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法治作为人类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在社会发展中越来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全面勾画法治中国建设宏伟蓝图,标注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新高度,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统一战线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3.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深刻反省自身几十年建设的得失和客观审视西方发达国家在当代迅速发展的现实之后。在政府主导下开始了法治化建设的转型,并取得了巨大成就。这种法治化转型是社会自身发展的客观理性需求,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并最终转化为推动现代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依据、基本内涵、本质要求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在政法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安树昆 《创造》2007,(7):82-83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话中就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阐述.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后,中国开启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崭新历程.  相似文献   

6.
十六大报告中,对依法治国理论较之以前有了战略性的新认识和新发展,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阐述比以往更加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并对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7.
今年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十周年纪念日。十年来,我国的法制宣传教育始终持续推进,不断深化,从法律知识的普及,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从国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到政府依法行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适时 《中国人大》2013,(12):34-38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要求,到2020年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张德江委员长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和  相似文献   

9.
李波 《今日浙江》2007,(18):50-50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的要求.深刻理解和认识这一要求,对于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总结古今中外一切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治国方略,对于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卫红 《桂海论丛》2003,19(5):71-7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就历史性而言 ,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传统。就时代性而言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必须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体现在民族成员的行动中 ,要体现在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要重在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对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十六大以来凭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党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要认真研究、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党的建设中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去年以来,江泽民总书记反复强调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①这“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②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总揽全局,内涵极为丰富,分则相对独立,合则三位一体,辩证统一。它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新概…  相似文献   

14.
法治浙江是 法治中国的重要窗口,法治浙江展示了社会主义法治优越性。而法治浙江之所以能够成为展示社会主义法治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完全缘于法治浙江自身的先驱地位、实践经验和独特优势。当然,在建设和维护重要窗口的背景下,如何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也是需要我们理性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思想路线、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的总概括,是一种时代精神.这种革命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构成时代主旋律的重要内容,必须大力弘扬.本文着重从党校教育的角度,探讨弘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在寻求发展主张民主的国家里,人民渴望秩序祈盼富裕是一种顺理成章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高莹 《岭南学刊》2020,(1):12-17
斗争精神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核和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迫切需求、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发扬斗争精神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提高个人政治品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路线;讲求斗争艺术,增强斗争本领。  相似文献   

19.
“法治”的内涵在与“人治”、与“法制”的差异中体现出来。“德治”并不是必然与“人治”相联系的概念。相反 ,“德治”作为相对独立的治国方略 ,对于建立“法治国”有着深刻的建设意义 ,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补充。德治既是法治产生的基础 ,又是法治实施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略论国际意识与高校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鸿鹏 《桂海论丛》2004,20(5):94-96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升国际意识是弘扬和培育高校民族精神中的时代要求,强化国际意识是弘扬和培育高校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因此,高校必须将国际意识的内涵渗透到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中去,没有国际意识的民族精神是狭隘的,是没有生命力的;有了国际意识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开放、充满生机的,也是强大不可战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