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30年8月中旬,瞿秋白受共产国际之命,由苏联回国主持六届三中全会,解决李立三的问题。可是,次年1月,在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在米夫的扶植下,夺得中共帅旗,成为最大的赢家,而瞿秋白则蒙冤受屈,倍受打击,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他在1935年的绝命之作《多余的话》中回忆:“这期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可是这半年对于我几乎比五十年还长!”这短暂而又漫长的日子,是瞿秋白一生中最难熬的时光。  相似文献   

2.
张家康 《党史纵横》2008,(12):26-29
瞿秋白在其绝命之作《多余的话》中写道:“我第二次回国是1930年8月中旬,到1931年1月7日,我就离开了中央政治领导机关,这期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可是这半年对于我几乎比五十年还长!人的精力已经像完全用尽了似的,我告了长假休养医病——事实上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这半年长于五十年的日子,正是六届三中全会至四中全会期间,这短暂而又漫长的日子,正是党内斗争的极不平常时期。王明在米夫的扶植下,夺得中共帅旗,成为最大的赢家,而瞿秋白则蒙冤受屈,倍受打击,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  相似文献   

3.
1930年8月中旬,瞿秋白受共产国际之命,由苏联回国主持六届三中全会,解决李立三的问题。可是,次年1月,在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在米夫的扶植下,夺得中共帅旗,成为最大的赢家,而瞿秋白则蒙冤受屈,倍受打击,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他在1935年的绝命之作《多余的话》中回忆:这期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可是这半年  相似文献   

4.
共产国际、瞿秋白与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俄罗斯解密的有关档案资料,六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立三路线”导致中共中央与联共中央、共产国际关系紧张,瞿秋白被派回国主持这次会议。由于六届三中全会是以共产国际七月决议作为指导精神而召开的,导致六届三中全会实际上所解决的问题与共产国际事后希望它所应该解决的问题在指向上存在错位。而本来纠“左”有功的瞿秋白和六届三中全会则承担了这种错位带来的代价,成为莫斯科与中共中央尖锐分歧的牺牲品,并使此后不久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将中共中央引入更“左”的歧途。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共党史,历届党代表大会之后的三中全会往往留有特殊意义,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性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做出。六届三中全会:结束立三路线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于1930年9月24日-28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瞿秋白主持。全会批评了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错误,停止了组织全国总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基本上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全党的统治。七届三中全会:建政一年总结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于1950年6月6日-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年多的工作。会议主要议题是确定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  相似文献   

6.
史学界历来有一种共识: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会议上,由于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支持王明等宗派小集团上台,瞿秋白被逐出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一直到1934年初瞿秋白离开上海之前,他一直未担任党内任何职务,因为王明等人根本不可能给瞿秋白“东山再起”的机会。现根据俄罗斯有关“解密”档案透露,与以上的情况有所不同,瞿秋白曾有直接参加党内工作的机会,而且还有新的工作岗位,当征求他的意见时,但被他“谢绝”。瞿秋白曾被任命为中央苏区中央局9人委员之一。1931年2月10日在上海的时任共产国际远东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组领导人盖利斯写信给别尔津…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在其绝命之作《多余的话》中写道:“我第二次回国是1930年8月中旬,到1931年1月7日,我就离开了中央政治领导机关,这期间只有半年不到的时间。可是这半年对于我几乎比五十年还长!人的精力已经像完全用尽了似的,我告了长假休养医病——事实上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  相似文献   

8.
正1930年9月24日至28日,陈云和瞿秋白共同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瞿秋白是这次会议的主持者,陈云在这次会上被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这可能是两人第一次见面。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瞿秋白受到王明错误批判,被迫退出了中央政治局。由于他曾是中共领袖、国共合作时期的风云人物,以前公开露面很  相似文献   

9.
刘峰 《党史纵横》2010,(2):49-50,58
1929年3月,受中共党组织的安排,王明从莫斯科回国,当时只是被分配到中共上海沪西区委担任宣传干事,兼做《红旗》报的通讯员。后历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宣传部部长、《红旗》报的编辑、全国总工会宣传部《劳动》三日刊编辑等职。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干事。这期间,王明还因违反党的纪律让巡捕到党的秘密机关通风报信受到警告处分。可是,不到两年时间,  相似文献   

10.
姜建中 《世纪桥》2008,(12):10-12
中共六届三中全会闭幕仅百天,1931年1月7日在远东局负责人米夫的直接指导下又召开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全盘否定上次全会的成绩,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推选所谓忠于莫斯科的王明等人进入中央领导层,使“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统治了中央领导机关。探讨远东局与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的关系,对共产国际及远东局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报刊文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时,瞿秋白因病未能随部队同行,只好留在苏区养病。可是不久,竟病得有如半瘫。当时留在苏区的正、副总指挥项英和陈毅,出于爱护之情,决定将瞿秋白秘密送往上海治病。1935年4月,当瞿秋白一行途经福建省长汀县牛庄岭时,竟被国民党军36师逮捕,并将瞿秋白单独一人关押于长汀镇的师部囚室里。瞿秋白遭受严刑拷打,满身是伤,却闭口不言党的机密。当蒋介石知道此情之后,命令师长宋希濂定要“优待”瞿秋白,意在招降。宋便指派少校军医官陈炎冰到囚室专为瞿秋白治伤兼治肺病。陈炎冰是江苏盐城人…  相似文献   

12.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瞿秋白被解除了中央领导职务,他非但没有懊丧,诚如他在《多余的话》中所说,反而庆幸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而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我所愿意干的俄国文学的研究”。他也因此而与鲁迅相识相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知己的同志。上海的3年时光,虽然在白色恐怖的肃杀气氛中生活,可是,瞿秋白的心情是愉悦的,他终于又能“回过去再生活一遍”,读书、写作,重新感觉这“最惬意的事”。可是,当他就要离开上海,离开鲁迅,一种怅惘、寂寞的心情便油然而生了。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瞿秋白被王明一伙排挤出中央,他不怨天尤人,而是利用自己对于文学艺术的特有悟性,开始阅读和写作。“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瞿秋白在从事文学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西门罗汉岭。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瞿秋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第四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1933年到中央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4.
总书记一职,曾是中共党内最高领导职务.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成为中共事实上的最高领袖之前,中共至少有过五任总书记.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曾经是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学教授,第二任总书记瞿秋白同样是相当有名气的记者兼教授,第四任总书记秦邦宪和第五任总书记张闻天也都受过高等教育,张闻天还进过莫斯科的红色教授学院.  相似文献   

15.
《求是》1999,(2)
今年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同志诞辰100周年。瞿秋白同志1899年1月四日出生于江苏常州。1919年在北京参加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以(晨报)、《时事新报》特约记者身分赴苏俄采访,最早向中国人民系统、真实地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1922年在苏俄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党的四届至六届中央委员,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担负起党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林育南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前后给陆若冰的九封信,反映了这一阶段党内斗争的真实情况.时下个别"玩文学"的人,不懂这段历史,把这九封信视为林育南"婚外恋"的证据而大肆渲染.纪实文学的殿堂应该是神圣的,任何玷污这块圣地的垃圾都必须清除干净.  相似文献   

17.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曾以清人何瓦琴的这句联句书赠瞿秋白。由此可见 ,鲁迅其时已将瞿秋白引为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朋友和同志。他们之间的友谊 ,是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鲁迅给瞿秋白回信 ,首以“敬爱的 J.K.同志”相称193 1年 1月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后 ,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而此时 ,他的肺病又不时发作 ,为此 ,中央批准他在上海养病。这时的心情 ,用他自己在《多余的话》中所表露的言语来说 ,是庆幸自己“从此脱离了政治舞台”,而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我所愿意干的俄国文学的研…  相似文献   

18.
目前有关六届四中全会前后有关王明的研究,有的论述不够准确,有的存在认定错误,还有一些重要史实至今无人提及。本文依据相关档案材料,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的原因、米夫来华的时间、米夫来华后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的首次会谈、米夫操控六届四中全会的缘由以及王明在六届四中全会后操纵中央领导权的过程等一些史实进行了考证和辨析。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瞿秋白主编的一些党报,《红旗周报》和瞿秋白的关系不是太紧密。《红旗周报》发表瞿秋白的文章不到20篇,且篇幅大都较短。但是,瞿秋白是在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才逐渐开始在《红旗周报》发表文章的,这是瞿秋白在党内遭到批判被边缘化后为重新适应"左"倾中央而做的最后努力。《红旗周报》见证了瞿秋白的努力,最终也以一篇社论和一篇署名文章宣告瞿秋白希望的彻底破灭。而《红旗周报》也在不久后的1934年初停刊。瞿秋白政治生命的基本终结和《红旗周报》的停办,伴随着中央红军的长征,正象征着"左"倾中央极端政策的破产。  相似文献   

20.
正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被捕,彼时尚未暴露身份,所以写信给鲁迅求救。瞿秋白为什么会给鲁迅写求救信?他和鲁迅有着怎样的渊源呢?瞿秋白会写信给鲁迅缘起4年前。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会后,他因肺病发作而被中央批准留在上海养病。这时,瞿秋白对在上海左联工作的冯雪峰说:"现在我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