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驼β-防御素caBD-1 cDNA基因全序列RACE扩增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骆驼β-防御素基因(caBD-1 cDNA)的全长序列,采用锚定PCR RACE技术,根据已获得的骆驼β-防御素基因的部分已知序列,设计了1条特异性引物作为上游引物,将反转录引物中的部分序列即3′接合器引物作为下游引物,成功地克隆了caBD-1 cDNA的3′末端序列;采用反向嵌套PCR RACE技术,根据已获得的骆驼β-防御素cDNA的部分序列,设计了1条5′末端磷酸化的特异性反转录引物和2对特异性反向嵌套PCR引物,首先进行反转录(RT),然后将mRNA反转录的cDNA进行环化,最后进行反向嵌套巢式PCR,成功地克隆了骆驼β-防御素caBD-1cDNA的5′末端序列。结果显示,获得了骆驼β-防御素caBD-1 cDNA基因的全序列。证实,RACE技术用于防御素基因的扩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比格犬β-防御素cBD1基因的表达产物,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犬β-防御素基因cBD1(canis familiarisβ-defensin-like peptide 1)的序列设计引物,提取比格犬睾丸组织总RNA,利用PCR扩增cBD1基因,然后将其克隆至pET-32a(+)载体,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BD1,通过PCR、酶切鉴定和测序确认,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并进行IPTG诱导和His-Ni-resin纯化目的蛋白。经SDS-PAGE检测,获得了约28ku的表达产物,与预期大小的β-防御素cBD1的分子质量相一致。Western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与抗His标签鼠单克隆抗体发生反应,显示重组蛋白获得了表达。结果表明,成功表达的cBD1为新型抗菌制剂的研制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已知的骆驼 β 防御素caBD 1cDNA序列设计了 1对预计扩增产物为 2 0 3bp的引物 ,通过RT PCR检测骆驼的整个消化道黏膜、肝、胰腺、气管黏膜、肺、肾、膀胱黏膜、卵巢、子宫内膜、脾、淋巴结、心等器官内caBD 1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 :caBD 1mRNA在整个消化道、气管、膀胱、子宫等管状器官内的黏膜层有表达 ,而在实质性器官如心、肝、胰腺、肺、脾、淋巴结、卵巢、肾中无表达。提示 ,骆驼体内的这种内生性抗微生物肽有助于骆驼的黏膜宿主防御  相似文献   

4.
从雌性绵羊输卵管、子宫体、子宫颈、阴道组织中提取总RNA,根据已获得的绵羊ghrelin基因e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了绵羊ghrelin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于pMDl9-T载体后进行测序.以a-肌动蛋白(a-actin)基因作为内参,采用半定量RT-PCR法扩增ghrelin基因,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应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计算雌性绵羊不同生殖道组织中ghrelin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从雌性绵羊生殖道各组织均扩增出了233 bp的ghrelin基因片段;ghrelin基因在子宫体的表达量最高,输卵管内次之,子宫颈和阴道内最低.表明,ghrelin对雌性绵羊生殖系统的调节及生殖激素的分泌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牦牛舌抗菌肽(LAP)基因序列的特征及其在生殖系统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从牦牛睾丸、附睾组织中扩增LAP基因,重组到pMD19-TSimple载体中,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并应用RT-PCR检测了雌性牦牛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组织)中LAP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克隆的LAP基因包含一195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与牛LAP基因相似性达97.9%,该ORF编码的64个氨基酸含有β-防御素特征性结构,即6个在特定位置上的保守半胱氨酸残基;LAP在牦牛生殖系统上皮组织中均有表达。推测LAP在牦牛生殖系统的先天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广西黄鸡β-防御素Gal-4基因的克隆和体内诱导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RT-PCR方法从广西黄鸡骨髓中扩增了β-防御素Gal-4基因的cDNA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广西黄鸡Gal-4基因大小为321 bp,推导的Gal-4由63个氨基酸组成,其中N端20个氨基酸为信号肽,C端38个氨基酸组成Gal-4的成熟肽。另外,分析了Gal-4基因在正常广西黄鸡(对照组)和H9N2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广西黄鸡(感染组)的肺、肝、腔上囊、十二指肠、肾、气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的6个组织中,肺、十二指肠、肾组织Gal-4基因的表达在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而在肝、气管和腔上囊组织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感染组比对照组的Gal-4阳性样品数多。在肝组织中,对照组的30个样品检测到26个阳性样品,而感染组的30个样品全都是阳性;在气管组织中,对照组30个样品检测到19个阳性样品,而感染组的30个样品检测到24个阳性样品;在腔上囊组织中,Gal-4基因的诱导表达情况非常明显,对照组30个样品中仅有9个阳性,而感染组的30个样品中有21个阳性。  相似文献   

7.
氨肽酶N mRNA在雏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鸡氨肽酶N(cAPN)含量差异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组织嗜性之间的关系,以看家基因鸡β-actin为内参基因,与cAPN目的基因在相同体系中扩增,以cAPN-pMD18-T标准质粒扩增曲线为标准,计算内参基因及目的基因各自的表达量,并将二者的比值作为相对定量依据,比较不同日龄雏鸡各组织cAPN含量的不同.结果显示,随着日龄增加,肝、脾、法氏囊、回肠、肾等组织中的cAPN表达量相对稳定,肺、腺胃、空肠等组织中的cAPN表达量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而十二指肠中的cAPN表达量持续上升,但盲肠、空肠中的cAPN表达量规律性不强且波动较大.表明cAPN的表达与IBV亲嗜组织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同时也侧面反映了IBV组织嗜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机体不同组织器官cAPN的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检测培养的蒙古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内sBD-1 mRNA表达水平,运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了相对定量测定.首先,建立蒙古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培养体系作为体外试验模型,提取细胞总RNA,根据GenBank中羊β-防御素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基因,对sBD-1 mRNA进行均一化处理,利用荧光阈值(C2值)计算sBD+1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经测序分析,扩增产物为β-防御素.结果显示,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测定蒙古绵羊β-防御素mRNA表达水平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流浪猫粪便中分离的贾第虫滋养体进行基因型鉴定,提取虫体基因组DNA,以16SrRNA和β-贾第素基因为遗传标记,通过PCR扩增、克隆、测序、NCBI比对以及相关软件分析,建立系统进化树,确定了其基因型。结果显示,成功扩增出291bp的16SrRNA和511bp的β-贾第素基因片段,测定了2个基因片段的序列,并经NCBI比对以及DNAStar中MegAlign软件分析确定该株贾第虫为十二指肠贾第虫F型。本研究首次对我国猫源贾第虫进行了基因型鉴定,为猫源贾第虫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牦牛β-干扰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取经植物血凝素(PHA)诱导培养的牦牛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并克隆了牦牛IFN-β基因,经PCR和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再克隆到pGEX-4T-1质粒载体中,构建了原核表达重组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可表达约41 ku的牦牛IFN-β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牦牛IFN-β基因ORF为498 bp,与乳牛IFN-β参考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8.6%,与猪、马、猫、人IFN-β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72.5%、68.9%、66.1%和63.5%,而与狗、鼠、鸡等动物的同源性均不超过25%;分子遗传进化树分析也表明,牦牛与乳牛IFN-β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鼠、狗、鸡等的亲缘关系较远,说明IFN-β基因有种属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RT-PCR方法扩增了猪ERK6基因编码区的序列,将扩增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采用Northern杂交和半定量RT-PCR方法在猪不同部位骨骼肌中分析了ERK6基因转录本的个数、大小及组织表达谱。结果显示,所克隆的猪ERK6基因片段长1 113 bp,含有1个1 10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该ORF编码367个氨基酸;该基因与已报道的人ERK6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0%;猪ERK6基因在肌肉组织中只有一个转录本,大小约1.5 kb。此基因在骨骼肌中的表达量最高,心、子宫次之,卵巢最低;而在脂肪、胃、肝、脾、肺、肾、十二指肠和胰腺中未见表达。结果表明,猪ERK6基因与已报道的小鼠和人ERK6基因一样,主要在骨骼中特异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研究驯鹿β-防御素-1(reBD-1)基因的分子结构,利用已克隆出的reBD-1部分片段,设计了1条特异性上游引物,并以反转录引物中的部分序列即3 sites Adaptor Primer作为下游引物,采用3′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reBD-1 cDNA的3′末端序列。通过与已知reBD-1片段拼接,得到了192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ORF)、终止密码子TAA、118 bp的3′非翻译区(3′UTR)以及poly(A)15,其中ORF编码具有64个氨基酸残基的reBD-1前原肽。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研究驯鹿β-防御素-1(reBD-1)基因的分子结构,利用已克隆出的reBD-1部分片段,设计了1条特异性上游引物,并以反转录引物中的部分序列即3 sites Adaptor Primer作为下游引物,采用3′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reBD-1 cDNA的3′末端序列.通过与已知reBD-1片段拼接,得到了192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ORF)、终止密码子TAA、118 bp的3′非翻译区(3′UTR)以及poly(A)15,其中ORF编码具有64个氨基酸残基的reBD-1前原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扬子鳄IL-1β基因的序列、结构以及生物学功能,通过采取成年健康扬子鳄外周血液,进行淋巴细胞的提取,再提取其mRNA,反转录得到cDNA,应用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出扬子鳄IL-1β基因的CDS区域,对得到测序正确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源性分析以及进化树构建,同时选取6种组织对扬子鳄IL-1β不同时期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扬子鳄IL-1β基因的完整ORF序列为801 bp,共编码266个氨基酸,理论上该成熟蛋白的分子质量为30 ku,等电点为5.15,总平均亲水指数为-0.254。同源性分析和进化树构建结果显示,扬子鳄IL-1β基因与美国短吻鳄的同源性高达91.9%,且处于进化树的同一个分支。IL-1β表达量在血液中呈现最高,非冬眠期普遍比冬眠期表达量高。本试验研究结果为扬子鳄IL-1β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扬子鳄的健康养殖和种群保护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构建马MHCⅠ四聚体分子,从马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对去除信号肽部分的2βm基因进行了扩增,将其RT-PCR产物经纯化、BamHⅠ XhoⅠ双酶切后与经同样处理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进行连接,转化入感受态细胞BL21(DE3)。将筛选出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诱导表达并将其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结果表明,去除信号肽部分的马2βm基因全长300 bp,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编码一由99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蛋白;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15 ku,且具有免疫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鸡β-防御素的功能与基因工程化生产的可能性,从已构建的重组载体pGEM-T Easy-gal-8中克隆gal-8成熟肽cDNA,将该cDNA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表达质粒pGEX-6P-1-gal-8,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挑取阳性克隆菌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检测显示,融合表达的GST-gal-8蛋白大小约30 ku,经灰度扫描显示该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119 mg/L.用固定化的谷胱甘肽亲和层析柱进行蛋白纯化,融合蛋白经Prescission蛋白酶酶切并纯化获得了完整的gal-8成熟多肽.抑菌活性试验显示,表达的gal-8成熟肽对黄色微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堆形艾美球虫广东株3-1E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组质粒pGEM-3-1E为模板,扩增了序列两端分别含有EcoRⅠ和XbaⅠ酶切位点的堆形艾美球虫(Eimeria acervulina)广东株3-1E基因(长度为529 bp),将3-1E基因克隆至巴斯德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ZαC中,构建了酵母表达质粒pPICZαC-3-1E。转化毕赤酵母X-33得到含有3-1E基因的重组酵母,甲醇诱导产生的目的蛋白经SDS-PAGE分析和免疫印迹检测,表明毕赤酵母成功表达了3-1E基因。  相似文献   

18.
β-防御素是哺乳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抗菌肽,广泛分布于黏膜上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在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β-防御素(beta-defensin,DB)被发现在哺乳动物雄性生殖系统中广泛表达,并参与对抗生殖系统微生物的感染,维持附睾上皮、附睾腔内的环境稳定,发挥抑菌抗炎的作用,同时与精子结合,调节精子的功能,参与动物有效生殖。迄今为止,雄性生殖系统β-防御素在人及鼠等物种的研究比较深入,但在其他哺乳动物的研究还很有限。本文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β-防御素在哺乳动物雄性生殖系统的表达分布、参与哺乳动物有效生殖的方式和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β-防御素-5 (AvBD5)分子佐剂与HVT冻干疫苗联合免疫雏鸡后是否具有免疫增效功能,笔者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AvBD5,制备了分子佐剂,将1日龄雏鸡随机分组分别注射PBS、空质粒pcDNA3.1(+)、分子佐剂、CVI988疫苗、HVT冻干疫苗以及分子佐剂联合HVT冻干疫苗.在鸡7...  相似文献   

20.
采用RT PCR技术从长白猪的肌肉组织中扩增出了泛素 (Ubiquitin)基因 ,并将其克隆到 pGEM Teasy载体 ,经测序表明 ,所克隆的基因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序列同源性达 99%。利用设计的融合表达引物 ,分别将泛素基因与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GP5蛋白成熟肽基因进行扩增 ,用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将 2个基因片段进行拼接 ,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cDNA4 .0HISMAXA中 ,构建出了 pcDNA U GP5重组质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