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尊重别人,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也才可能减少冲突。就“财迷哥”一事而言,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观察事物的方式就不一样,最后得到的结论也就不可能相同。对这,我们最需要的,显然是如何去解读这样的一件事情。而对于这事在网上引发的热议,这种情绪的表达我们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
微博     
黄菡 《政府法制》2011,(27):64-64
每个人都有向往到心焦、惋惜得心疼的时候,不独独是你。洞悉别人的失落,体察别人的困顿,这不仅能培养我们的同情心,也使我们能够对自己的处境稍感宽慰——至少在这里,生活没有厚此薄彼。  相似文献   

3.
一个从小没有感受快乐的人,怎么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一个从小没有被亲人和社会善待过的人,怎么会温情地善待别人? 一个从小从未体验过被尊重感觉的人,怎么会有自尊而自制,又怎么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 成年人给了孩子什么,孩子就回报给成人什么。  相似文献   

4.
张程 《检察风云》2023,(2):34-35
<正>养老可能是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需要考虑的事情,有人二十多岁就开始计划,有人五六十岁了才开始准备,对于这件事每个人的节奏可能不太一样,但是最终都无法回避。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养老也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法,使人的情感变得麻木。但我以为,我们在履行检察职能时,只要把每个人看成情感的有机体,用心去付出,就能从我们经办的每个案件中获得感动,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鱼和兰花     
公仪休爱吃鱼,他当鲁国的宰相时,全国的人都争着买鱼来献给他,但他都坚辞不受。他的弟子就问他,你为什么爱好吃鱼却又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呢。公仪休就跟弟子说,正因为自己爱吃鱼,所以才不能收别人的鱼。如果我接受别人献的鱼,就必然会迁就别人,迁就别人就会违背法令,违背法令就会被免去宰相的位置。那时尽管我还是爱吃鱼,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认为“在市民社会中,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其他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虚无的。但是,如果它不同别人发生关系,他就不可能达到他的全部目的,因此其他人便成为特殊的人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是特殊目的通过同他人的关系就取得了普遍的形式,并且在满足他人福利的同时,满足自己。”市民法注重市民社会中每一个人欲求的合法合理性,市民法认为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每一个人都拥有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实现最大利益的自由。所以“民法为实现私法正义目标,自应赋予每一主体以平等地位、独立人格以及自由”。因此,我们认为民法的价值取向是与市民社会的精神本质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孙尚南 《法制与社会》2011,(14):295-295
发明,创造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一个民族的创造力直接影响其发展、壮大。那些发明者、创造者的权利应该受到保护,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促进整个民族的进步。这是对别人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何况世界需要一种规矩和法则,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发明创造,而发明创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如果没有发明创造,我们的很多困难无法解决,我们也无法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发明创造的成本就收不回来,就没有人愿意发明创造,最终使大家受损害。本文就中国的知识产权相关现状,分析和阐述了如何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并促进相关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同丁以升先生商榷张光博我记得鲁迅讲过,有些年轻人为了出名,首先对名人发难,当他得到名人的回敬后,他也就出了名。丁以升先生在《法学》1996年第6期《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文中对准的4个人,别人是否名人我不知道,有名可能也不大,至少我和李冬梅是...  相似文献   

10.
郑东梅 《法庭内外》2014,(12):48-49
酒文化源远流长,可谓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酒文化倡导的是健康、和谐的饮酒理念,它的本质是提倡每个人对自身、别人身体健康权和生命权的尊重。人们以酒会友,借此交流感情,但饮酒、劝酒、喝酒要讲酒风、讲究酒德,酒桌上把他人灌醉致死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近年来,因共同饮酒行为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大量增加。根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多数情况下由发生人身损害的饮酒人自负损失。但如果发生以下情况,共同饮酒人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1.
李良钢 《人民调解》2012,(12):39-39
工作十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工作除了为维持生活之外还想要得到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工作中遇到许许多多的事以后,我终于明白了:我们想要得的,其实是别人的尊重和对我们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我们可以不崇高,但是不能允许无耻。这是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日前对范跑跑事件所做的评价。的确,我们可以倡行崇高,但也要意识到每个人有不崇高的自由;应当尊重每一个人的私权,但也须意识到教师没有置学生安危于不顾这样一种与职业道德不符的权利。同样,我们可以以道德来鼓励人们对崇高的追求,但更重要的,必须以法治的方式来杜绝可能的无耻行径。法律是最底线的道德。而道德是高标准的法律。强震发生后,灾区许多教师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舍生忘死,奋不顾身。这表明在教师行业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12,(8):4-4
在公民社会中,制定任何一项公共政策,公开征集民意、开门立法都不可或缺。一方面,开门立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经过公开、充分乃至激烈的公共讨论与利益博弈。虽说,身处网络时代人们可以比较方便地发表和提交自己的意见,但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意见被征集上去以后会受到何种对待与处理,也不清楚这些意见最终能对法律、政策的制定或修改起到什么作用。也就是说,相比征集意见的公开,讨论与博弈的公开性仍显不足。另一方面,开门立法过程需要公众彼此之间的广泛交流。由于各自所处环境不同,每个人的看法都可能只反映了一定的视角,可能会片面、有偏差。每个人都不仅需要表达自己是怎么想的,同时也需要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特别是那些与己不同的、相对立的想法是什么。这就需要广泛交流,通过交流纠正偏差,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4.
张涵 《公民与法治》2013,(14):21-21
消除中国共产党内的腐败现象首先要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是唯一执政党背后的政治逻辑是什么。为什么中国社会会形成唯一执政党的模式?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有的只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政党,其政党成员用我们过去的话讲是100%的布尔什维克,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中国共产党能做到其他任何政党不愿意去做也做不到的事情。也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戴,历史才会选择我们,人民才会选择我们。在这样的政治逻辑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成为了一切政治运行的逻辑前提,反腐败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简明全 《刑警与科技》2014,(11):140-144
陈卫东金语: 1当时安防行业也有不少人觉得网络化是一个大方向,趋势是很明确的,网络化的方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科达的资源有限,我们迈入安防这个领域的时间比较短,在2004年才进入这个行业,相对他们老牌企业来说已经是行业的后来者。科达再去做DVR的话,从我们的企业定位、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来看,我们最终胜出的几率不大。步别人的后尘,最多可能赚几年的小钱,获得的只是短期的销售利润,因此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6.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故事:一只青蛙从洼地里潮湿的家蹦了出来,大声对所有的野兽宣称:“我是一个医术高明、能治百病、博学多才的医生!”一只狐狸问他:“你连自己的跛足和起皱的皮都不能治,怎么能给别人治病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病人”给人治“病”,别人是不会接受的。同时,“病人”也根本不可能给人治好“病”。然而现实中却不乏类似“青蛙”这样的人,他们本身是“病人”,却处处以“医生”自居,要给别人治“病”。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有一句最为人称道的廉政格言。他说,“钱”是什么?“钱”就是两个持“戈”的士兵守…  相似文献   

17.
徐浦 《法制与社会》2010,(13):253-254
现代法活的要义在于保障人权。即使是犯罪分子,我们也尊重他作为人而应该享有的待遇,更何况还没有被确定为有罪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不尊重法律和人权的现实,彻底铲除滋生现实生活中侵犯人权的土壤,因而,在刑事法律中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就显得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8.
人一生会不会不犯错误呢?不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我们能做到少犯错误,不犯大错误。怎么做才能不去犯罪,不进监狱呢?大家记住要远离这五样东西:酒、色、财、气、烟。人犯错误,大都跟这五样东西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们尊重一个人,就希望他完美无瑕;我们热爱一个人,就希望他的生命创造奇迹……在记者行当里摸爬滚打,我的笔很少触及两种职业医生和律师。从事这两种职业的入,都关系着别人的快乐与忧伤、幸福和安危。如果误把庸碌者打扮成大师,岂不是害人!而在真正的高手面前,又唯恐自己笔力不逮,就像雕塑师面对一块夺目的美玉,着刀之前常常感到无所适从。1998年6月5日,辽宁省司法厅和鞍山市司法局为鞍山市第一律师事务所的陈庆阳律师举行庆功大会。在这里我第一次听到陈庆阳的故事。瘦削的矮个子,满脸谦和的微笑,走起路来大步流星,你没法相…  相似文献   

20.
近读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文化是什么,很受启发。她说,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