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戊戍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在其子陈三立和同僚黄遵宪、熊希龄、徐仁铸、江标、谭嗣同等维新派人士的支持、佐助之下,积极响应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维新的政治主张,努力擘划改革,极力推行新政,鼎力振兴湖南;试图以湖南为基地“营一隅为天下倡,立富强根基,足备非常之变,亦使国家他日有所凭恃”。因而使得素称守旧的湖南“风气盛开”、“日新月异”,“湖南新政时为全国各省之冠”。当时,不少国际人士亲临湖南观光,引日本萨摩,长州诸藩以相比,赞誉“湖南之治称天下”。陈宝箴治理湖南“实有其业绩”,是全国各行省督抚中“推行新政最力之一员”,被誉为全国  相似文献   

2.
文心 《传承》2006,(3):38-39
天足运动最早抨击中国妇女缠足习俗的是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他们不仅在教会和西方商人所控制的报刊上批评妇女缠足,同时还发起组织了“不缠足会”或“天足会”这样的团体。直到20世纪初,“天足会”始终是不缠足运动的主力。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维新运动,把“不缠足”作为妇女解放的突破口之一。早在1883年,康有为就在自己的家乡广东南海发起一个“不缠足会”,主张妇女不缠足。一时间,“不缠足”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但在当时封建传统势力过于强大的社会,有的妇女为放足献出了生命。江苏沭阳一个姓徐的富户人家,视子媳倡…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     
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提起“康梁”之名,世人都有如雷灌耳之感。但是,说到中国现代哲学史,人们可以把康有为略去,梁启超却不可不提。原因在于梁启超的哲学活动和思想有着跨越中国近、现代哲学的特征,而这又得力于梁启超的思想方法和治学性格。这一点,他自己作了清楚的说明:他与“康有为有最相反之点,有为太有成  相似文献   

4.
正冬去春来,又是一个戊戌年。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倡导西方科学文化;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发展农工商业……可惜当年九月百日变法即告失败。光绪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海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当街斩首。“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思想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红 《前沿》2010,(2):108-110
本文论述了康有为孔教运动的理论建设问题。在致思理路上,康有为的孔教运动有着由儒学而来的宗教内容,由佛学而来的宗教精神以及由基督教而来的宗教形式。在具体的理论建设上,康有为的孔教运动分为确定孔教运动理论建设的基本框架,阐述孔教运动的远景目标、必经阶段理论以及阐明孔教运动中"出世间事"理论这样三个阶段。康有为孔教运动的理论建设开辟了儒学研究中宗教儒学的新向度。  相似文献   

6.
关于“”,北宋理学家程颐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渭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几千年来,中庸一直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肖娴先生谓,学碑当用帖相济,“以纠碑之朴野”。与此相近,前人亦有以碑益帖之说,即以碑强笔力,救其柔软。肖娴先生为当世碑学大家,先生少从康有为学,为其嫡传弟子。南海(康有为)虽有抑碑扬帖之论,然其书则为碑帖合一之相。  相似文献   

8.
《春秋》1996,(1)
近年来,围绕“中山”舰的打捞问题,在舆论界连连爆出了举国关注的热门话题。为什么一艘已在长江江底长眠了56年的“中山”舰,在社会上引起了如此强烈的反响呢?1895年2月17日,由于清廷的腐败,使颇具规模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灭。1898年,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首先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光绪皇帝接受了康有为的建议,并在颁发“明定国是”的诏书中强调:“国家讲究武备,非添设海军,筹造兵轮,无以为自强之计。”还下旨向各省筹款188万两白银,作为海军建造舰艇之用。可是,此计划因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而夭折。慈禧太后不但镇压了变法的领导人,还挪用了大量的白银。1908年,慈  相似文献   

9.
肖娴先生谓,学碑当用帖相济,“以纠碑之朴野”。与此相近,前人亦有以碑益帖之说,即以碑强笔力,救其柔软。肖娴先生为当世碑学大家,先生少从康有为学,为其嫡传弟子。南海(康有为)虽有抑碑扬帖之论,然其书则为碑帖合一之相。宝静学书二十年,由帖入碑,此种经历,正附前辈经验之谈。他开始由晋人王羲之入手,这也是清前学书者的法径,凡《兰亭》、十七帖、圣教序皆临习殆编,后沿流而下,凡唐代孙过庭、柳公权,宋代米芾、元代赵子昂,明代文徵明等都一一摹临不遗。如是十年,虽自感所书“秀逸”,而觉过于“柔弱”,于是转而攻碑,并旁及简牍、砖瓦之迹。…  相似文献   

10.
从康有为的“两考”看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罗素珍对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史学界大多数人认为它是一场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政治运动。也有少数学者认为它是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我则倾向后一种看法。对一场政治运动的性质如何看,离不开对运动指导思...  相似文献   

11.
“天下之大事莫过于‘万民之忧乐’”,语出温家宝总理接到友人转赠《王宗羲全集》之后所写的一封亲笔信中的话:“我喜欢王宗羲的著作,在于这位学问家的许多思想有着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身为天下人,当思天下事。而天下之大事莫过于‘万民之忧乐’了。行事要思万民之忧乐,立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应谨记这些道理,并身体力行。”温家宝总理自从上任以后,  相似文献   

12.
五四之前 ,青年毛泽东为了寻求社会改造的“大本大源” ,而研究哲学、伦理学 ;因为揉合中西哲学思想而形成独具风格的社会改造思想。哲学、伦理改造只是社会改造的手段和路径。哲学、伦理学是人们“言动之准” ,“范人之行” ,是发挥“心力”的必由之路。唯有如此 ,才能“动天下之心”。“天下之心皆动 ,天下之事有不能为之者乎 ?天下之事可为 ,国容有不富强幸福者乎 ?”[1 ] 我们认为早年毛泽东这一探索成果对于后来他一生注重哲学研究 ,强调思想改造的作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等等有许多内在的联系。研究它有助于进一步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3.
自立军运动:效法萨摩长州的政治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立军运动的实质是:以唐才常为代表的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谭嗣同和他的志士们的鲜血,已经彻底证明从中央自上而下推动变法维新已是不可能,唯一的出路就是效法日本萨摩、长州的榜样。唐等企图在清王朝内外交困的复杂局势下,借助康有为和孙中山两股政治力量,幻想取得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督抚的支持,并以会党势力为基础成立自立军发动武装起义,达成两湖地区的局部独立,进而实现自下而上的维新变法,以“保全中国自立之权”。本文拟从唐才常效法日本萨摩、长州的思想基础,自立军运动谋划、宗旨的隐晦表述及其与“勤王”、“惠州起义”、“东南互保”的复杂关糸中解码自立军运动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4.
无为之益     
老子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意思是说,不言的教诲,无为的好处,天下没有能比得上它的。  相似文献   

15.
“市”之探寻冯铁金“市”在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中,出现最晚,仅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但作为一个词汇,“市’的出现则源远流长。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我国就有了“市”。但那时的“市”是指交易场所,《周易·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妙批     
1、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有“模范省”之称,然各县县长大都是他的狐朋狗友。一次,他请康有为主持考一下县长、想借康的名望,抬高自己身价。  相似文献   

17.
出生于广东新会农家的梁启超(1873-1929),十岁应童子试即获神童之名,17岁中举,23岁与老师康有为耸掀公车上书,1898年的百日维新更使他名满天下。不过,据学者统计,他一生政治形象前后凡“十变”,重大政治转变计三次。这在一向尊崇“从一而终”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治理公车私用要抽薪止沸王尔龄“公车上书”是上世纪的事情。百年悠悠,而今却有了“公车上坟”、“公车上香”、“公车上学”……名目如此变换,大概是当年“公车上书”发起者康有为始料不及的吧。所谓“公车”,就是公家之车。汉代以官车送贤良方正赴京师,后世遂以“公...  相似文献   

19.
杨朱的学说于先秦时期曾为显学,孟子对此有过典型的描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关于杨朱的学说宗旨,由于史料匮乏,许多观点也彰显不明。比如“拔胫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③可以做两种解释:拔他身上的一毛利于天下,他不情愿为之;或者拔他身上的一毛而使天下人受惠,他不屑于为之。但“重生”、“贵己”作为杨朱思想的核心却是不争的事实。“重生”是杨朱的一个基本主张,“全生葆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③他以“轻杨重生”作为一种处世原则,“今有人于此,义…  相似文献   

20.
顾炎武的廉政思想是基于对明亡之故的探究及其亡国之训的总结.他认为,是由于明末统治者长期的政教缺失,导致了士大夫阶层道德沦丧,以至最终失天下而亡其国,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后世治国者当以此为殷鉴,首抓廉政,以“法”“名”“礼”兼采并用的综合治理方式来开展廉政建设,使君臣百官皆“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而尽力达致民富国治而天下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