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国社会而临的最大历史课题,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目标。毛泽东为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不已。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洗一个半多世纪以来所蒙受的屈辱,将一个备受帝国主义欺凌的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一个世界上任何大国都不能不重视的独立自主的、具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新中国。毛泽东是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7,(3)
<正>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不再受帝国主义的欺负,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们的夙愿。新中国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开辟了广阔前景。毛泽东在领导新中国建设的27年时间里,始终高度关注国防问题,对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科技都还落后的大国里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进行了不懈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叶剑英转述毛泽东一段话,在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六卷第649页中如是记载:(1976年)6月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同华国锋、王洪文、张春桥、汪东兴等谈话。毛泽东说:我一生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打倒了蒋介石,把蒋介石赶到台湾,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一件是胜利地进行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与此同时,《毛泽东年谱  相似文献   

4.
略论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的基本特征邓淑华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历史文化的民族特色。其主要特征有:一、革命性建国前夕,毛泽东针对美国帝国主义的对华策略,发表了《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檄文。他指出:“...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后,新崛起的日本帝国主义日益成为对中国最大的威胁。为了免遭亡国奴的噩运,当时,国内不少有识之士纷纷寻求救国图存的良策。不久前夜读《毛泽东早期文稿》,发现青年毛泽东在1916年就曾发出过对日本的侵华行径“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的警言。1914年,毛泽东由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正是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乘欧洲各帝国主义先后卷入战争之机,加紧侵略中国,于8月27日出兵山东,11月又强占原被德国攫取的青岛,并以武力控制胶济铁路。在这多事之秋,毛泽东并没有沉缅在书斋里读死书,死读书,他胸怀…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是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贫穷落后的中国,能够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其主要原因在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倡导建立并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全民族力量共御外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并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夹击侵华日军的战略格局,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奇迹;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使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新中国社会的雏形;历经磨难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培育下,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和中国革命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7.
《湘潮》2016,(5)
正毛泽东一生中有过不少题词,每幅题词都是针对重大事件,体现了伟人深厚的政治素养。突出彰显时代特点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全面兴起,抗日战争高潮逐步到来。为了引导全国军民协力抗日救国,毛泽东毅然挥笔题写了"努力前进,打日本,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敏锐地意识到国家遇到的许多重大问题大多集中在海洋上。过去.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国家.沿海成为帝国主义的“航道”.江河成了列强的“内湖”。  相似文献   

9.
《学习导报》2011,(14):10-10
据逄先知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说,这个“新”字,是毛泽东同志加上去的:“那是1950年,有一天毛泽东的女儿在院子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毛泽东听到了,立即给她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似文献   

10.
作为20世纪的一位政治家,毛泽东向来把美国作为观察、研究和交往的对象.抗战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最为复杂、多变的时期.随着国内主要矛盾和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毛泽东的美国观也经历了由希望美国“同中国人民结成统一战线”到深信美国“实在是一个敌对性的帝国主义”的转变.毛泽东对美国的认识,深...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本人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2 0世纪 5 0年代以前 ,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是谦虚和清醒的 ,“八大”新党章不再提毛泽东思想为党的行动指南 ,是他本人坚持的结果。 5 0年代末以后 ,随看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升温 ,毛泽东思想也被不断地拔高、突出 ,“文革”达到了顶峰。一贯厌恶个人崇拜 ,但又认可这种崇拜的矛盾心理伴随着晚年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取得第三次战役的胜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赶回“三八线”以南,朝鲜战局大体上稳定下来,毛泽东松了一口气,想离开北京,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集中一段时间来编辑《毛泽东选集》。于是,这年2月底3月初,他以休息的名义向党中央请了假。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2月,胡绳在<中共党史研究>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前瞻>的文章.文中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本人都曾染上过民粹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1976     
霞飞 《党史纵横》2005,(5):22-27
1976年,是毛泽东生命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毛泽东的心情是复杂的,需要做的事情很多。1975年9月,毛泽东决定评《水浒》收场,他仍然支持邓小平整顿评《水浒》,是毛泽东在不经意间同意的。1975年7月下旬,毛泽东的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后,看东西很困难,便由中央办公厅找来北京大学教师芦荻帮助他读古典文学书籍。8月14日,毛泽东在读古典小说《水浒》时,谈了一些对这部小说的看法。第二天,芦荻把毛泽东的谈话整理成一份谈话记录。因为毛泽东在这次谈话中涉及到要重新出版《水浒传》的问题,8月15日,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把这个谈话记录送给分管出版工…  相似文献   

15.
1948年七、八月间,毛泽东以战略家的远大目光纵览全局,敏锐地察觉到历史已将跨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始精心筹划新的方略。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军事和政治上的准备,人们期待已久的战略大决战终于拉开了大幕。这场大决战,是由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环紧扣一环地组成的。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19天,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旅),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 ,为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开辟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曾两次向全党提出了“解放思想”的口号。但这两次口号的提出却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是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是给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带来了重大挫折和灾难。  相似文献   

17.
薄一波这位惟一健在的中共七大中央委员,经历了革命的风风雨雨,同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尽管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经受了许多磨难,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始终没有动摇,因为这种信仰是在跟随毛泽东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建立起来的。刘明钢同志撰写的《薄一波与毛泽东》一文,对薄一波与毛泽东几十年的交往情况作了概要记述,尤其对二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立场、态度与言行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展示。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计划生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口骤增数亿 ,主要原因并不是毛泽东批马寅初。毛泽东是赞成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的 ,并且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中主张实行计划生育的第一人。他关于计划生育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 ,他对中国计划生育的提出、实施 ,都起到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精神永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庆长假期间 ,笔者读到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政论家李敖写的《毛泽东的精神就是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一文。李文与笔者在今年六七月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 110周年写的《毛泽东———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和《纪念毛泽东 ,弘扬民族精神》两文有契合之处 ,很是赞同 ,但又感到不能满足。现在写《毛泽东精神永存》一文 ,算是对李文的补充和发挥。  一、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的区分李敖的文章旗帜鲜明 ,题目就揭示了文章的旨意。他明确提出应区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精神。他认为 ,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  相似文献   

20.
子舒 《党史纵横》2004,(11):24-26
"和平演变"是美国政府企图借蒋介石之手,以武力手段在中国推行强权政治彻底破产后,在新的形势下推出的在中国复辟的战略.毛泽东对<白皮书>的评论,揭开了毛泽东与"和平演变"战略进行斗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