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涛 《前进》2011,(5):40-42
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确立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经过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已经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战略,描绘了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  相似文献   

2.
王国正 《前进》2011,(8):10-10
去年,省委提出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后,我们立即召开了党组扩大会议进行了认真学习贯彻,要求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把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省委对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上来,统一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上来,认清形势,凝神聚力,奋发有为,不断推动全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转型跨越发展。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省委提出的转型跨越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与山西实际的紧密结合,对全省各行业特别是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前进》2014,(8):1-1
<正>改革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山西的改革发展,经过四年转型跨越的战略推进,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必须看到,山西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资源型省份和老工业基地,转型任重,跨越维艰,决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持续加大的压力,全省上下同心同德促发展、促改革、促转型,为之付出的艰巨努力、取得的一系列来之不易的新进展、新成效、新成就,既加深了我省对自身经济结构脆弱性、对转变发展方式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更坚定了我们对转型跨越发展战略正确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坚  相似文献   

4.
胡苏平 《前进》2009,(8):4-7
省九次党代会以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完善。省委在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战略思路的基础上,又与时俱进地提出了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重点,并把它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和载体。其中转型发展在“三个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基础性、根本性作用。能不能实现转型发展,关系着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顺利推进,关系着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战略思路的贯彻落实,关系着建设新基地新山西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5.
省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立足山西实际,综观发展大局,对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科学谋划和布局,特别是大会鲜明提出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战略,强调要抓好加快全面小康、走出转型新路两件大事,代表了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回答了山西往哪里发展、怎么样发展、有什么作为的问题,标志着我们对山西发展规律的认知和把握达到新的高度,标志着走山西特色科学发展之路的步履更加坚实。落实大会精神,办好两件大事,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必须完成好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正>面向大局、放眼未来,山西正处于改革发展、转型跨越的重大历史关头。世界经济正经历大变革大调整大融合,我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战略之举,各省区市都在谋划"十二五"时期大发展大跨越的思路和举措,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转型方兴未艾,产业转移加速推进。我们要着眼"十二五"乃至整个战略机遇期,把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线、主题和主调,登高望远,科学谋划,顽强拼搏,努力实现黑色资源到绿色发展、地下资源到地上资源同时利用、煤炭资源变为产业资本的转型跨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相似文献   

7.
《前进》2012,(10):2-3
<正>转型山西,铿锵跨越;司法行政,再铸辉煌。在"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发展战略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08年以来,省司法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面开创了司法行政工作新局面,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廉毅敏 《前进》2012,(7):12-15
国家把山西作为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机遇、大载体、大平台。作为省会城市,太原市一定要牢牢抓住综改试验先导区建设的战略机遇,突出“四化”路径和“五区”建设,以创新的精神全力做好这篇大文章,努力在全省率先走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9.
张复明 《前进》2011,(8):12-12
理论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依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也是实践。一年来我省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了省委提出的"转型跨越战略"是山西践行科学发展的总方针,是山西走出资源优势陷阱、摆脱资源诅咒、再铸三晋辉煌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0.
张茂才 《前进》2010,(10):16-18
转型是发展的潮流,也是发展的机遇。以转型发展为主线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是关系山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是省委省政府客观总结分析历史和现实经验作出的战略抉择,是在新起点上争创发展新优势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1.
李中元 《前进》2010,(11):14-16
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如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煤炭大省向煤炭强省的跨越,是山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国内外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实践表明,资源整合是走出资源优势陷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科学的资源观,按市场经济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最优,这将是我们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白培中 《前进》2011,(8):13-14
一年来,山西焦煤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办了几件大事。  相似文献   

13.
李宝卿 《前进》2011,(8):8-9
转型跨越发展,是省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根据山西的具体省情,反映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提出的科学的发展战略。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克服困难、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转型跨越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发改系统,在思想解放、作风改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规划编制等方面也卓有成效、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4.
《前进》2010,(9):1-1
<正>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是优化山西经济结构、提升山西经济质量、建设新山西的战略举措,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山西经济发展的实际,符合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山西要真正在转型发展中实现新跨越,关键在各级干部。那么,各级干部如何发挥关键作用呢?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客观地说,这几年在全省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煤炭资源整合成效显著,山西经济在转型中大踏步跃进。但我们要清醒  相似文献   

15.
王周林 《前进》2012,(4):18-21
创先争优活动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对接,既是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总要求的题中之义,又是山西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长远之需,更是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现实之要。立足本省实际,山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需要有自我加压、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创先争优的迫切动力;放眼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应有同向类比、围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创先争优的外部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16.
张越轶 《前进》2011,(10):24-25
在加快推进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旗帜指引下,曲沃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山西启动“综改试验区”和临汾规划建设“山西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园区”的重大战略机遇,立足县情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确定了大力实施产业强县、城建靓县、文化立县三大战略,努力把曲沃建成全省千万吨钢铁基地、全省最大的设施蔬菜基地和全国晋文化研究开发基地,全力推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人全市第一方阵、跻身全省30强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祖强  梁曙霞 《群众》2010,(2):56-57
<正>当前江苏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实现率先科学发展新跨越,是江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在制定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规划和  相似文献   

18.
王茂设 《前进》2012,(9):19-22
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四化一体推进,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是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也是统筹兼顾、互促互动、有机统一的发展方略,已经成为省委、省政府立足山西实际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命题。省委书记袁纯清近日在朔州调研时强调指出,  相似文献   

19.
高建生 《前进》2013,(8):4-6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以转型发展为主线,推进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已经经历了三年的实践。三年的时间算不上很长,但仅仅三年的实践,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的深刻变化,特别是2011、2012连续两年经济发展加速推进、经济总量跃居全国万亿元俱乐部,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协调、社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白益进  刘伟 《前进》2012,(6):15-18
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是国有煤炭能源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晋煤集团经过反复调研和深思熟虑,以大企业集团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晋煤集团科学发展的要求出发,探索出晋煤集团六大转型实践路径,初步走出了独有的“晋煤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