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到"尊严"二字,我的眼前便会浮现跪地祈求者的眼睛,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一幕幕挥之不去的镜头;谈到"尊严"二字,我的耳际便会响起许多上访者、求助者对我说过的话;谈到“尊严”二字,我的脑海更会出现自己与许多记者同仁在采访报道中经历过的太多尴尬与无奈。  相似文献   

2.
春晚上一曲《春天里》火了,两会中一个"幸福"词热了。记得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两会前与网友交流时说"我们所做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何为"尊严",温总理给出了三层含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高全喜 《同舟共进》2010,(11):11-12
2009年初,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中一番"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讲话,在国人心中激起了情感波澜。应该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已基本实现"温饱",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会上,民生是代表委员们热切关注的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民生的篇幅更长,内容更多,提法更新,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要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共和国总理把对民生的关切和重视提升到人民生活"尊严"的高度。民生是民政工作始终如一的主题。民政部门如何在履行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的职责中,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本刊特摘要辑发了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对民生民政的关注点以及一些建言建议,供各地民政部门在解决民生的实践中,把代表委员们的智慧转化为决策行动。  相似文献   

5.
南桥 《同舟共进》2010,(11):14-15
今年年初,我们听到政府在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让人们活得更有尊严",可以说这是宪法精神的一个延续,也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承诺。怎样才能让人活得有尊严呢?2005年,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基于以人为本的观念高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观念的落实程度成为衡量政治文明的重要准则。对于人格与尊严的维护是实现以人为本观念的落地性体现,但在现实的政治话语中,处于相对较低阶层的尊严得不到足够尊重,这使得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底层"的真正落实感有一定的缺失。因而探讨阶层尊严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政治文明的底线尺度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蒙田 《传承》2011,(5):48-49
"尊严"主词是"尊","尊"原是一种祭器,后来引申出高贵显达、威严肃穆、地位不可侵犯等意。"尊严"意为庄重有威严,使人敬畏,独立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8.
从胡锦涛总书记的"体面劳动"论,到温家宝总理的"与民尊严"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已经被提升到国家层面的"体面"与"尊严"来认识。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杭州市西湖国际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党支部这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在非公企业中,党支部同样是维护包括董事长在内的所有劳动者“体面”与“尊严”的坚强堡垒。  相似文献   

9.
由于工具理性主义的膨胀,我国传统城镇化中忽视了"人"在城镇化中应有的地位,尤其是农民工阶层,并没有切实享受到城镇化的成果。传统城镇化是土地的城镇化,而非"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呼吁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理性复归,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要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让农民工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  相似文献   

10.
由于工具理性主义的膨胀,我国传统城镇化中忽视了“人”在城镇化中应有的地位,尤其是农民工阶层,并没有切实享受到城镇化的成果。传统城镇化是土地的城镇化,而非“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呼吁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理性复归,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要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让农民工进城“进得来、留得下、有尊严。”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日前讨论通过了《西安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按此规划实施,到"十二五"末,全市125万余名老人将全面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而且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西安市是一个老龄化形势比较严竣的  相似文献   

12.
王冰涛  杨海军 《前沿》2012,(13):140-141
在当前的社会科学研究中,认为中间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许多国家历史经验和科学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最合理的社会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即中间阶层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而南昌市现代社会结构还处于中间略大、底部更大的"洋葱头"结构,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要实现南昌市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就要扩大中间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比重,加快中间阶层崛起。  相似文献   

13.
张朔 《中国人大》2010,(5):11-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两个小时,万言文章,精彩话语纷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广西》2011,(2):19-19
"西江黄金水道,百舸争流千帆竞过,能快就不要慢下来!"2011新年的钟声催促着梧州市市长王凯匆忙的脚步。未来5年,是梧州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如何能走得更好更稳健?老百姓如何能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15.
《协商论坛》2011,(6):11-11
罗山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让老区农民生活过得更幸福、更有尊严,始终是县政协履职的一大目标。调研,让农民分享发展成果2010年,罗山县政协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专题调研,每次都紧扣"三农"这个主题。5月中旬,县政协围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进行调研。各调研组上田间、下地头、入庄户,  相似文献   

16.
陈斯喜 《中国人大》2012,(23):24-25
12月4日,我们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深刻指出:"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王萍 《中国人大》2010,(9):49-49
今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那天,穿着一身水蓝色纳西族服装的杨劲松代表就吸引了诸多记者的目光。"您怎么看待总理报告中提出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和谐、自由、快乐,安居乐业。"面对记者提出的问题,杨劲松微笑作答。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桓台县民政局宗延新认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人的尊严不断提升,维护和提升人的尊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之义.从尊严的定义来看,尊严与贫穷和富裕没有关系,困难群众同样有"有尊严地活着"的权利.因此,切实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尊严是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伦理关切.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如何才能让受助群众活得更有尊严?应有以下几方面的考量:一是救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救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就是受助者尊严不断被提升的过程,也是制度本身尊严自我维护及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李抒望 《前进》2011,(3):27-29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像当代中国的春天这样,一年一度,成为人民法定的大集会的季节。确切地说,是法定的300万各级人民代表大集会的季节。去年,在全国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使这个报告赢得了历史性的尊严。春去春回,人民的尊严从何而来?概而言之,人民有了地位,就有了尊严。  相似文献   

20.
高峰 《政协天地》2010,(10):43-44
近些年来,中国每年都会产生很多流行词,比如"打酱油"、"躲猫猫"、"被就业"、"房奴"等等,都曾火爆一时。今年也产生了不少流行词,如"尊严"、"分蛋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