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行为法学会成立大会暨行为法学第四届讨论会于4月21日至4月24日在上海华东政法学院隆重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21篇,内容涉及法行为基本理论和法行为在法制实践中的具体运用等诸多方面。代表们还就中国法学的研究现状、中国当代法制运作的机制与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创立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对市场经济中的法行为及其控制展开重点讨论,由此确定了行为法学在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其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行为法学新的发展起点──中国行为法学第四届学术研讨会综述黄建武,卓泽渊中国行为法学会成立大会暨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于1994年4月21日至4月24日在上海举行。全国法学高等院校、司法实际部门、法学科研单位、新闻出版机构、国家机关和企业组织的专家学者共60...  相似文献   

3.
中国行为法学委员会首届年会最近在杭州召开。参加年会的代表80余人,是自1988年中国行为法学委员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活动。本届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现将论文中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早在1988年初,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行为科学学会行为法学专业委员会,1994年"中国行为法学会"组建之后,行为法学逐渐在学界形成了一种新的学术潮流。20多年来,人们对行为法学从关注到认可,从认可到深入探究,目前,虽然还没形成完整的、体系化的理论成果,但却有了许多具有时代新意的创见成果。历史上,学派的出现与形成都是当时的社会需要和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掌握与认识。从国外不同流派的产生与发展看中国"行为法学"的产生及其价值取向;从不同的社会治理及其行为学的创建来解读传统中国的行为规范及其"行为观",对我国的法理研究尤其具有启迪性。国外形成的"法律行为"对于中国人而言十分费解;同样,外国人也很难理解中国人对"法律行为"的认知。因此,我们有必要阐明"法律行为"这一基本概念及其在我国法学体系中的地位,才可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5.
行为法学是近几年来我国法学界崛起的一个崭新学科,也是应用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法行为问题而拓开的一个新领域。在今年五月下旬于西安召开的中国行为法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60余名专家、学者,就行为法学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问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社会历史中,学派的出现与形成都是当时的社会需要和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掌握与认识。从国外不同法学流派的产生与发展,看中国“行为法学”的产生及其价值观的选择对我们极有启发,这应该是一个能够引起人们反思的极好角度。  相似文献   

7.
行为法学是法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其产生受到管理学的一定影响。那么,行为法学与管理学的关系如何,这是行为法学必须研究的一个内容。本文对行为法学与管理学的关系,及其联系与区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行为法学委员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5月21日至5月24日在青岛隆重举行。上海大学法学院杨世云副教授和卢琦出席了会议。与会51名代表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法学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部门,以及新闻单位、企业界等。提交大会的论文有22篇。邢贲思、陈守一、王桂五等法学老前辈来信致贺,青岛市及北海舰队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大  相似文献   

9.
行为研究是人类认识自我的科学规定的必然;行为科学包含法学。法学研究不应固步于对制度和规范的静态研究,而有必要导入行为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因为法学本身具有鲜明的行为特性。  相似文献   

10.
行为法学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的法学理论与方法论模式,它与传统法学在方法上的异同表现在五个方面行为法学具有特殊性、实证笥、动态性 、兼容性、历史性、综合性等特征。还应遵循运动原则、行为原则、需要原则、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11.
一、创建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法学的客观必要性 为了促使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在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发展,为适应企业行为的规范化和强化企业经营法制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创建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法学。  相似文献   

12.
法学创建主要是针对一味地西化,无谓地贬损中国文化传统的风气而言,并探求一种关注社会现实的法学进路,呼吁文化自醒与行为的自觉。创建新时期的中国法学是实现法律理念与法律事实匹配的需要,是中国法学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四地”、“三法域”共存现状对中国法学提出的新课题。创建新时期中国法学的过程,也即探求关注社会现实的法学进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法律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行为研究的深入是现代法学从结构重心向行为重心转变的重要标志,但作为现代法的代表的中国经济法学对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关注不够,鲜有学者从行为方面展开对经济法的讨论。本文旨在讨论应用经济法基础理论建立“经济法律行为”范畴的意义和可能性,并对这一基本范畴进行初步论述,以拓展经济法的研究领域和对经济法现实进行新诠释。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法律体系应当是以公法、私法划分为内在特征 ,以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多层对应关系为外部表现的二元化的法律体系 ,其中 ,内在的二元化体现了民主政治社会二元分化的社会需求 ,外在的二元化成就了法律的不同功能对社会的调整作用。行为法学无论是作为一种方法论 ,抑或是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一种学派、一种法学思潮、一种法学学科等 ,都将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和研究我国的法律现象和法律制度 ,并将在多视觉和多元的学术组织中促进我国法学的繁荣 ,也必将促进我国法律体系的更新和完善 ,较传统法学更有益于“二元”法律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行为规律的学科,通常多以人类行为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不仅涉及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领域,还涉及了国家执法和国际关系及其政策的拟定实施等领域。由此,也形成了众多分支学科,其中组织行为学与行为法学有着许多共同之处。首先,两者都把人的行为看作特定权能的"社会人"的行为,而不是理性的"经济人"、"法律人"的行为;其次,两者均以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和集体行为为研究对象。利用组织行为调节人的行为,强调道德与法律行为两者的衔接,是中国法学理论的底蕴。  相似文献   

16.
大义灭亲在法学理论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大义灭亲中的杀人行为是犯罪行为 ,应受刑罚处罚 ,但要从轻或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法学如何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制度转型与中国法学的出场主要涉及到现当代中国法学是如何出场的,需要从中国法学作为一个学科的角度加以考察。中国法学作为一门学科和一个知识部类被建构起来,意味着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个重大转变。中国法学虽然受到了西方法学的示范性影响,但我们需要将中国理解为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来建构中国自己的法学体系,这也是当代中国法哲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研究法律行为,首先应采用法学的视角。规范法学视角、法社会学视角、法的价值视角均有其内在的优势,也各自存在着不同的缺陷。三者的关系并非完全并列,却相辅相成。在针对具体司法行为进行研究时,应当交叉使用。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是一场关涉经济、法律、文化等诸领域的动态化、一体化进程。法学教育的盲目国际化、法学思维的西体中用是当下中国法学在全球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客观样态,是一种"主题中国法学"的实践表达。中国传统文明中蕴藏着深刻而又丰富的法学智慧理性,其契合中国人世生活、服务中国人心;既有世俗意义上的规则之治,亦有超越意义的天道天理。当下若要实现全球化进程中的"主体中国法学"秩序的历史重任,势必得自传统中国法学文明处汲取智慧,自法学教育处省思、自法学思维处重塑。惟有此,中国法学才有与全球化对话的可能,现代的中国法学才能为世界展现其传统的文明智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加入WTO之后 ,法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适应这种挑战 ,中国法学教育必须走向国际化。其中包括法学教育理念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和法学教学内容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