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治官者鉴     
王志略 《人大论坛》2008,(12):37-37
曾经我以韩非子的法治为骄傲.以为中国自古就有法治理念。 比如,他曾在《韩非子·有度第六》中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又如,他在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由治而乱,由强而弱,由兴而亡之后,他说:“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相似文献   

2.
古代商鞅曾以重法制、重农战、严刑厚赏的政治主张,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使秦"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商君书·修权》是他提出以法治国,反对以私害法的文学名篇。其中一些关于法治的思想主张,仍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一、为公任法是治国的根本。《修权》提出,"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惟明主爱权、重信而不以私害法"。《修权》又指出,"人主失守则危,君臣释法任私必乱,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则治";"世之为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以乱也","故公私之交,存亡之本"。  相似文献   

3.
<正>法律神圣,至大至公,藐视践踏,法理难容。法律为治国之利器,无规矩不成方圆,守法纪才有安定。法治作为治国安邦的基石,更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保驾护航。法治中国的建设正乘风破浪,这其中离不开思想灯塔的定向领航。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对新时代中国发展大势的精准把握,从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8,(16)
正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务必从严。官吏是国家治理的具体实施者,其履职状况直接决定国家治理的效果。如何充分发挥官吏的治国理政才能,确保其清正廉明、严格履职,一直是当政者关心的问题,也是历代思想家论著中经常关注的焦点。在古代中国,"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的官员;而"不为"不仅是指不为"应为"之事,而且还包括"乱作为",即现代法律所指"有义务而不积极实施"和"积极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两种形态。我国古代在激励官  相似文献   

5.
尤永斌 《当代广西》2014,(21):63-63
正【讲话原文】"道私者乱,道法者治。"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引文延伸】"道私者乱,道法者治",出自《韩非子·诡使》。在这里,"道"就是"导",是引导、遵循之意。也就是说,治乱兴衰之道,主要在于能否严明法纪,杜绝因私违纪枉法。毋庸讳言,今天的公私关系同以往那种单纯强调集体主义、狠批"私字一闪念"已经完全不同。我们在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的同时,日益尊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是一个法制文明发达很早的国家。研究中国古代法文化遗产对于探索我国法制现代化的道路,具有借鉴意义。观今鉴古,稽往察来是法律史学无可旁卸的任务。"法制"和"法治"二词最早见于先秦诸子文献。《礼记·月令》中有"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的记载。《韩非子·心度》中提出"治民无常,唯以法治"的观点。《晏子春秋·谰上》中也表述了"修法治,广政权,以霸诸侯"的思想。从字面涵义并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综合考察,可以看出"法治"是指以法律为手段治国、理政、驭民,这是法家学说的核心。而"法制"不只是泛指法令制度和完善的立法,而且具有动态意义,即与修缮监狱、完备刑具,加强镇压相联系,因而包含执法与司法的内容在  相似文献   

7.
赵艳芳  刘金燕 《人民论坛》2012,(20):194-195
明朝的"重典治国"制度受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基础等因素的影响。虽然明朝的"重典治国"的方略在当时具有合理性并达到了统治者的目的,但是它也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当代对官员贪腐的治理也是国家法治的一部分,但是"重典治国"以威吓的方式达到效果,与现代法治文明不符,不应为现代法治所取。  相似文献   

8.
儒家以仁爱治国,德本财末,提倡恢复轻徭薄赋的井田制;道家以"无为"治国,顺其自然,土地只有其自然属性;法家以法律治国,弱民强国,承认并鼓励顺应生产力发展的土地私有化。根据儒家思想,住宅应实行"井田制",由国家定期分配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无偿续期;道家思想则彻底消灭了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概念,人们顺从自己的天性,在住宅寿命临近时,就地重建;法家思想认为,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应该自动有偿续期,与前后的法律保持一致,维护法律的权威。  相似文献   

9.
陈秀平  陈继雄 《前沿》2010,(20):28-31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是影响中国治国安邦大业达几千年之久的政治法律思想。先秦时期君民关系理论(主要是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民本思想。西周时期就出现了"敬德保民"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家从不同阶级、阶层利益出发,提出了不同内容的君民关系理论,但都是提醒君主要重视民众,以民为根本,这些思想是当今"以民为本"理论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0.
管子作为一个法家,在实行法治方面是很强硬的,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他同时也极其重视德治。在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中,有以德治手段相配合的内容。法方面的赏,要有道德方面的赞扬相配合;法方面的惩治诛罚,要有道德舆论方面的批判诋毁相配合。儒家讲治国,坚持以德为本。实行德治,也就是要以民为本,得民众之心。治国有常道,而利民为本。不论是法家还是儒家,都有德治的思想。认真地向历史学习,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会更有利于人民政权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道德既不能相互取代又相互关联。法德兼治是科学的治国之道。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是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治国方略的有效途径。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他强调指出,我们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的传统和执政的习惯,导致现行的治国方式上,决策者依然习惯性依赖政策。在政策治国和法律治国的选择上,政策重于法治。治国体系和治理能力,还有待漫长的跋涉和探索。依法治国的中国实践: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中国古代治国的正宗方式是"德主刑辅"。法律的地位并不高,"礼"和"德"才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方式。新中国成立后,改变了治国模式,通过法律的国家治理方式开始显现。按照国家领导人的说法,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于是有了1950年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1954年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但真正重视法律的治理,则要到1978年。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历史上 ,“权”与“法”的矛盾 ,一直是治国为政者头疼的问题。毫无疑问 ,产生法治思想的久远 ,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骄傲。“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这作为法家学派的政治主张 ,在战国时代就提出了。韩非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 ,明确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 ,建立了一套在当时颇为完整的法治理论。他主张法令一经公布于众 ,就具有不可违背的威力。“境内之民 ,其言谈者必轨于法。”既重视立法 ,又重视法律的效力。这些思想作为法家学派的理论 ,无疑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追溯历史 ,它对中国封建统治确实产生过积极影响 ,并断断续…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6,(5)
董必武是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先驱和奠基者之一。其法治思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诞生,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得到完善和发展。董必武法治思想主要包括无法不成国家、依法办事、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些法治明理不仅指导了新中国法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而且对今天中国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以及实现以宪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从而确立了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治国方略。为进一步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思想,就必须准确把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内涵,深入研究道德与法律相结合的内在机制,正确理解和阐释“以德治国”这一古代儒家的治国方略及其与现代德治的区别和与法治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法德并治”的治国方针,收到标本兼治的治国良效。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针对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问题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治国理政指明了方向。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是我国法律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借鉴吸收韩非“法治”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对于实现依法治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就《韩非子》中所述实行“法治”的原因、立法的指导原则、执法的指导原则这几个方面,浅要地分析韩非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科学治国方略 ,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制定的 ,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实施治国方针的实践中 ,必须加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 ,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和思想道德体系 ,维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健康、顺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押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法与道德的思想理论的基础上,积极吸取我国传统治国理念和丰富经验,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和时代精神,提出的崭新的治国主张。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和道德的理论和中国传统治国理论中的积极成分构成了这一治国理论的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20.
韩非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实质是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严格的执法行动来确保政治的法治化,避免政治的人治行为。企业管理也可以分为以"人治"为主和以"法治"为主两种情况。"无为而治"思想对于提升现代企业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视"无为而治",依靠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不仅是企业的内部事务,也是国有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