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嘉禄 《检察风云》2014,(20):94-95
在十多年前赵阳刚涉足这个门类时,圈中对于"小铜人"的称谓可谓五花八门,有叫它"俑子"、"铜俑"、"辽俑",后来才约定俗成叫"小铜人"。精美小铜人,世人多不识赵阳是一位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收藏人,他玩收藏是比较早的。在热衷小铜人之前,玩了很长时间的花钱,并由故宫出版社出过一本书,名字叫《花钱的收藏故事》。  相似文献   

2.
沈嘉禄 《检察风云》2014,(16):94-95
据铜镜收藏家估算,铜镜价格在最近十年里翻了三四倍,精品级的铜镜则一般要翻十余倍。在"大件头"钟鼎彝器收藏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收藏家便将目光对准了历代铜镜这类小型铜器,毕竟,数千年的历史在精美的花纹和翡翠色的锈斑中凝结。经过一番风雨兼程的努力,民间收藏铜镜呈现出丰赡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从股市到楼市到收藏,当人们发现收藏古玩、艺术品等具有巨大的投资空间时,收藏已然不是小众人群雅玩的兴趣爱好。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民间收藏队伍已接近7000万人,这样一支庞大而又活跃的队伍,无疑使得收藏市场风生水起,生机勃勃。与此同时,市场也不再是从前那个货真价实的摊儿了。“1990年以前收的大部分都是真货,这以后,尤其是2000年之后,市场上99.9%都是假货。”这几乎是所有有经验的藏家的大实话。  相似文献   

4.
丛林 《检察风云》2014,(15):62-63
大量的古董珍宝隐于民间,国宝级文物也不在少数,因此民间古玩文物交易也十分活跃。一件民间收藏的文物在拍卖前展出时意外摔坏引发了纠纷。古玩收藏爱好者签订了委托拍卖协议,委托三家单位对收藏的一级文物藏品进行宣传、保管和拍卖。谁知,文物在拍卖前的布展期间,被拍照的人不小心碰到地上摔坏了,文物收藏者遂向三家单位提出数百万元的天价索赔。  相似文献   

5.
江志伟 《检察风云》2011,(13):90-91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时候,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有趣的收藏文化命题——"国家名片"上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而这"国家名片"即指的是中国邮票,一种传统而又经典的收藏品种,它不知见证了多少时代的记忆史。  相似文献   

6.
声金增  王芳 《检察风云》2014,(12):46-47
俗话说,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时下.古玩收藏与交易已成为继股票和房地产后,最为热门和时髦的投资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民间收藏爱好者,将其作为闲暇时的一种“雅嗜”大加追捧。殊不知,在诡谲而神秘的古玩行当中,时时上演着鱼目混珠的欺诈诡计。特别是一些“眼力”不高却出手阔绰的新入门玩家。很容易成为骗子攻击的目标。在山东淄博,精明的广东籍商人李应平,就是这样一步步陷进了骗子精心编制的“连环套”中。  相似文献   

7.
彭红梅 《政府法制》2009,(18):58-58
近日,记者幸遇一位探索古文明秘密的使者——收藏家徐利廷先生。徐先生是山西中阳县人、中阳县社会和劳动保障局离岗公务员,自1990年开始收藏古玩,已经历十几个潜心钻研、苦苦求索的年头,现收藏历代古币两千余枚、历代瓷器百余件、“文革”藏品数千件。收藏活动使徐先生积累了丰富的收藏知识和藏品,练就了一双智慧的眼睛,对民间收藏理论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目睹了徐先生丰富而精美的藏品,并对他进行了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8.
江舟  刘玫 《检察风云》2007,(19):46-48
谁也难为玉作价 时下民间收藏组织活跃,古董、宝石交易频繁,使得一些投资爱好者,不惜重金购买古董宝石收藏或交易.然而,在频频交易的背后,也隐含着真品及赝品的忧虑.  相似文献   

9.
李郁 《政府法制》2008,(15):44-46
有人说中国现在是全民收藏热,文物古玩收藏成了仅次于炒股的又一大“群众运动”。这话或许不假。在这“运动”中自然会有大起大落,也有小打小闹;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喜庆,也会有懊恼.总之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但又是“阁外”人所不能体会的。前些年有句流行语叫“玩儿的就是心跳”,这也许能反映文玩收藏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时逢盛世,古玩风行。虽说民间古玩交易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风险巨大,但古玩市场具有的巨大投机性和豪赌性,让越来越多的人涉足该领域。殊不知,古玩收藏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相似文献   

11.
吕斌 《法人》2007,(8):80-81
被称为"个人追索第一案"的这起诉讼在洛阳得以立案,一方面使大量流失海外的中国国宝有了更多回归的希望;另一方面也警示收藏家,在收藏活动中不要违反"规则",要"合法"的收藏  相似文献   

12.
失窃的邮票     
《江淮法治》2010,(18):34-35
某地住着3个兄弟,这3个兄弟都有收藏东西的爱好。老大喜欢收藏书籍,老二喜欢收藏邮票,老三喜欢收藏古玩。他们3个有一个大玻璃柜,大家都把珍品放在柜中互相欣赏。这个柜子的钥匙放在一个很精致的小钱箱中。有一天,老二带了一个老同学回家,准备让他欣赏自己最新收藏的一张稀有的邮票。  相似文献   

13.
我收藏钱币多年,收集的带有美国总统头像的钱币也为数不少。1776年独立至今,仅仅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而就美国的成文法来说,她却是个"老练"的国家。因为她的成文法在世界上历史悠久,首屈一指。那些美国的总统们 灯光下,从我所收藏的美国总统币中突然发现,所有的美国总统都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上海民间收藏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提升上海民间收藏爱好者的层次,阳春四月,本刊《鉴赏家》专栏专家鉴定组在城隍庙汲古斋为广大读者和收藏爱好者举行“古玩义务鉴定”活动,受到了广大收藏爱好者的欢迎。本次活动出场的专家有(以姓氏笔画为序):朱力、刘超、李剑敏、陈克涛  相似文献   

15.
吴宇 《检察风云》2010,(7):50-51
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两个月,由美欧华人收藏的约300件世博会展品和纪念品,在上海与中国观众见面。这一名为“全球百年世博收藏展”的世博专题展,由美国华人收藏协会、上海市工商联收藏俱乐部、中国艺术品收藏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也是一个见证中美近百年交往历史的特殊展览,从酝酿到举办已有一年时间。  相似文献   

16.
收藏明信片     
说到收藏,大多人喜爱收集邮票、火柴花、香烟盒等。而我偏爱收藏明信片。  相似文献   

17.
走近清玉     
张斌  孙洁 《检察风云》2012,(9):92-93
说到清代玉器,痴玉的人往往会激动不已,因为清玉离我们太亲近了,太容易收藏了。由于传世的清玉数量空前之大,男女老少皆喜欢,所以在时下众多的古玩城和地摊上,你只要有心,经常会碰到清玉,我有几位搞收藏玉器的朋友,他们收藏了许多玉质滋润,雕工精湛的清玉,他们感叹,在时下新疆和田玉暴涨的情况下,买点价格适中的清玉收藏和把玩,同样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相似文献   

18.
11月3日,随着最后一件拍品的落 槌,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首次 大拍以超过9700万人民币的总成交额顺 利落幕。这一成绩和今夏中贸圣佳十周 年庆典拍卖7.6亿元的成交额相比并不突 出,但却吸引了众多收藏投资者的关注, 原因就在于永乐背后是国外著名的拍卖 行佳士得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和平 《法制与社会》2011,(6):290-290
苏力老师在《法制及其本土资源》一书中,首次提出"民间法"这一概念,引发一系列的争论。"制订法"与"民间法"两者在不时地发生着冲突和亲和,这一矛盾着的社会现象所产生的巨大后果加快了中国法治之发展。"制定法"作为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一般行为准则,并不是自人类产生本身就有的,它具有自身的产生和发展轨迹,它是人类历史特定阶段的产物,代表历史不同阶段统治阶级的利益,具有强制性。原始的道德规范成为"民间法"的温床,当"制定法"刚刚萌芽的时候,"民间法"及人们普遍的道德观念便融入其中。"制定法"作为道德规范的强制者和协调者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强制力调整着社会关系,使之有着不同于民间法的正式制度。法治的本土资源使法律更人性化,也更便民、利民,"民间法"作为当今中国社会所存在的一种习惯性行为规范,有着其自身的合理性,在司法救济中体现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件不明身份的瓷器,经由民间瓷器鉴定专家毛晓沪、故宫博物院瓷器鉴定组组长杨静荣鉴定为宋代汝窑钵真品后,又经毛晓沪“自购”、杨静荣与下落不明女子转手,落入了古玩收藏爱好者刘健的手中,其价格也从毛晓沪自购时的80万元飙升到387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