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政权的确立并不会自动消除公共权力异化的现象,如果对权力不加以制约与监督也会产生官僚主义和滋生腐败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和领导工人阶级运动过程中,结合巴黎公社政权建设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对无产阶级政党和政权的权力监督与制约的理论和思想,重温马克思、恩格斯的权力监督思想对当今我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特别对我国加强权力监督理论建设,完善监督机制,严格依法监督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丰富的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政权理论。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政权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在保持自身团结统一和争取同盟军的基础上实行联合专政的基本理论.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和无产阶级专政相结合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部分.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政权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政权的理论基础。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政权理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政权,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3.
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政权腐败产生的根源,通常有"私有制根源论"和"基本制度决定论"。但从本质上讲,任何腐败现象都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其根源都在于权力的不受约束。公共权力具有二重性,共产党、社会主义对于腐败绝不是绝缘体,对腐败也绝不具有绝对的、天然的免疫力。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才能把反腐败的主要精力集中到从制度的内部找原因,从制约权力入手。  相似文献   

4.
由于权力的特性和作为个体人的局限性,权力必须受到制约。权力制约思想源远流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权力制约原则是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权力制约原则要求执政党依法执掌政权并在宪法与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依法执政是权力制约原则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习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全党及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理论的学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法制。对于民主,革命导师列宁同志是这样表述的:“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由它包括: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也就是那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社会主义民主,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在这一政治制度下,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充分地享有民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管…  相似文献   

6.
夺取政权难,巩固政权更难,这已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所证实。毛泽东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在反腐倡廉防变方面做了入木三分的论述,强调加强共产党员自身的防腐败,是保持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直接关系到党和无产阶级政权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这些论述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保持本身的先进性、政权的稳定性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权力驱动下的中国消费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消费主义的成因是权力驱动.权力驱动下的中国消费主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引导消费,消费主义与发展主义和社会稳定有着直接的关联;二是权力主体的高消费和奢侈消费,包括公款消费和私人出资的权力主体消费.权力对消费主义的驱动加大了消费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损害了政权合法性,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  相似文献   

8.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政治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坚持权力的"人民性",认识权力的"两面性"和"制约性",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党执掌政权有了更好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条件与资源。加强对党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是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当前加强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一要提高权力配置的科学化程度,明晰划分权力的边界;二要加强对权力运行过程的制约与监督,实现权力运行科学化;三要依靠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实现权力运行程序化。  相似文献   

10.
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统一战线政权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表明:只有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统一战线政权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密切结合起来,无产阶级政党才能领导人民在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和国家建设等方面取得成功,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日益稳固,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才能获得长足发展.从而增强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扩大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并有助于打破西方民主范式的垄断。研究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爱国统一战线政权的稳固和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行乡镇政权权力运行机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各种问题.为了提高乡镇政权的施政效率,近年来一些地方,进行了以"公推直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尝试,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种模式:只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只直选乡镇长;直选乡镇党委书记与乡镇长; 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再由书记提名组阁.这四种"直选",虽然对基层选举制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扩大了干部任用的民意基础,但也在冲击和突破现行乡镇政权权力运行机制,带来了乡镇政权权责关系的混乱和冲突.在这此基础上提出的"一体化公推直选"改革设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了建构乡镇政权权力运行新机制的途径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党风民主制度的创新提供了决策参与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深入研究和把握执政规律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党建设事关执政党的前途命运,无产阶级政党以革命方式夺取政权,执好政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是新的考验.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执政实践能否成功,直接取决于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政党执政规律,结合中国国情有效地运用规律,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与《共产党宣言》是一脉相承的。本文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演变的论述到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论述 ,从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应提高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论述到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论述 ,从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论述到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论述 ,证明“三个代表”既继承又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趋势,"两个决不会"理论则指出了这一历史趋势变成现实的条件。依据条件具备的程度,资本主义可能通过三条路径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是资本主义社会经过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二是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社会性质突变的形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三是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以政权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政治参与"是以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为前提,同时"政治参与"是以人民参与国家权力为特征。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政治参与"的本质就是人民自己管理国家,掌握国家政权,实现当家作主。而在西方政治学中对于"政治参与"的界定虽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基本上都认为是公民或公民团体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也就是说在西方政治制度框架下"政治参与"仅仅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国家、军队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列宁主义关于阶级、政党、国家、军队的学说理论。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俄国无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政党,并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暴力革命,武装夺取国家政权,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军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17.
宪法对检察机关的定位决定了检察机关的权力属性、宪法地位和在国家整体权力框架中与其他权力主体的关系。文章从政治理念、法律传统、政权组织形式、政党制度以及司法体制等诸方面对检察机关宪法地位的合理性加以研究和分析,客观地论证了检察机关宪法权力定位的依据、法理基础和现实要求,并对检察权的实现提出了建设性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与拓展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是每个政权需要首先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回答的是:政治生活何以延续?特定的政治权力何以持久?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执政党应对阶层分化带来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社会整合战略,不断拓展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这关系到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对政治合法性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法性是权力的一种形态,是"没有权力的权力".合法性是任何政权都必须要认真面对的问题.不少文本倡导在民主化的基础上建立宪政制度,制约政府的权力,建立有限政府."三个代表"思想作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它表明了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大力加强合法性的四大要素中的传统传承、意识形态、主权在民的培育,以建构、加强党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新政权,实现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自由平等解放是恩格斯终身使命和奋斗目标。恩格斯以承继马克思平等思想、揭露资本主义虚假的平等、批判杜林唯心主义平等思想为建构方式,在《反杜林论》中系统分析和阐述了平等问题,形成了平等观。其主要观点包括:平等是历史的产物,以社会发展、物质增长为基础;平等是实际、具体的,一切成员应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平等具有阶级性,无产阶级要求的平等根本不同于资产阶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新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恩格斯的平等观对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