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汪海 《当代亚太》2004,(5):59-64
澳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际贸易枢纽,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回归祖国后的澳门,正面临着中国内地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加速融入全球化的重大发展机遇.澳门最突出的比较优势,就是拥有多元文化的丰厚历史积淀和自由港的基本制度安排,这是澳门参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两张"王牌".充分发挥这两大优势,澳门就能够成为中国面向葡语国家和拉丁语系国家的开放门户,成为"东方迈阿密",成为一个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对话与国际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后,大国关系显示出差等式的力量结构与复合式多边均衡结构并存的局面,一个突出现象是大国力量消长集中在亚洲的次区域层面,中亚地区已成为美国实现其国家利益最为关键的核心战略地带.半年来,大国关系中单边主义外交甚嚣尘上,但也存在着找到一条大国间平等互利、协调共进的发展合作途径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李日荣 《当代韩国》2005,1(1):19-25
一 序  论2003年 2月上台的韩国卢武铉政府, 提出了与以往政府有别的、新的国家战略思想。韩国新政府宣布了东北亚时代的到来, 提出了将“建设和平与繁荣的东北亚时代”作为三大施政目标之一。但是, 由于新政府主导的东北亚构想尚停留在国政目标或国政课题的层面上, 所以在战略目标和政策手段的内容和体系方面有待完善。因此韩国政府当初设想的东北亚构想的目标和课题也很有可能不能成功地落实到国政上,从而沦落到新自由主义的开放道路上。但是笔者认为, 促进东北亚构想的过程可以制约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速度, 克服分离经济, 可以成为对…  相似文献   

4.
潘忠岐 《美国研究》2003,17(3):52-64
"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及其后续发展彰显了实力与国家安全之间的背离,国际多边主义与美国单边主义之间的对峙成了决定未来大国关系走向和国际体系发展的主要矛盾."美国霸权治下的和平"和"新帝国"论的倡导者主张美国应该通过追求超强实力实现国家安全和世界稳定,应该采取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实现并维持美国对世界的领导地位,应该通过追求国家绝对安全和相对收益为未来世界制定秩序.它忽视了实力上升并不必然带来安全相应增加的历史新现实,而演绎的只是一个现代神话.未来的世界和平,只能是"多边协调下的和平".  相似文献   

5.
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胡广翔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随着其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50年代以前的韩国,经济发展落后、社会秩序混乱,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社会保障。到了60年代以后,韩国政府把建设福利国家定为国政目标,这才逐渐制定了十几个有关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邓涵 《当代亚太》2019,(6):131-157
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合作制度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正在日益复杂化。2018年作为"峰会年",可以为评估该地区的制度竞合提供有效的视角。通过提出参与成员是否具有排他性、主导成员是否为同类型国家、议题领域是否重叠、合作内容是否涉及"高级政治"、目标原则是否具有外向性这5个维度的指标进行系统评估,并对中国、日本、越南和泰国四个关键国家的互动进行案例分析,文章发现,澜湄地区合作制度之间的竞争被夸大了;澜湄合作与日本—湄公河合作互为主要的竞争对象,但前者是被动跟随而非主动挑起竞争;柬老越发展三角、柬老缅越合作与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三河流域经济合作战略也相互竞争,但后者正在取得优势;澜湄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湄公河委员会之间不会出现"制度达尔文主义"。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之初美国对缅甸政策波折不断,在认识到制裁失败的基础上,凭借务实性接触,美缅关系得以全面回暖,但随即美国对缅甸特定人群和目标采取了针对性制裁,直至当前重拾全面制裁的"大棒".经历了如此的循环往复,美国对缅甸政策大有"回到过去"之势.美国对缅甸政策在"制裁"与"接触"两端摇摆不定,"不完全制裁+不完全接触"混合并存一直存在于其政策调整之中.这种特点源于美国对缅甸政策深层次因素的长期影响,其内在的"两难"在拜登政府期间日益凸显且难以纾解,美国对缅甸政策选择的空间进一步缩窄.面对纷纷攘攘的周边变局,中国应积极寻求拓展周边外交,确保中缅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和谐世界"是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新中国外交思想的外交理念,"民主联盟"是一种宣扬美国价值观,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的一种文化外交理念."和谐世界"与"民主联盟"在东盟问题上展开的角逐,也代表着中美两国软权力的较量.本文通过对两者在东盟问题上实践的目标、影响、阻力和前景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对两者进行一个较系统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叶江 《美国研究》2003,17(4):7-21
"安全困境"概念源自于霍布斯悲观的"自然状态"理念,自其运用于国际政治研究以来,不论防御性现实主义还是新制度自由主义,乃至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进攻性现实主义都承认它的真实性.但是,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可以通过"囚徒困境"博弈来解决"安全困境",防御性现实主义认为能部分地运用"囚徒困境"博弈来解决"安全困境",而进攻性现实主义则认为不能用"囚徒困境"博弈来解决"安全困境".进攻性现实主义强调在安全困境中国家不可能通过制度和合作,而只能通过主动进攻和扩张权力,乃至通过建立区域霸权来争取本国的安全.但进攻性现实主义却反对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战略",因为该战略以建立世界帝国为目的,从而模糊了国家的安全目标,以致不利于美国在安全困境中谋求真正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李奎报是高丽时期杰出的诗人,也是出色的诗论家,他的诗论对韩国古代诗学的确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他的诗论中,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诗学范畴,其中"味"目前还很少有人论及."‘味'是中国古代文论确立的关于艺术美特征的重要范畴".①李奎报的诗歌观念深受中国诗论的影响,在高丽诗坛中,他是较早地使用"味"来论诗的.与"意"神"等诗学范畴相比,"味"在李奎报诗论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它已经包含了对于诗歌风格、审美特征和审美属性的基本认识,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以中韩日为主的东北亚合作与交流事业,推进该地区各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于2004年11月4~5日在北京举办了"2004年东北亚合作与交流促进论坛".来自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商务部、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家旅游局、中国环境产业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以及东北亚相关国家学术界、经济界、政治界的50余名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参加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2.
"亚洲价值观"是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等人为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入侵亚洲国家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强调团结与合作、和谐与顺从.在此原则下,新闻媒体被要求与政府保持一致立场,促进民族和睦,此即所谓的"亚洲新闻观".金融危机后,东盟一些国家执政党的合法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各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惟有建立稳定的民主体制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各国在政治改革中,都将民主建设纳入了政治现代化的进程,新闻自由得到了法律上的保护,媒介内容及媒介管理方面发生了逆转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沈国琴 《德国研究》2011,(2):46-51,79
1951年之前,德国家长与学校在教育青少年时偏爱"守秩序与勤奋"、"服从与从属"这些目标,1968年后,"独立性与自由意志"、"自身判断力"与"自我意识"这些教育目标移至领先位置.上述这种发展导致德国青少年价值观从上世纪50年代至2010年间发生了三次转变:即从"顺从"、"秩序"经"自主"与"个性化"至"注重业绩".青...  相似文献   

14.
"新帝国论"与美国"整合外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阮宗泽 《美国研究》2002,16(3):36-49
近来,"新帝国论"频频出现于美国的舆论之中,包括美国一些重量级的美国学者、精英均在谈论新的"美利坚帝国".这种新帝国思想理念和政策取向的主要体现是反恐谋霸,追求绝对霸权、绝对领导、绝对安全和绝对军事优势."新帝国论"的出现与美国历史发展轨迹和现实因素密切相关.美国决策者认为,"9·11"事件的发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的情况相似,"最重要的是要抓住这一机会重新界定美国的利益和对国际机制的立场",并以"整合主义"替代"遏制政策".对于难以通过"整合"手段达到目的的对象,可采取孤立、遏制和"先发制人"的策略.但是,美国是否会面临历史上帝国最终都曾经历的过度扩张导致失败这一困境,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间的"五日战争"和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独立为标志,南高加索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倍受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该地区三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土已经沦为.了主要大国地政治和地经济竞争的舞台,俄罗斯的"维稳方案"、美国的"大中东战略"以及欧盟的"欧洲化"政策在此相互博弈.大高加索地区正在彻底地"国际化".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之间长期酝酿的冲突在2008年8月导致俄罗斯的深度卷入并升级为"五日战争",引发了俄罗斯从维持现状到公开支持分离政权的立场转变.这不仅从政治和法律上改变了独联体两个热点地区的面貌,改变了力量结构,还严重影响了整个欧亚地区民族一政治形势."五日战争"证明了共同规则、标准和准则已经失效,世界政治的主要行为体面临着设计世界秩序新模式的问题.梅德韦杰夫提出的新安全构想引发了不同观点和评论.促进有效合作,形成共同准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匡正历史 改善生活质量创造成为一流国家的条件──金泳三总统新年国政演说(摘要)亲爱的国民们:在迎接1996年新年之际,祝大家心想事成,获得巨大的欢乐和成果。今天我要向诸位讲讲今年我的国政运营设想,并请大家予以理解和参与。国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今天处于...  相似文献   

17.
改革的蓝图──正立历史,正立国家吴邻焕金泳三总统的国政演说对过去三年的改革作了整理,并描绘了今后两年的改革蓝图。金总统评价三年内完成了“匡正历史”的大框架,并提出在剩下的两年任期内要“正立历史”。如把“匡正历史”称之为对过去错误的清算过程,那么“正立...  相似文献   

18.
国家战略视野中的亚太区域旅游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太地区是中国国家战略利益的核心区域.对于中国参与亚太旅游合作,应从国家大战略的角度加以审视,应以经济互利互惠的"富邻"战略、对话与文化沟通的"睦邻"战略、国土安全与和平的"安邻"战略为目标,全面开放与周边接壤国家的边境旅游,并通过经济文化联系发挥中国的地区政治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的"国家品牌".本文主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中国的亚太旅游合作环境及战略架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对于俄罗斯而言,叶利钦时代与普京时代的转型既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但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体现出一定的断裂性.自上个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开始,俄罗斯改革的目标,至少在口头宣示上,与其说是从极权体制向民主制度以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如说是要从叶利钦时代转型形成的制度陷阱--非效率制度均衡中脱离开来,试图通过增加国家能力的途径建立新的效率制度均衡.运用"第二次转型"的理论范畴有助于全面认识发生在俄罗斯的由传统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转化以及与此相伴的社会转型进程,能够对叶利钦时代俄罗斯之所以败、普京时代俄罗斯之所以兴提供一种新的解释,同时,这也表明原社会主义国家转型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对于新加坡来说,是真正迈入新世纪的新起点.11月23日,吴作栋总理和李显龙副总理领导的内阁宣誓就职,标志着新加坡新一届政府正式成立.新领导层将拟定和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决心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创新的国家--一个适应新世纪发展和新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新新加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