业的理论指南。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就要从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培育治军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规体系、把依法治军与从严治军紧密结合、维护司法权威、强化监督等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10.
在治国方略上,法学界有人认为历史上的法家主张法治,儒家主张人治,现代社会讲法治,就应当抑儒扬法,才能以资镜鉴,实现以法治国、依法行政;伦理学界则有人从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这一点出发,得出中国政治是以儒家德治观为核心的德治主义,他们强调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1.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针的提出,为我们依照法治与德治两大思路构建廉政建设的法治体系与德治体系提出了实施要求。目前,完善的廉政建设的德治体系尚未最终形成,这种状况与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针来加强廉政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构建完善的廉政建设德治体系乃是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法治文明,是一个国家实行法治的状态和程度所体现的文明,法治的发展史就是法治不断趋向文明的历史过程。在西方历史上,“法治”思想首先发端于古希腊、古罗马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人的学说,经过不断的承继和演进,至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以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为代表,提出了资产阶级法治原则,并深刻影响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治国实践。中国古代法家提出了“以法治国”,把法律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国家和人民的御用工具,后世封建统治者采取儒表法里的学说。从法治的历史演进分析,中国与西方的法治产生的文化背景和基本涵义有着根本区别,目前,我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道路,只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之路,只能建立在中国国情之上,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走循序发展的渐进之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又将此写进了宪法。这一治国方略的确立,表明我国已实现了“人治”到“法治”、“法制”到“法治”、“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等法制思想认识上的质的飞跃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转折,虽...  相似文献   

14.
诚信缺失 ,于党和人民国家有着不可低估的危害。这主要靠教育、靠法制 ,以法立信 ,以法确保诚信 ,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法家法律观和"法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家,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言人,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主张"以法治国"的一个学派.本文分析了法家对法律的概念、本质、起源、作用等基本法学理论的独到见解,以及法家推行"法治"的理论基础和推行"法治"的方法,剖析了法家的"法治"绝非真正意义的法治,它和儒家的礼治都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统治手段.  相似文献   

16.
试论秦朝“法治主义”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朝统一中国后 ,奉行“法治主义”。一方面实行以法治国 ,健全封建法制 ,为巩固封建经济基础 ,维护和保障封建阶级的政治统治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推行峻法 ,进行残暴统治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致使社会矛盾急剧激化 ,秦王朝仅存在了十几年就被农民战争推翻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近年来法学理论界在对法治的研究中,肤浅地把法治等同国家机关以法治国的倾向,从立法的主体、法治的内容、法治的最终目的以及国家机关的监督等方面,论述广大人民才是法治的主体,他们的法律实践活动同国家机关的执法活动一道构成了法治的全部内容。丈中论述了广大人民通过立法和诉讼推动法治建设的巨大作用,与此同时,对目前束缚和阻碍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因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略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法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治教育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法治教育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标本兼治,才能做到以法育人,树魂立根。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社会理想模式和状态,民国时期,这种追求法治的风潮进入了中国,后期的有识之士奉为至宝,大力提倡以法治国,依法行事,将中国建成法治国家,从而形成了浓浓的法治氛围。在这种背景下,国民政府行政审判制度吸纳了法治的精神内核,立法水平达到了较高境地。从而确保了当时行政法院审判的公正性,固化了民众对行政审判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对于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方略,可以从多个视角和多个学科去寻求其存在的依据或理论基础。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治国方略的提出,是我国借鉴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结合现实国情,审慎思考作出的战略选择。研究这一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我们认真反思各种治国方略的优劣,从而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正确认识这一治国方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从思想到行动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