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派系政治文化是民进党的重要特征之一。自1986年成立以来,派系政治始终贯穿民进党政党发展历程。即使2006年民进党"全代会"通过解散派系决议,但各派系仍以智库、办公室、基金会等形式继续运作,深刻影响民进党的政党运作、选战布局、人才培养与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2.
台湾去年底"五都"选举,民进党得票大幅成长,延续上升势头,整个绿营对2012年"大选"的企图心进一步增强。新年伊始,民进党"大选"候选人之争逐步浮上台面,党内权力斗争拉开帷幕,两岸政策也在酝酿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民进党在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遭遇重大挫败,直接牵动党内各派系势力的消长。随着蔡英文辞去党主席一职,赖清德当选就任党主席,民进党内部新一轮派系博弈加剧。“新潮流系”继续维持党内最大派系的地位,“英系”成为党内执政县市最多的派系,二者与“正国会”形成三强鼎立的派系结构。派系生态由过去“新系+苏系+绿色友谊连线”与“英系+‘正国会’+涌言会”两大阵营的对抗,逐渐转为“英系”主导的当权者派与“新系”主导的非当权者派相抗衡的局面。民进党内部派系博弈渐趋激烈,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进党大陆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党内意识形态及路线斗争和内外多种因素结合的作用,民进党的"台独"主张逐步升级以至将"台独"条文列入党纲."台独"主张主导了民进党的大陆政策,成为民进党政治主张中最具特色、最受关注的部分,直接影响了该党的发展.随着台湾政治体制改革及政党格局的演变以及两岸关系与国际形势的发展,民进党大陆政策围绕着"台独"主张的升级、淡化与重新诠释而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呈现了各自的特点.走上执政之路的民进党在修改"台独"党纲问题上未有明确的主流共识,使之无法与大陆直接沟通与互动.  相似文献   

5.
张启楷 《台声》2006,(9):16-17
“多位亲绿学界、社运界要角呼吁陈水扁主动下台”,2006年7月13日,台湾各大报以头版头条新闻,报导此一可能撼动民进党执政根基,甚至冲击泛绿政治版图重新洗牌的重大发展。同一天,一直是民进党重要支柱的医界,因为陈水扁女婿、台大医生赵建铭涉案交保后我行我素,也传出质疑第一家庭和民进党的声音。刚在台湾执政满6年、即将于9月28日度过20岁党庆的民进党,正陷入创党以来最大困境:民意支持度像溜滑梯一样快速陡降,多数民调都已经降到20%以下,更严重的是还找不到停损点。诸多攸关陈水扁家族和重臣的弊案持续延烧,随时可能更进一步重挫扁和民进…  相似文献   

6.
5月27日,喧嚣多时的民进党主席选举落下大幕。这次选举参与人数较多,各个候选人背后牵涉到的派系关系也相当复杂。同时,本次党主席选举被认为关系到2016年谁能代表民进党出战台湾大选等党内权力重组的重大安排,各个派系均厉兵秣马,力求得到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故而选举争夺异常激烈。  相似文献   

7.
2020年底以来,岛内政治气氛发生微妙变化。因强推瘦肉精美猪入台、关停中天新闻台等争议政策,蔡英文、苏贞昌执政满意度大幅下滑,讨厌民进党声音再度升高,要求苏贞昌下台声浪渐涨。有台湾媒体评论指出,换苏声音攀高既反映民进党当局执政不得人心,也彰显党内派系斗争再度激化。  相似文献   

8.
自2000年3月选举结束民进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台湾政局发生剧烈变化.民进党面临在"立院"处少数地位情势下与在野党互动关系、执政党与新"政府"的关系、"台独"党纲与现行政治体制的矛盾及与大陆互动关系等棘手问题,一定程度陷入困境.民进党执政之后进行路线调整、权力结构重组、组织功能强化以及派系共治维持,实力总体处于上升状态.2001年底"二合一"选举对民进党今后的执政与政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个时期以来,该党已将选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将全力以赴争取打赢选战.  相似文献   

9.
郭苏建 《人民论坛》2013,(10):26-27
派系裙带关系还是制度因素?中共高层权力交接,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中共权力继承和交接上所注重的最高领导人权力可以"平稳交接"的原则,有利于最高领导人"梯队建设"的原则,以及防止任何个人权力坐大的"集体领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陈星 《两岸关系》2011,(12):21-22
2010年民进党改组后党内的权力生态结构沉淀并逐渐稳定下来,2011年是民进党政治生态变化较大的一年。同时,由于临近2012年“二合一”选举,今年民进党各项活动大多围绕选举动员展开。以此为中心,民进党力图逐步消解2008年败选以及陈水扁家族弊案对该党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借选举之便完成世代交替。  相似文献   

11.
陈星 《台声》2013,(11):38-38
一直以来,民进党对两岸政策调整的推动力始终来自其内部权力斗争和政治资源争夺的需要。但随着近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演变,对民进党政策调整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党内各派系不得不对两岸关系给予更多关注。在此情势之下,民进党如何调整两岸政策也成为该党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昆义 《台声》2011,(6):41-42
民进党执政时前驻美代表、前“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在美国演讲时表示,如果民进党再执政,将以“澳门模式”取代“九二共识”来维持两岸协商。  相似文献   

13.
李超 《统一论坛》2020,(2):43-47
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现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与前行政部门负责人赖清德搭档,迅速扭转九合一选举的不利局面,获得817万零186票,战胜国民党籍候选人韩国瑜与张善政组合(552万2119票),和第5次角逐大选的宋楚瑜与余湘组合(60万8590票),以57.1%得票率创历史最高得票纪录当选。  相似文献   

14.
5月,民进党内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党内的所谓"四大天王"经过激烈的厮杀,正式确定由前主席谢长廷代表民进党参加2008年大选;二是陈水扁为了强化个人权力,任命前海基会董事长张俊雄接替苏贞昌"组阁"。民  相似文献   

15.
刘红 《台声》2007,(6):34-39
随着苏贞昌的辞职,民进党初选引发的权力重组开始了。按照民进党内的运作体制,在“任期制,轮换制”下,一方面陈水扁必须交出权力但想延缓权力的衰减,一方面谢长廷必须组成新的权力中心但有阻力。因此,尽管权力中心重组进度、幅度还未明确,但重组势在必行,苏贞昌辞去“行政院长”职务,是第一个信号;张俊雄“二进宫”,则是陈水扁抗拒权力重组的第一行动;谢长廷关于“正,副‘总统’不适合辅选”的谈话,则是自主选举的第一个宣言。  相似文献   

16.
陈星 《台声》2009,(10):24-25
莫拉克台风给台湾带来重大的财产和生命损失,在马团队正为救灾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民进党又展开了政治突袭。8月26日,高雄市长陈菊、嘉义县长陈明文、屏东县副县长钟佳滨等台湾南部民进党县市长,召开记者会,宣布所谓达赖“愿访台为灾民祈福”的消息。随后,台北行政当局在经过了紧急商讨后,马英九拍板决定同意让达赖以“宗教领袖”身份赴台参加法会。在邀请达赖“访台”事件的背后,显示了民进党精于政治算计与政治斗争的性格。  相似文献   

17.
陈星 《两岸关系》2013,(5):25-27
去年5月下旬,苏贞昌在民进党主席选举中以甫过半数的微弱优势当选。在其当选之初,就有台湾评论分析,苏面临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加速党务革新,促进党内团结与整合;二是如何切实扎根基层,争取民众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推出理想人选,打好2014年台"七合一"选战;三是如何提出务实  相似文献   

18.
张文生 《两岸关系》2007,(11):27-29
"正常国家决议文"是民进党内政治路线激进化和党内政治斗争剧烈化的产物。原民进党主席游锡虽然在党内初选中挫败,但是选后仍然挟持"正常国家决议文"的构想试图维系其个人的政治影响力。然而形势比人强,随着游锡因特别费案被起诉而辞职,民进党内逐渐形成以"扁长体制"为特征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9.
民进党从创党初期就形成了自己一系列的政治诉求,并以此为号召与国民党进行竞争,获得了岛内一部分民众的认同,形成了一批忠实的追随者。2000年,随着陈水扁上台,民众曾热切希望民进党能带着全新的执政理念,给台湾带来新的气象,然而陈水扁两个任期即将过去,人们不仅没有看到期望的愿景,反而看到的是在陈水扁的强力操弄下,民进党政治理念的扭曲。  相似文献   

20.
去年“3·18”,民进党赢得台湾“总统”大选,陈水扁成为台湾地区新领导人,在台执政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国民党沦为在野党,由此开启了台湾政党轮替的序幕,使台湾政坛发生了天翻地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