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志敏烈士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一生。毛泽东称赞他是"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人民英雄,叶剑英元帅把他喻为古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之后的又一位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2.
方志敏烈士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一生。毛泽东称赞他是"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人民英雄,叶剑英元帅把他喻为古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之后的又一位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3.
1935年8月,方志敏在南昌惨遭蒋介石杀害,年仅36岁。毛泽东得知噩耗十分悲痛。全国解放后,他仍常常叨念着这位杰出的闽浙皖赣根据地创始人、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纯生前撰文回忆道:“毛主席多次对我说过:方志敏牺牲了,很可惜,是王明路线断送了他……”汪东兴近年也撰文说,毛主席常常怀念方志敏,称赞他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是很有才华的共产党人,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 毛泽东对方志敏的情感何以如此深沉笃厚?翻开历史卷册,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俩不仅仅是一般志同道合的共产党人,而且每当革命的转折关头都具有类同的远见卓识。在大革命的浪潮中,在土地革命的烽烟中,他们志相同,心相通。并肩战斗锻铸了他们的挚情厚谊。 一、在农民问题上, 毛泽东与方志敏早有共识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全国各地涌现了不少农民运动领袖,其中最杰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毛泽东、彭湃、方志敏等共产党人了。  相似文献   

4.
<正>方志敏烈士(1899—1935),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他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一生。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以身殉志,不亦伟乎"的人民英雄,叶剑英同志把他喻为古代民族英雄文天祥之后的又一位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3):39-39
方法一:大量批注,言如珠玉。毛泽东读书有写批注的习惯。在毛泽东所读过的书中,批注文字密密麻麻,有的书页上下两端、边自中缝都是。他的批注,有的是对内容的提要,有的是对人物或思想的评论,有的是联想相关事情的发挥,也有的是思想的火花。批注有短有长,短的只有一个字,长的多达2000字。  相似文献   

6.
“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佩带终生 在“文化大革命”中,许多人对毛主席像章的佩带越来越多,越换越大,而周总理只选中了一枚有毛泽东主席形象、铭刻着毛主席题词“为人民服务”的横排小型章。不论在国内还是到国外,他都佩带着它.直至逝世。  相似文献   

7.
“上有朱毛好主张,下有方邵打豺狼。第一英雄方志敏,第二将军邵式平。两条半枪闹革命,打倒土豪为人民”.这是一首赣东北的革命民谚——《打倒土豪为人民》,表达赣东北人民对方志敏、邵式平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8.
朋友,你是否了解方志敏?这里,兹录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员会、江西省人民委员会1965年撰写的《方志敏烈士墓碑文》: 方志敏烈士,江西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人,生于1899年。志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江西党组织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创建者,历任县委书记、特委书记、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红十军政委、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团委员、党中央委员。1934年,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合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志敏同志任抗日先遣队总司令。1935年1月29日,志敏同志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坚贞不屈,写出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名著,于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和英雄气概。志敏同志的一生,是共产主义者的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相似文献   

9.
陈仕文 《世纪桥》2001,(4):49-52
张文秋,乳名张前珍,学名张国兰,湖北省京山县人。因大女刘松林(思齐)、二女邵华(少华)先后与毛泽东主席的长子岸英、次子岸青结为伉俪而成为毛泽东主席的双重亲家。  相似文献   

10.
陈文新 《新湘评论》2010,(12):39-39
我的父亲名昌,字章甫,湖南浏阳人。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有幸结识毛主席,因志趣相投,成为好友。那时毛主席是学生会的主席,我父亲则是“雄辩部”的部长。我母亲姓毛,叫毛秉琴,主席亲切地称她为大姐。1920年主席与杨开慧结婚,就是我的父母帮着操办的。  相似文献   

11.
陈文新 《学习导报》2010,(12):39-39
我的父亲名昌,字章甫,湖南浏阳人。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有幸结识毛主席,因志趣相投,成为好友。那时毛主席是学生会的主席,我父亲则是“雄辩部”的部长。我母亲姓毛,叫毛秉琴,主席亲切地称她为大姐。1920年主席与杨开慧结婚,就是我的父母帮着操办的。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与方志敏都出生在十九世纪末的中国农村,方志敏比毛泽东小6岁。他们二人作为我党、我军早期的卓越领导人,都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毛泽东和方志敏之间似乎存在着令人称道的“缘分”,在许多地方两人都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二十世纪初,  相似文献   

13.
当前广大农村青年、特别是知识青年正在热烈学习毛主席著作。他们迫切希望把毛主席思想学到手。许多人初步取得了成绩。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方法不对头,学了以后和实际联系不起来。那么,怎样才能学习好,在学习中作到理论联系实际呢? 明确学习目的是学好毛主席著作的决定性的前提。一般农村知识青年都有读书习惯,不少人过去也读过毛主席著作。他们当中有的认为主席的文章很美,读书时就偏重欣赏词句;有的认为主席著作“深入浅出,逻辑性强”,读书就偏重  相似文献   

14.
延安琐忆     
葛瑜 《广东党史》2000,(1):29-31
在八年抗战中,我有幸长期生活、工作在延安,在党中央首长周围。中央首长平易近人,与群众平等、友爱、和谐、一体的关系,桩桩件件,感人至深。 在主席家做客 1940年,19岁的我是延安女子大学的学员。一天,和我一起入党宣誓的同班同学黄肖潜(徐特立的外孙女)邀我说:咱们到毛主席家去玩好不好?我说,当然好。于是兴奋地随她就走。她和毛主席很熟,喊毛主席为“伯伯”,而在我心中,毛主席是领袖,是人民的救星。见到毛主席既兴奋又紧张,我只知瞪大眼睛望着毛主席,竟不知说什么好。主席用他巨大而温暖的手摸着我的头顶问:你是…  相似文献   

15.
1960年5月8日、9日和10日,《人民日报》和国内各大报都在第一版以半版篇幅刊载新华社关于毛泽东主席在郑州接见外国朋友的报道和照片。新闻稿是熊向晖起草的,毛主席作了3处修改。其中,第一段原文是,“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主席因掉了“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几个字。加上“在自己的工作中”;还圈掉了“伟大”两个字,把这句话改成“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主席改完后,将稿子交给熊向晖,并问你有什么意见?熊说,后两处,主席改得非常好,只是对第一处的修改不理…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是马克思在布鲁塞尔民主协会为纪念波兰克拉柯夫起义两周年大会演说中的一句名言。方志敏与文天祥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古有文天祥,今有方志敏。一个是古代的民族英雄,一个是当代的人民英雄;一个是南宋王朝的丞相,一个是闽浙赣苏维埃政府主席;一个是以《正气歌》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而震烁史坛的古代爱国名臣,一个是以《可爱的中国》和“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豪迈华章而饮誉中华的当代共产党人。  相似文献   

17.
梅宏 《党史文苑》2010,(1):26-27
邵式平1900年1月27、日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1916年入县立高等小学读书。192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25年入团,同年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回弋阳、横峰地区领导农民运动。1928年1月与方志敏、黄道领导弋(阳)横(峰)暴动,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1929年冬任中共信江特委委员、军委书记、信江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和彭德怀何载也许真理在你那边1965年9月23日,毛主席约彭德怀谈话,要彭德怀同志去西南担任建设第三线副总指挥时,彭德怀当时提出:“我在庐山会议时曾做过三条保证,最后一条是今后工作不好做了,要劳动生产,自食其力。”毛主席说,也许真理在你那边。对...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期间,利用谈判之余广泛地接触了重庆各界人士,这其中就有柳亚子先生。毛主席与柳亚子的这段交往成了我党统战史上的一段久传不衰的佳话。柳亚子称赞毛主席亲赴重庆谈判是“弥天大勇”毛泽东与柳亚子初晤,是1926年5月在广州。当时毛泽东不过30出头,而柳亚子则已近“不惑”之年。可是,时任国民党中央监委的柳亚子一眼见到身材魁梧、带着浓重湘音的毛泽东时,就立即喜欢上了他。两人成了“忘年之交”。一起品茗叙谈,一起议论国事。柳亚子在交谈中对毛泽…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党——中国共产党建立整整90年了!在这个日子,心里很不平静,我想起很多往事,想起为革命牺牲的先烈,想起毛泽东主席多次称赞的方志敏同志! 方志敏是不幸的。他“因政治领导上的错误”而被俘,只活了36个春秋。他于1899年8月2113生,1935年8月6日被国民党蒋介石秘密杀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