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旅馆里扫地、当服务员、练服装摊,最后当了汽车修理厂的老板娘。嫁了人,生了儿子,在北京买了车,买了房子,过起了北京人也得承认的小康生活。他丽的北京话已经说得很地道了。即使回到农村老家,她也坚持用“小护士”洗面级洗脸;她的儿子更是一口京腔,让李丽送去“能学英语”的幼儿园。 虽然在北京买了自己的房子,但李丽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的是个城里人,她觉得总有一天要回到家乡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2.
陆晓娅 《中国减灾》2012,(2X):24-24
<正>我的朋友李四有个癖好,喜欢没事开上车到处看房,从公寓到别墅,有名有姓的楼盘他差不多都看过。其实他已经买了房,眼下也没闲钱重新置业,看房就是过眼瘾。有眼瘾可过,说明社会进步了。过去单位分的房子,模样都相差不远。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房子还越盖越丑,上世纪5 0年代的房子还看得过去,到了70-80年代,就有些惨不忍睹——正应了阿兰·德波顿的那句话:"建筑师不能创造出适宜的环境正可以映射出我们在自己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亦无力寻到幸福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宋会良 《中州统战》2003,(11):22-22
“新官上任三把火”早已被为官者视为座右铭,许多为官者一上台便干劲十足地去“点火”。其实,充满激情干事创业是好事,但要是不深入实际,不问青红皂白,硬要大刀阔斧显力度,却极易把好事办砸。有这样一个故事:林某新买了套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对院子进行全面整顿,杂草杂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回访,进门大吃一惊地问,那棵名贵牡丹哪里去了?林某居然把牡丹当草给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套房子,虽然院子更杂乱,他却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却一团锦簇;半年都…  相似文献   

4.
<正>很多"房奴"考虑的主要是房子"升值"的问题。但对于只买了一套房子的人而言,房子升不升值意义是不大的,因为升值后的房子在你把它卖掉之前等于没有升值。"房奴"一般都是只有一套房子,房子涨价跟他有什么关系呢?因此,"房奴"不仅享受不到房子"升值"带来的实惠,还会产生潜在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记不得是谁曾经这么说过,“爱,就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责任”。这话印证在普通台湾民众王大成夫妇的作法上,我觉得很有道理。1993年4月初,他随渠县旅台返乡探亲团返回老家土溪镇探亲时,眼见故乡教育很落后,子弟们不能好好地读书,心里特别难过。因为他从小失学,一生深刻体会到一个人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痛苦!所以他下了个很大的决心,想在这方面为故乡尽一点力量。可那时他经济实在枯据,自己每月收入有限,又刚贷款买了房子,每期贷款本息的偿还已弄得捉襟见肘,哪还有余力来偿心愿!但皇天不负善心人,有一天他灵机~动,总算…  相似文献   

6.
<正>寒风凛冽,射阳县四明镇开明村的农民却心里暖洋洋的,因为,他们全村1781户农户都将在三年内住上新楼房。村民周正保说,过去,想进城住楼房又舍不得农田,在乡下种田又无法过城里人的生活,现在好了,"万顷良田工程"圆了我们农民的"乡村都市梦"。这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进,更离不开县政协的积极建言。射阳是全国农业大县,但长期以来农民分散居住、农田不能成匡连成片耕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终于盼到了!现在,我可以用自己的房子向银行贷款,新开一个橱柜店了,”端详着崭新的房屋土地使用权证,居住在尤溪县城关镇秦泰路的居民周维云显得十分高兴。  相似文献   

8.
律师信箱     
编辑同志:三年前,我买了一套价值30万元的房子,首付10万元,贷款20万元。去年,由于我的工作变动,收入受到影响,所以没有按时还贷。银行提起诉讼,并且申请法院查封了我的房屋。由于我只有这一套住房,按照法律规定,法院只能查封,不能拍卖。所以,我想暂时不还贷款,等到经济状况好转后再还。但是,法院上周通知我,限我6个月内搬  相似文献   

9.
吴亚明 《台声》2014,(9):52-53
<正>50多岁的姚小姐在台湾知名媒体做中层主管,最近在新北市汐止区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虽然离台北市区有点远,交通不很方便,但"做了那么多年无壳蜗牛,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个人觉得已经很满足了"。从屏东到台北,在职场打拼了近30年的姚小姐心里无限感慨。十多年来,台湾人的薪资没有变化,但是从北到南,都会区的房价却节节高升,不断翻涨。岛内国泰房地产指数显示,2008年以来,全台房价从当年年中每坪(1坪约合3.3平方米)平均约19.55万元新台币(以下均为新台币),一路攀升到今年3月底的29.01万元,6年大涨约48%。其中,台北市平均房  相似文献   

10.
罗屿 《小康》2013,(9):50-55
在涉及20个城市,有万余人参加的"2013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中,只有15.6%的人在2013年买了房子,而在其余84.4%的受访者中,只有不足一成人肯定地表示从现在到今年年底"会"买房。价格,仍是中国公众购房的首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1.
读者观点     
正作为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的新上海人,我和老公通过打拼在上海有了我们的公司,买了房子,有了宝宝,还把妈妈接来和我们一起生活。上海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城市,只要付出就有收获。相信未来的上海会更好,也期盼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2.
夏颐 《就业与保障》2010,(12):52-52
前段时间,很久没有联系的晓光突然打电话过来,说:"我买了套房子,这周末有空的话,过来聚聚吧。""买了套房子?"我不禁疑惑道,"去年你不是只有两万多的存款吗?现在的房价那么高,你哪来的这么多钱啊?""向我妈借的,还写了借条呢,我妈说,等攒够钱再还给她。哎,真是的。虽然是亲母子,可是明算账,利息只比银行的少一点点儿。"虽然嘴上这么说,可晓光始终都是笑着,可以看出,他对母亲的那份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3.
刘墉 《中国减灾》2011,(5X):46-46
<正>初到美国的时候,在一位同学家作客。他是个既英俊又有才华的男人,却娶了才貌都远不能相配的女子。尤其令人不解的是,他竟然抛弃了在国内交往多年,早已论及婚嫁的女朋友。"我的父母、兄弟都不谅解我!"他指了指四周,"可是你看看,我现在有房子、有家具、有存  相似文献   

14.
吴筇 《创造》2004,(4):32-33
距离感往往是一种奇妙的东西,譬如在某些电视片子里,把镜头的距离摇近一些,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大年,又成了都市里那些收入殷实且稳定者购车置房的大好时机--一个个别墅群在原先"只不过是普通农田"的地方的落成,一辆辆在中国组装的国外品牌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确乎是很养眼球的亮丽新闻点;而在反映农村情况的时候,远镜头的田野也是广袤而美丽的,很容易使人想到"休闲农业"或是"观光农业"之类.可是,将镜头凑近去看一下农民生活,会怎样呢?恐怕不能不有某种深切的忧患感.  相似文献   

15.
漫话廊     
《上海支部生活》2010,(8):32-33
据《河南日报》报道,目前,河南新乡市民向媒体爆料称,新乡市政府圈地8年却不开发,居住在这里的群众因此遭罪:房子漏雨不能住,因考虑到会开发又不敢翻修。对此,当地国土局称忙而未作回应。  相似文献   

16.
《新疆人大》2010,(3):42-42
昌吉市的连欣咨询:我表姐以朋友名义买了一套单位房,后来她的朋友又想要这套房产。尽管表姐实际出钱购买,并一直居住,水电物业费都缴纳了,但她现在仍然办不了房产证,请问我表姐能不能得到这套房产?  相似文献   

17.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山东人,在武汉当保安员。最近一段时间江西地区连续发生地震,11月26号那一次我们这里也感觉到有很明显的震动。我长这么大,还没从经历过地震,我听人说九江那边已经死亡好多人了,房子也都塌了,情况很严重。很多武汉人都去买了帐篷,打算晚上睡在外面。我心里很害怕,觉得我住的地方很不牢固,晚上都不敢睡着,我的几个队友也和我一样,这些天我们都是穿着衣服躺在床上的。晚上休息不好,就影响了白天的精神状态,我在工作中总是走神,已经挨了班长的批评了。现在地震已经过去很多天了,但我还是不能放心睡觉,地震有多可怕?我该怎么…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6,(11)
正"2016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71.5%的受访者对"以房养老"拥有认知",以房养老"这一新概念牵动了很多老年人及其家人的心,但能否真的打动他们,依旧是一个疑问"一个月有近两万元的养老金,房子还能一直住下去,这比租出去还划算。"今年70岁的北京老人李明珠在自己居住的小区楼下参与老年活动时,和自己的邻居们说道。李明珠是新华通讯社的退休老干部,在这一片新华社员工的家属区,她是老人群体里对理财、保险、金融类产品消息最灵通的一位。  相似文献   

19.
<正> 如今楼市精装修房、精装修种类越来越多。对开发商而言,精装修意味着更好的产品附加值;对业主而言,则意味着省去入住后装修的麻烦,节省很大精力。对一部分投资型买家而言,又可能意味着更高的租金。但另一方面,精装修在交房时出现不少纠纷,它对购房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故事一:签了合同但装修不靠谱赵小姐签买房合同的时候房子还是毛坯房,因为开发商提供了菜单式精装修服务,而她本人也希望节省自己装修的麻烦,所以用比毛坯房高的价格买了这套房子。但在签订合同时,一些装修细节却没法写到合同里。  相似文献   

20.
三年前,我买了一套价值30万元的房子,首付10万元,贷款20万元。去年,由于我的工作变动,收入受到影响,所以没有按时还贷。银行提起诉讼,并且申请法院查封了我的房屋。由于我只有这一套住房,按照法律规定,法院只能查封,不能拍卖。所以,我想暂时不还贷款,等到经济状况好转后再还。但是,法院上周通知我,限我6个月内搬出,或马上还贷,否则将拍卖我的住房。请问,法院能这样做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