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法的渊源问题一直以来是国际法基础理论的传统理论问题。在国际法学界.学者们对司法判例是否构成国际法的渊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国际法院(ICJ)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两大国际组织的司法实践切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司法判例不但构成了国际法的渊源,而且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法院在全国率先推行先例判决制度,并大胆付诸司法实践,先例判决制度遂成为法学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笔者认为,遵循先例是法治的普遍要求,因而建立某种形式的判例法制度是中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谢恩芝 《人民论坛》2014,(1):135-137
将司法判例引入司法实务,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其法律拘束力,来弥补我国成文法体系存在的不足,是大陆法系法学领域的共识,也是我国法学领域改革的必然趋势.中国应该参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在对判例适用上的一些做法,结合国情,构建与自身实际相符的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姜铁敬 《重庆行政》2013,14(3):53-56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关于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Understanding OnRules And Procedures Governing The Settlement ofDisputes,以下简称DSU),该机制是由《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相似文献   

5.
学说与判例的法渊源地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法的渊源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学说与判例能否作为法的渊源历来有不同的争议 ,学说可以作为我国私法的渊源 ,判例作为法的渊源在大陆法系国家一般作为成文法的补充。学说和判例作为我国法的渊源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及条件。  相似文献   

6.
李二桃 《前沿》2005,(12):149-152
判例法作为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起到了司法统一的决定性作用。随着法律制度及法律文化的发展,成文法天然的僵化和滞后特性以及判例法的灵活性和具体指引的特点日益凸现。两大法系相互吸收、引进和趋同,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大陆法系国家,顺应世界法律发展潮流是历史的必然。本文试通过对两大法系判例制度的介绍,就我国判例制度的构建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丁明方 《求索》2008,(4):130-132
作为协调国家间利益的法律规范,国际法为判断国际行为是否合法和解决国际纠纷提供了法律标准和原则基础,其渊源是各国文化制度的统一体。作为以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的具体行为规则构成了国际法规范的渊源结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博大精深,大同理想、以持中贵和的政治理念以及兼爱非攻思想等是国际法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际法渊源与中国文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欧盟一体化对现代国际法的影响,实际上是欧盟法律制度对于国际法的影响。作为一个自成一类的法律体系,欧盟法增强了国际法的硬法性质和效力,扩展了国际法的法律渊源,丰富了国际法主体的理论和实践,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判例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现行司法解释体制单纯地将司法解释权作为一种机关权力配置给最高人民法院,这导致了我国司法解释过于抽象、司法裁判过于机械等弊端,从而影响了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形成。因此,应该考虑重新配置司法解释权,将司法解释权从一种机关权力转变为法官对法律的解释权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是一个以刑法典为主干辅之以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的制定法体系,由于制定法固有的局限性,在纷繁复杂而又急遽变化的社会现实面前屡屡暴露出其僵化和滞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虽然缓解了上述矛盾,但司法解释大多仍表现为抽象的规范性文件,无法从根本上克服制定法的局限性.因此,讨论在刑事司法中引入判例的相关问题,便成为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陈烁  金明 《前沿》2010,(24):11-13
私法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维护国家和财产的法律依据和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日益密切的国际贸易往来,私法在维护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私法的作用、对象和实施范围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私法实施在我国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志秀 《前沿》2010,(14):93-95
国际法在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国际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权力政治学派的挑战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冲击下,国际法陷入困境。从法律和政治角度分析,国际法困境的根源在于:立法理论上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司法参与、执行方面的软弱性及西方发达国家对国际法的使用态度。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学者对于国际法主体的探讨,始于对世界情势的全新认知,对中国国家地位的重新判定.一方面,这一认知意味着对中国人文传统中极富特色的“天下观”的颠覆,“万国同存”的意识是中国人理解“国际”、接纳国际法的观念前提.另一方面,这一反思也带来中国国家意识的唤醒,对中国国际定位的修正,培植出系统研究国际法主体的土壤.国人融入所谓文明国家体系的努力反映至国际法学的研究中,便表现为对欧洲国际法学主体理论的系统接收,以及在敏锐地追随时代趋势的基础上为中国立足于国际社会所应有的地位与权益寻找积极支持.  相似文献   

15.
程序的民主、公正是现代司法建立权威的基础.充分尊重并保护诉讼利害关系人乃至社会公众的程序参与权有助于法律权威的建立,从而消弭纠纷.英美法系的陪审制度在其衍变过程中实现了民主精神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圆融,在保障公众民主参与审判的同时又兼顾了司法的专业化,维护了司法独立.我国的陪审制度也应该从国家本位走向权利本位,实现适当分权下的法官和陪审员的权力制衡,以改变司法实践中陪审制度形式化的现状,发挥其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16.
公安执法的方式、途径、态度对毒品犯罪的生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公安禁毒工作考核项目的设定或有违基本的经济规律或自相矛盾,运动式禁毒行动存在着人为增多毒品犯罪的风险。毒品案件侦查经营的迷局和秘密侦查手段的运用难免会泛化毒品犯罪的产生概率;而强制性的隔离并没有让吸毒人员远离毒品圈子,某种程度上还会助推他们从违法者转向犯罪者。面对持续恶化的毒情,定政府本职、还公安本位,规范公安执法或能控制毒品犯罪的生成规模、类型及刑罚。  相似文献   

17.
刑法司法解释方法包括历史解释、文义解释和体系解释。其中,历史解释具有优先性,文义解释具有补充性,以漏洞补充为主要内容的体系解释具有不可或缺性。刑法司法解释方法应当遵循先历史解释后文义解释再体系解释的顺序。  相似文献   

18.
司法规律是国家适用法律解决社会纠纷时的司法特性,按照司法规律的要求配置检察权,并规范检察权的运行,方能保证检察活动达到预期效果。考虑到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定位、法律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为实现法律监督的目的,我国检察权应当由检察调查权、检察追诉权、检察建议权和法律话语权四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建立于20世纪初,随着社会进入科技化、信息化时代,司法鉴定涉及更多高、精、尖的专门知识,这就更渴求完善的司法鉴定制度。文章着眼于司法鉴定制度的现状,剖析了它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司法改革,重塑司法鉴定的现代法理念。  相似文献   

20.
现代司法理念被人们赋予了时代的新意,使其更贴近现实的生活,成为活的司法理念。本文结合中国的司法制度和实际国情,就“法官独立”这一现代司法理念中最基本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上下级法院关系、合议庭及审判委员会三个方面出发,指出中国“司法内部独立”——“法官独立”的现状及存在的障碍,试图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找出通过法院自身努力就可实现的改良措施。笔者深知,如果司法机关尚意识不到自身独立的重要性,不能尊重法官的独立,又何谈要求来自外部的尊重。法院内部改革的过程同样也是法院自身增强独立意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