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澳门是中国最早的对外港口和中西文化交汇点之一,许多怀抱爱国热忱的知识分子,从维新志士到革命党人,都曾以澳门为活动场所,探索救亡与变革的途径,孙中山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从事革命活动的。人们从位于澳门风景秀丽的松山对面的文第士街1号的国父纪念馆陈列的实物,特别是孙中山铜像两侧的“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偿”对联中,可以看出孙中山与澳门的密切关系。 孙中山的家乡香山  相似文献   

2.
10月24日,是敬爱的彭德怀同志诞辰92周年纪念日。这天上午,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亲切关怀下,彭德怀同志铜像在平江举行揭幕典礼。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随着潮水般的群众,来到当年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的旧址——天岳书院,参加这一隆重集会。已是金秋时节,但天阴沉,人更肃穆。一路上,纯朴的山民们边走边念叨着如烟往事,说到彭大将军,那低沉的语调,使我感觉到置身于一种特别庄重、严肃的气氛中。彭总铜像立于“起义馆”广场正面一个3米多高的台子上。台子四周用黑色大理石铺面。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的“彭德怀同志铜像”行书镏金大字,光焰夺目。台基背面并排立着的20面红旗  相似文献   

3.
在澳门,有一座“孙中山纪念馆”,里面收藏有许多孙中山与澳门有关的文物和图片。澳门是孙中山步入社会的舞台,迈向世界的门户;是孕育他革命思想的发源地;也是他将西医技术传入中国的窗口。  相似文献   

4.
丁东 《廉政瞭望》2010,(9):69-69
台湾桃园县福安里,有一个幽静美丽的风景区。蒋介石生前来到这里,觉得颇似家乡溪口,于是决定死后安葬于此地,命名为慈湖。现在,慈湖除了座落着蒋介石的陵寝,还有一个占地四公顷的塑像公园,安放着140多尊蒋介石铜像,其姿或立,或坐,或骑马,或拄杖,其态或庄重,或威严,或微笑,或安详。此外还有几尊孙中山的铜像和一尊蒋经国的铜像。这些雕像艺术水准一般都不低,估计均出自岛内艺术名家之手。  相似文献   

5.
首义广场     
首义广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美丽的蛇山脚下。这里是当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武昌起义的旧址。漫步在广阔的广场,瞻仰孙中山铜像、黄兴拜将台……仿佛又闻到了当年革命先行者们浴血奋战的战火硝烟。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皇权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辛亥革命的成功,是与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香港、澳门的经历和活动分不开的,与港澳爱国华人的积极参与也关系甚大。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孙中山出生在原隶属澳门的香山县翠亨村。他早年“常往来于香港、澳门之间”,特别是在港澳就读时,不仅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文  相似文献   

7.
澳门是孙中山最早走向社会,从事宣传革命、组织革命活动的地方。在这里孙中山为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主要革命活动有:一、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宣传活动;二、组织武装斗争,进行推翻封建王朝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三、孙中山在澳门的革命活动鼓舞和激励澳门同胞为推翻封建王朝进行积极而英勇的斗争,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耕晨 《党史纵横》2013,(1):44-47
医者孙文1892年7月,孙中山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获得医科硕士学位。不久,他在澳门开办了"中西药局"。药局也兼作医院,孙中山如果遇到繁难的手术,他的老师康德黎博士便从香港赶过来指导他。当时,垄断澳门西医行业的全部是葡萄牙医生,随着孙中山的名气越来越大,愈来愈受当地人的认可,那些葡萄牙医生们心生怨恨,于是借口孙中山没有葡萄牙的学位,怂恿澳当局禁止他行医营业。当局迫于压力,果然取消了孙中山给葡萄牙人治病的  相似文献   

9.
近日,在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80周年之际,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和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联合举办了永恒的丰碑——纪念孙中山先生文物文献展,不少文献首次公展。在一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1924年3月的月薪登记册中,赫然  相似文献   

10.
庚辰 《党史纵横》2011,(10):12-14
1866年11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佃农之家。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16岁时就只身漂泊澳门谋生,在一家鞋店当鞋匠,直到32岁才返回故乡,娶妻生子。孙氏夫妇育有三个儿女,大儿子孙眉、女儿孙妙茜,小儿子孙中山。为了维持生计,孙达成白天在田间劳作,夜间兼做村里的更夫,这样才勉强...  相似文献   

11.
李秋 《党史纵横》2001,(9):4-16
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农历十月初六)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其家为贫苦佃农。父孙达成,16岁赴澳门一家鞋店学徒,学成后在鞋店当工匠。32岁返乡务农,兼作村中更夫。母杨氏,农民之女,勤俭贤惠。孙中山上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下有一一个妹妹。其中一哥、一姐早年夭亡。仅剩孙眉、孙妙茜、孙中山、孙秋绮兄弟姐妹。  相似文献   

12.
16世纪,葡萄牙人入据澳门后,澳门成了中国最早的接纳西方科学文化的商贸港埠。长期以来,澳门不仅有着维护祖国主权、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光荣传统,而且由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成为中国近代社会酝酿变法图强、传播维新思想的一个策源之地。像林则徐、郑观应、康有为等不同时期的维新派人士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澳门都进行了各种考察研究及革命宣传活动,这些活动波及影响到中国的政界和思想界,对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代先驱者在这里开眼看世界  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与“鸦片”这个污垢的词汇…  相似文献   

13.
早在民进党上台之初,台湾各地就开始了清除蒋介石铜像的活动。高雄地区经过几年搬迁,绝大多数蒋氏铜像和雕像已被当局以各种名义扳倒或炸掉了。由于台湾当局搬迁蒋介石雕像和铜像的指令是在全岛范围内进行,所以废弃的蒋氏铜像越来越多,最后只好把来自全岛各地的蒋介石铜像都集中到桃园县一座公园里去。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在北京中山公园游玩、休憩的时候,中山堂、孙中山先生铜像我们是必要瞻仰的;当我们在传统的北京胡同中寻访古迹时,外交部街、铁狮子胡同等与中山先生的活动紧密相连的遗迹也不难找到;当我们欣赏丹丹枫叶时,香山东麓碧云寺内中山先生纪念堂必有众多参谒的人群。是的,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和北京有密切的联系。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的先驱,他曾三次来到北京,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他在京的革命史迹至今仍为北京人民、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所景仰。诸君请随我一同来思考孙中山先生三次北京之行的历史和意…  相似文献   

15.
澳门是个融合东方与西方色彩的地方。与香港相比,它显然不如香港光彩夺目,但它的古朴、沧桑的风土人情,让人产生丝丝情怀。到澳门、如果你想在晚上10点以后逛街买东西,或是想吃一餐夜消,普通人走遍了整个澳门最繁华的亚马打利比卢大马路,压根儿什么吃的、喝的都找不到,只好国旅馆早早睡觉,这就是澳门。到澳门,街上到处可见欧式建筑,提醒外来的旅客这还是个欧洲的小城堡。香港人称澳门是“乡下”,是利用周末度过小假,或是到葡京酒店赌场调剂一下生活的地方。进入现代化社会的世界,城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在澳门,依然保持着淡…  相似文献   

16.
1孙中山先生,1866年11月12日(农历十月初六)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其家为贫苦佃农.父孙达成,16岁赴澳门一家鞋店学徒,学成后在鞋店当工匠.32岁返乡务农,兼作村中更夫.  相似文献   

17.
情投意合结伉俪 命运从此一线牵 李秀文是出身于澳门的大家闺房。她的父亲李少邨是位支持革命的绅士。1924年,李秀文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就结识了叶挺。当时,叶挺正在孙中山的大总统府任警卫团第二营营长。他们俩人通过一段时期的交往和了解感情越来越深。 1924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决定实行联  相似文献   

18.
正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等职的马万祺,是澳门侨联领袖、著名社会活动家,在企业界、文化界等诸多领域担负着重要职务,为祖国和家乡的兴盛,为澳门的发展和繁荣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领导广州起义的革命前辈叶剑英仰佩不已。年龄相差20多岁的两人相识后,有过长时间的、多方面的交往,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堪称一段世上难得的忠义赤胆、云天义薄的忘年交。"广东首长意真诚"  相似文献   

19.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兽首铜像分列在喷水池两旁的石台上,每个动物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就会喷水两个小时。到了  相似文献   

20.
信息窗口     
5月22日上午,项英塑像揭幕仪式在武汉市江夏区风景秀丽的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隆重举行。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贾志杰、省委副书记、省长蒋祝平等出席,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钱运录致辞。9时零5分,当省委书记贾志杰、省长蒋祝平缓缓揭开红绸时,项英身着军大衣的铜像矗立在人们面前,此时全场爆以热烈的掌声。在贾书记、蒋省长的带领下,全场人员一齐向项英铜像三鞠躬,以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之情。铜像背依青龙山麓,坐西朝东,通高5.29米,像高3.3米,铜像基座上镌刻着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的亲笔题词:“项英同志浩气长存”。铜像背面高5米,宽20米的汉白玉照璧上,雕刻有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合撰的烈士生平简介。在附近是占地1000平方米的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着反映项英等革命先烈光辉业绩的文物史料、照片等,与铜像融为一体,成为江夏区最重要的爱国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