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78年以来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是党和国家历次重要会议的重头戏。去年 ,中共中央又专门召开了十五届四中全会 ,集中研究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问题 ,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 :“当前 ,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已进入攻坚阶段 ,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 ,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 ,在需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中 ,如何建立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并使之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是当务之急。“要确保国有企业及其权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分配制度 ,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 ,由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和三九企业集团共同主办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研讨会” ,前不久 ,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及上海市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界的同志共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学者指出 ,激励与约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 ,加强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对国有企业改…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进入了攻坚阶段,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集中暴露出来。其中之一就是企业家激励与约束机制弱化,这严重地影响了企业效率的提高。为此,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经过十几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基础。但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政企不分、产权不清、企业自主权不落实、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从而一再暴露出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不协调的深层次矛盾。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在进人攻坚阶段以后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加强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问题。这既是现代企业长期以来都在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在进入攻坚阶段以后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就是如何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问题。这既是现代企业长期未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党的十五大,对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决策、执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完善和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的逐步建立,不可避免地对目前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着激励方式单一,职务消费严重,监督体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建立合理、有效、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方式和手段,指出了建立健全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论坛》2000,(12):32-32
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因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围绕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个核心来进行,从而解决公司股东、董事、经理三者之间的分工与协调问题,在建立对公司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上下功夫。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建立竞争机制;进行公司制改造,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企业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改...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物质鼓励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济管理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这是建立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关键所在,关系到国有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 一、建立健全经营者激励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 在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中,很长时间以来,片面强调企业法人产权制度和有限责任制,而忽视建立有效的经营者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是国企经营者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和国有企业大量存在经营权侵犯所有权现象,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一部分国有、集体企业,长期以来处于“所有者缺位”的状态。国家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管理者的约束仅仅是行政意义上的干预。在更多时候,政府并没有动力,也没有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当好所有者代言人这一角色。所以,怎样建立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直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经营管理者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把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结合起来,既要使经营管理者获得与其责任和贡献相符的报酬,又要提倡奉献…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的重心,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本轮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的焦点,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约束地方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因素依然是体制机制,突出表现在国有资本管理体制与企业自主经营权之间的冲突。以南京市江宁区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实践探索为样本,发现深化地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发展须着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科学合理的容错机制;强化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发展中的市场化取向;重视国有资本与非公资本在文化层面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寻求建立一种有效激励与约束经营者的制度,不仅是现代企业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当前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目前的重点应当是借鉴西方经验,形成有效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现正处于"攻坚阶段"、"关键时期",经营者对企业的关切度对搞好企业关系重大。建立健全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是保证他们对企业尽心尽职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说,年薪制的问题现已成为影响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实行经营者年薪制,是改革实践的呼唤,是改革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保障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企业的经营者缺乏有效的约束。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革能否解决国企效益低下的问题,关键在于公司制度能否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约束。本文运用公司治理结构、代理成本等经济学理论,对公司制所能提供的约束机制进行了全面地分析,认为在目前条件下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革不可能对经营者提供有效的约束,从而也不可能根本解决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完成工业化积累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必须推进公有制产权制度的改革。公有制经济要确立自身的财产权利和属性。强调公有制产权制度改革 ,也是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的需要 ,是解决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深层次问题的治本之方  相似文献   

17.
一、国有企业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现在大家都在讲,国有企业改革到了攻坚阶段,要解决深层次的问题。那末,“攻坚”“坚”在哪里,“深层次”“深”在何处?在经过不同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以后,现在需要进一步认真总结和反思:国有企业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究竟是什么?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国民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 ,得到了长足地发展 ,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市场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一些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成为阻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一、国民经济发展受需求不足的制约 ,难以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由于对投资和消费约束机制的建立 ,需求不足 ,买方市场已成为市场供给与需求这一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 ,需求不足是长期围绕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在我国 ,国民收入较低 ,又由于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国有企业整…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发展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关键 ,是要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 ,进一步改革大型国有企业干部管理体制 ,改变对国有企业董事长和董事实行任命制的做法 ,实行彻底的委托代理制。同时 ,进一步明确规定国有企业董事长和董事的职、权、利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完善内部监督体系,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素。国有企业现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所具有的局限性和缺陷主要表现为:市场竞争机制超前,监督制约机制滞后;企业的自主权力扩大,监督制约力量变小;领导干部的权力运用增强,监督制约机制的职能作用减弱。要改变这种状况,国有企业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并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