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方毅 《学习导报》2012,(17):38-38
县域文化是在一定区域内经过长期积淀和传承而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密切相关。县域发展应把文化发展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以经济发展助推文化建设,以文化繁荣带动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2.
县域文化建设是文化大区建设的基础部分,也是最佳突破口。随着我区各旗县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铺开以及群众文化素质逐渐提高,县域文化建设全面开展已经具备成熟的条件。但是在县域文化建设中,我们也要避免在思想认识上,在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上,在立意和规划上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3.
县域文化建设是青海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保证。当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县域文化,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以平安县为例,对当前县域文化建设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5.
没有经济的文化是不存在的,而没有文化的经济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于一个地区来讲,没有区域文化,就没有区域经济。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给县城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走特色经济之路,更需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走特色文化之路。现代文化建设,就是要处理好文化特色和文化的现代化的关系,要保持住的文化特色,同时又使特色文化具备现代文化的功能和时代要求。把特色和现代结合好了,才会出现创新,实现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尤其离不开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熊智勇 《新湘评论》2006,(12):47-47
县域文化作为在一定区域内经过长期积淀、传承而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互为支撑。在靖州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立足文化和经济的“互恋”关系,充分绽放县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弹跳点。  相似文献   

7.
蕲春县是个文化资源大县,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近年来.蕲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基础.县域文化也有长足的进展。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推进.区域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文化的竞争.如何助推蕲春在更高层次上加快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品牌.进而以县域文化的发展来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增强综合竞争力来提供文化支撑和品牌动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县域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出尽管还比较陌生,但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现象却早已存在。县域文化是以县域经济为基础,以县情为依据,以开发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为重点.以建设现代文明为方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她的核心应该是植根于区域文化土壤和民众心灵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她的特色应该是本地化的民俗艺术和群众文化活  相似文献   

9.
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文化资源、民间文化资源及现代文明创造的红色文化资源等,绝大部分分布在我区102个旗县境内。在建设自治区文化大区的目标进程中,在县域文化建设逐步展开之际,挖掘整理与整合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是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去做的事。  相似文献   

10.
陈晨 《世纪桥》2014,(12):87-88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只有切实坚持惠民、利民、聚民,才能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顺利、和谐推进。黑龙江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积极稳妥扎实的推进,就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秉承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原则,走出一条独特的龙江新型城镇化道路,才能带动了全省重要战线和主要城市经济的全面跃升,谱写惠民、利民、聚民的美丽乐章。  相似文献   

11.
许玉华 《奋斗》2007,(1):34-34
近年来,萝北县委、县政府强化宣传思想工作,通过打造“文明村建设工程”、“县域文化挖掘工程”、“文化活动品牌工程”,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造势。  相似文献   

12.
吴国禄 《奋斗》2008,(3):11-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辟阐述,表明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认识的深化,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更为我们发展县域文化、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添了极大的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13.
安徽县域经济奋力崛起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安徽县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提出了县域经济崛起的基本对策,并指出了应注意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程向东 《学习月刊》2013,(22):37-38
蕲春县是个文化资源大县.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近年来,蕲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基础.县域文化也有长足的进展。广场文化、民俗文化、群众文化等活动红红火火,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县”处在宏观与微观管理的中间层次.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在整个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08,(22):18-18
宁夏文坛“三棵树”发展成“一片林”;了一容荣获全国民族文学“骏马奖”;宁夏音乐文化土特产《花儿飞四方》首发;《西部之恋》再写小省区办大文化篇章;首次全区“县域文化观摩”受欢迎  相似文献   

17.
摘要:“着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战略重点。加快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推进县域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党员干部之友》2012,(8):10-15
郡县治,天下安;郡县丰,天下富。县域经济是地方崛起的筋骨。近年来,中央对县域发展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继十六大报告中首次使用"县域经济"概念后,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七大报告等多次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进一步强调"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这些论述表明县域发展已经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7月5日,山东省召开推动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要求努力推动县域科学发展,以市为单位整体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使县域经济成为山东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关键支撑。努力从体制、机制上提升县域的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和激活一批经济强县,必将为富民强省注入强劲动力和蓬勃活力。  相似文献   

19.
考察中国县域的高质量发展,应当将其置于县域现代化的总体框架中进行,关注县域发展中的现代化要素。整体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核心的问题是实现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公共参与的责任,这也是开展县域研究的落脚点。在县域现代化的目标之下,可以围绕县域展开“解剖学”“类型学”和“空间学”的深度研究,全面呈现县域研究的核心结构、分化类型和区域形态。县域解剖学着眼于从结构化的角度剖析县域经济、县域治理、县域公共服务和县域社会。县域类型学强调县域之间的巨大差异,将县域分为“稳定极”“发展极”“创新极”三种类型。县域空间学则尝试区分县域和乡村、县域和城市。最后,县域研究应当回到区域平衡发展的主流命题上,重新理解区域失衡与再平衡的逻辑。  相似文献   

20.
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振兴地方经济、实现文化强国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现实而言,县域文化产业要真正成为地方经济的增长点,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点。崇州,位于天府之国腹心地带,素有"蜀中之蜀"之美誉。近年来,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崇州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但总体来说,与成都周边区市县相比,文化产业发展还是相对滞后,文化产业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急需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巨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