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道德"现象在社会上广有争议,无论提倡还是反对,都应承认"次道德"现象的客观存在.从善与恶的关系看,"次道德"在性质上应归属于不道德的行为,但它是一种恶中有善的行为,不能一概否定.从动机与效果的关系看,对"次道德"行为价值评价时,在总体上应否定其行为动机、效果的价值,但也应对其减轻恶的效果的行为有所肯定.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看,"次道德"仅仅帮助其载体建立减少犯罪损害的自我道德标准,而这种标准是低于社会道德原则的.对"次道德"的承认,会使违法者的道德底线提升,减少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2.
道德性是传统人性论的本质特征。"道德人"在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中,本应将经济行为导向利他和公利,但现实却是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时有发生。表面上看,是传统"道德人"的精神追求被遗忘,细究起来,恰是"道德人"与市场经济伦理的人性假设存在冲突,主要体现为"道德人"与"自利人"、"理性人"、"社会人"的矛盾。只有对道德人性论做扬弃的调适,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发育和成熟。具体体现为打造"自利人"的观念认同、进行理性的启蒙、确认个体实在性和探索时代化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年对人道主义、诚信道德、生态道德、网络道德等社会热点道德问题给予了较多关注.在人道主义方面,前期关注"人文精神"讨论,中期对社会问题更为关注,近年来推崇"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诚信道德方面,前期知行一致、爱憎分明,中后期知行脱节、出现危机,近年来展开自省、重建信用;在生态道德方面,90年代生态道德形成、投身环保活动,近年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网络道德方面,经历过道德异化,目前正在他律与自律共同作用下自我矫正.  相似文献   

4.
人们不遵守规范的原因可以用理性人的选择来解释:规范选择中的"囚徒困境"效应表明,人们会自发地选择不遵守规范,因为无论他人是遵守规范还是失范,对本人来讲,这一选择是受益最大的也是损失最小的.规范建设中的"搭便车"效应表明,许多人只愿意享受规范的利益而不愿意支付建设规范的成本.规范建设中的"破窗效应",使失范得不到及时的制止而演化为普遍的失范行为.但理性人假设的推导是有局限性的,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到非经济或非利益的因素.道德价值与使用价值有机结合的规范才是好的规范.  相似文献   

5.
人性假设是规范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的前提.然而,"经济人"与"公共人"的线段式人性假设都过于极端,建基于此也就无法认识自由裁量行为的行使结果."利益人"作为一种新的人性假设范式,跳出了"性善"与"性恶"的窠白,言明了行政人员真实的利益取向.作为"利益人",公共行政人员的自由裁量行为既可能以权谋私.也可能是一心向公.由此,对其自由裁量行为的规范也必须从"利益人"的实然人性出发,通过彰显行政人员的道德自主性和完善制度规范两个维度,确保裁量行为的公益取向.  相似文献   

6.
"民主仁学"的基本思想模式,即其体用论是"民主仁爱为体,礼法科技为用",其文化观是多元和谐文化观,其核心价值观是以"仁"为根本之道、以"义礼信和敬"为常用大德的"一道五德"价值观。"民主仁学"的基本特性是道德理性、人文性与兼容性,它在全球化、民主化的世界潮流以及中国和平崛起、儒学复兴的大趋势下,提出了一种既重视道德人文精神,又兼融现代民主价值的新儒学思想模式,提供了一个能够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儒学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人文科学教育之精髓在于人文精神即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使受教育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文科学在公安高校教育中的意义在于增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科技道德与科技发展是互动的,科技道德能有效规范科技发展的方向和科技人员的个体行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能促进社会和文化的理性化、道德化,要充分发挥科技道德对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9.
关注理由:2012年,"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战士"、"最美妈妈"和"最美护士"等最美人物的道德事迹在各地频繁涌现,"最美"成为这一年突出而醒目的道德文化现象。核心观点:道德相对主义认为,不同价值观之间没有对错和善恶之分,不存在客观的、普遍的道德标准,每个人依据各自认同的价值观而选择的行为都具有同样的正当性。新动向:全社会赞美和推崇这些最美人物,表明人们对社会道德风气的好转依然抱有期待,这是将美好的道德期待转化为自觉的道德实践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沈善增 《传承》2011,(19):66-67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以价值取向定位,只有崇德文化与崇力文化两大种。中华文明之所以优越,就因为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明确提出了"道德"的概念,确立了崇德文化话语。但《老子》所言之"道德",与今天使用的与"法律"相对而言的"道德"概念有所不同。今天所指"道德",在古时属于"礼"的范畴。"道德"属于伦理范畴,但处于伦理的高端,"礼"则属于伦理的底线。今天通常认为"法律"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其实"礼"(游戏规则)也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只不过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底线。崇德文化之"德",使用的是"道德"的古义,或谓"本意"。  相似文献   

11.
陈雯  陈爱华 《求索》2012,(1):58-60
低碳科技是在科技经济与资源环境悖论凸显的背景下产生的。低碳科技凝聚了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必将给社会生态系统带来福祉与多赢,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低碳科技伴随着伦理风险的客观性、隐蔽性与相对性等特质。低碳科技本身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科技理性的滥用程度、"漂流的"道德责任是其伦理风险的主要成因。为此,构建科技伦理生态,强化科技执业人员的伦理责任,加强企业、政府、科学共同体等组织的伦理责任,引入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等必将成为发展低碳科技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12.
施鹏  程刚 《前沿》2015,(3):10-14
大学学术文化的核心要素为学术观念、学术精神、学术道德和学术环境,相应呈现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规则文化四种形态。在"求真育人"的本质价值诉求中,规范学生的学术思想与行为、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自律是对大学学术文化建设实践目标与功能指向的真实解读。鉴于此,应倡导并培育"学术自由"、"学术民主"的核心价值理念,确立大学学术精神;建立学术本位的"教授治学"制度,形成学术立校传统;加强学术伦理建设,提升学生的学术道德素养;促进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协同整合,突出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良好的研究生导学关系,形成和谐的学术共同体,全面推进大学学术文化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3.
梁燕妮 《求索》2012,(9):18-20
选择以婚姻家庭关系为例分析法律经济学的行为理论,论证法律经济学可以运用一套完整的行为理论一以贯之,探讨不同的问题,包括道德伦理的领域,以彰显法律经济学的独特视角。法律经济分析以真实世界里人的行为特性为前提建构理论,分析时并没有预设立场,一切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选择的背后是成本的考虑。需求法则的重要启示是人的行为会受到诱因的影响,以人的行为外部性为线可以贯穿解释各种法律现象。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强化生态意识,树立一种积极的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迫切问题.人类必须学会和懂得遵守人与自然交往行为中的各种基本准则,确立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树立人对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用道德来调整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约束人对自然的行为,养成对自然界和生态环境的道德态度,成为真正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15.
乌兰巴干 《前沿》2002,25(11):67-70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道德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和增强。管理与道德的结合 ,是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 ,是管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 ,在现代 ,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不取决于资源、人力的多寡 ,而取决于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的核心是人不是物 ,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励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 ,协调人际关系。人的管理关系既是生产关系 ,也是道德关系 ,管理关系的本质是道德关系 ,管理活动的关键在于协调管理的道德关系。因而 ,从对人的物理属性的研究转变为对人性之律和道德之律的研究 ,强调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性和道德性 ,已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江泽民的“以德治国”理论深刻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治国本身是管理 ,管理包括法治和德治。社会管理更多的是靠德治管理。因为 ,同法律调节相比 ,道德对人的行为调节 ,其方法、形式要丰富得多 ,其作用也广泛得多。治国者须有德 ,治国必用德。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 ,管理者是党、国家与人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威信、力量和领导作用 ,而且对带动、影响广大人民群众 ,遵守职业道德 ,反腐倡廉 ,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16.
乌兰巴干 《前沿》2002,4(11):73-77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道德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和增强。管理与道德的结合 ,是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 ,是管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 ,在现代 ,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不取决于资源、人力的多寡 ,而取决于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的核心是人不是物 ,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励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 ,协调人际关系。人的管理关系既是生产关系 ,也是道德关系 ,管理关系的本质是道德关系 ,管理活动的关键在于协调管理的道德关系。因而 ,从对人的物理属性的研究转变为对人性之律和道德之律的研究 ,强调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性和道德性 ,已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江泽民的“以德治国”理论深刻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治国本身是管理 ,管理包括法治和德治。社会管理更多的是靠德治管理。因为 ,同法律调节相比 ,道德对人的行为调节 ,其方法、形式要丰富得多 ,其作用也广泛得多。治国者须有德 ,治国必用德。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 ,管理者是党、国家与人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威信、力量和领导作用 ,而且对带动、影响广大人民群众 ,遵守职业道德 ,反腐倡廉 ,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17.
考察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最重要的标志是看他的行为。正如中国古人讲的:听其言,而观其行。落脚点放在人的行为上,核心是看这种行为是否符合现实社会的道德标准。只有通过对人的行为的长期考察,才能较准确地评价其道德水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选择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人们的行为选择不一样;在同一环境和条件下,不同的人的行为选择也会不一样。比如去商店购物,不同的商品品牌和价格让人们有不同的选择;即使是同一品牌和价格,不同的人购买的款式也不一样。类似的情况发生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什么人们的行…  相似文献   

18.
乌兰巴干 《前沿》2002,(11):77-80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道德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和增强。管理与道德的结合 ,是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 ,是管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 ,在现代 ,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不取决于资源、人力的多寡 ,而取决于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的核心是人不是物 ,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励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 ,协调人际关系。人的管理关系既是生产关系 ,也是道德关系 ,管理关系的本质是道德关系 ,管理活动的关键在于协调管理的道德关系。因而 ,从对人的物理属性的研究转变为对人性之律和道德之律的研究 ,强调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性和道德性 ,已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江泽民的“以德治国”理论深刻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治国本身是管理 ,管理包括法治和德治。社会管理更多的是靠德治管理。因为 ,同法律调节相比 ,道德对人的行为调节 ,其方法、形式要丰富得多 ,其作用也广泛得多。治国者须有德 ,治国必用德。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 ,管理者是党、国家与人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威信、力量和领导作用 ,而且对带动、影响广大人民群众 ,遵守职业道德 ,反腐倡廉 ,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19.
管理道德论(系列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兰巴干 《前沿》2002,(11):66-67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道德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和增强。管理与道德的结合 ,是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 ,是管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 ,在现代 ,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不取决于资源、人力的多寡 ,而取决于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的核心是人不是物 ,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励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 ,协调人际关系。人的管理关系既是生产关系 ,也是道德关系 ,管理关系的本质是道德关系 ,管理活动的关键在于协调管理的道德关系。因而 ,从对人的物理属性的研究转变为对人性之律和道德之律的研究 ,强调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性和道德性 ,已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江泽民的“以德治国”理论深刻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治国本身是管理 ,管理包括法治和德治。社会管理更多的是靠德治管理。因为 ,同法律调节相比 ,道德对人的行为调节 ,其方法、形式要丰富得多 ,其作用也广泛得多。治国者须有德 ,治国必用德。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 ,管理者是党、国家与人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威信、力量和领导作用 ,而且对带动、影响广大人民群众 ,遵守职业道德 ,反腐倡廉 ,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20.
乌兰巴干 《前沿》2002,2(11):70-73
随着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道德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和增强。管理与道德的结合 ,是管理思想的深刻变革 ,是管理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人们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 ,在现代 ,企业与企业、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不取决于资源、人力的多寡 ,而取决于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的核心是人不是物 ,管理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励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创新性 ,协调人际关系。人的管理关系既是生产关系 ,也是道德关系 ,管理关系的本质是道德关系 ,管理活动的关键在于协调管理的道德关系。因而 ,从对人的物理属性的研究转变为对人性之律和道德之律的研究 ,强调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要把握住人性的特性和道德性 ,已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江泽民的“以德治国”理论深刻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治国本身是管理 ,管理包括法治和德治。社会管理更多的是靠德治管理。因为 ,同法律调节相比 ,道德对人的行为调节 ,其方法、形式要丰富得多 ,其作用也广泛得多。治国者须有德 ,治国必用德。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里 ,管理者是党、国家与人民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 ,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不仅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形象、威信、力量和领导作用 ,而且对带动、影响广大人民群众 ,遵守职业道德 ,反腐倡廉 ,促进整个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