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明 《中国减灾》2004,(10):13-13
2004年9月13日 ̄17日,由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主办的“中国减灾科学与技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我国从事防灾减灾科学与技术工作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中国减灾应急系统及体系”、“重大灾害事件及评估研究”、“灾害及数值模拟研究”、“灾害及减灾救助”、“灾害及应急管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通过会议研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我国防灾减灾的任务非常紧迫,安全、减灾和应急工作已经在自然灾害救助、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这一…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与中国政府合作推进中国减灾工作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从1993年起,联合国加强了与中国政府合作,以推进中国的减灾工作。继去年共同召开“中国灾害管理国际会议”及“中国灾害管理高级研讨班”之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使用联合国特别基金制定了DPR/...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1,(12):26-26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公众参与尤为重要。而做好灾害的预防工作,实现灾害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由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风险评估工作是提升防灾减灾工作成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这一主题再次强调防灾减灾工作“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重点推动公众灾害风险识别能力的提升和防灾减灾知识技能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5.
新千年初春伊始 ,中国第一个大型减灾会议由中国科协首先召开。 2 0 0 0年 2月 2 1 -2 3日 ,“中国科协 2 0 0 0年减轻自然灾害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1 7个与灾害有关学会、上百名减灾专家出席研讨会 ;中国科协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台、中国科协副主席李振声、曾庆存等出席大会并讲话。大会特邀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主任王昂生教授作“全球减灾事业的新里程碑”报告 ;特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陈运泰院士作“大中城市与大城市的防震减灾”报告。其后 ,大会及分会有近 50人次作了研讨报告。会议还…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2,(10):8-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灾害风险不断增加,减灾救灾工作繁重、任务艰巨。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近年来,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以提升城乡基层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推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的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统筹协调体制,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因此,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8.
“全国社会减灾团体减灾十年总结会议”于 2 0 0 0年 3月 1日至 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 17个减灾社团共同发起主办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北京减灾协会承办。会议得到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及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的支持。来自全国的减灾社团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央有关部门的代表出席了会议给以指导。3月 1日为“中国减灾与经济发展部长论坛”。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蒋承菘、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中国地震局局长陈章立、中国气象局局…  相似文献   

9.
减灾动态     
减灾动态中国城市发展与减灾研讨会在京召开为配合1996年国际减灾日主题“城市化与灾害”,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于9月25日~26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城市发展与减灾研讨会”。来自部分城市及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减灾管理人员和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我国城市...  相似文献   

10.
城市减灾发展战略建议书中国城市发展与减灾研讨会(编者按)为配合1996年国际减灾日主题“城市化与灾害”,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于1996年9月25~26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城市发展与减灾研讨会”。会议通过了“城市减灾发展战略建议书”,现刊登如下。我们...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于 1 990年开展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 ,是全世界第一次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灾害之重大行动 ,在取得非凡成就后完成了历史使命 ,但自然灾害对社会依然构成严重威胁 ,减灾工作应作为长期的、战略性的工作来开展 ,为此联合国已通过有关决议将“国际减灾十年”(IDNDR)活动发展为“国际减灾战略”(ISDR)活动。为此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 ,将组织编制《中国减灾十年》大型画册和多媒体光盘 ,并在 Internet网上建立“中国减灾信息”网站 (www.1 1 2 0 .com.cn)。画册和光盘将全面总结我国在减灾十年行动中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3,(5):6-7
在第五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本刊特邀请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部分委员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谈谈对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灾害风险管理和风险教育、减灾技能培训、灾害监测网络建设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以期对领域内相关人员在进行防灾减灾工作时起到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琳 《中国减灾》2013,(1):10-14
在国际减灾活动中,陕西省宝鸡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防灾减灾大政方针,坚持走依法治灾、科学防灾、综合减灾和开放备灾之路,开创了可持续发展与综合减灾工作的新局面,相继被我国政府和联合国相关机构授予“全国发展与综合减灾示范区”和“国际减灾与灾害管理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多年来的防灾减灾工作实践,使我们对依法治灾、科学防灾、综合减灾和开放备灾有了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14.
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势出现新变化 从最近一两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实践来看,当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灾害形势和全国救灾版图呈现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强地震活跃,密度大.2008年以来,我国大陆进入7-10年中强震活跃期,连续发生了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和云南鲁甸地震.二是灾害的突发性、超常性特征明显.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几次灾害,如2012年“7·21”北京暴雨洪涝灾害,2013年四川都江堰山洪泥石流灾害、8月中下旬辽宁抚顺洪水灾害、黑龙江秋季大洪水以及今年8月“威马逊”超强台风灾害等,这几次灾害都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三是“北涝南旱”趋势越来越明显.从2010年开始,中国北方有涝灾越来越重的趋势.四是东部地区灾害形势相对较轻,而中西部越来越严峻.这些新变化意味着我们的救灾任务将会更加艰巨、更加繁重.  相似文献   

15.
2013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这一定位是对去年主题“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细化和具体化,它抓住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的关键,即弘扬防灾减灾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政府、组织和个人具备较强的灾害风险识别能力、掌握相应的减灾技能,这也是防灾减灾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减灾工作,已经建立了灾害的监测、预测及紧急救援等系统。1998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协助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国发犤1998犦13号)。为了进一步推动落实《减灾规划》,并建立一个高效快速的灾害信息管理系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民政部于2001年底共同出资设立“中国减灾能力开发”项目(编号:CPR/01/606/07/09),由民政部具体执行。项目的实施期限为两年。项目管理及实施1.组建项目管理办公室,从组织机构上保证项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4,(12):30-31
为切实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湖南省民政厅始终坚持防灾减灾“重在行动、贵在坚持”的理念,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深入排查灾害风险隐患,广泛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积极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7月 2 5日 ,中国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多吉才让部长与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在中国减灾中心建设地共同签署了中国减灾中心系统合作意向书。标志着双方将在我国现代化综合减灾方面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中国减灾中心是中国政府根据中国灾情严峻 ,急需开展现代化的科学综合减灾和加强重大灾害的紧急救助能力而建设的。经国家计委批准 ,中国减灾中心大楼已于年初动工 ,年底完成主体结构 ,2 0 0 1年 5月大楼建成并逐步投入业务运行。继之 ,中国减灾中心还将承担我国灾害和环境监测预报小卫星系统 (即“八星计划”)的地面减灾应用系统任务…  相似文献   

19.
灾害信息员是民政部门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接收和传递、灾害信息收集和报告、灾害应急救助、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任务,是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和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事件增多,重大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初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和“8·7”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综合减灾救灾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今后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本刊记者就我国综合减灾战略和热点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