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身关系”流变考(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着重研究了人身关系在西方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民法中的3种存在形态,证明了人身关系法是市民社会的组织法,揭示了人格关系法与人格权关系法的区别:前者是关于法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规定,后者为晚近产生的关于主体的具体人格利益的规定,为人身关系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先于财产关系的观点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人身关系”流变考(上)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本文着重研究了人身关系在西方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民法中的3种存在形态,证明了人身关系法是市民社会的组织法,揭示了人格关系法与人格权关系法的区别:前者是关于法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规定,后者为晚近产生的关于主体的具体人格利益的规定,为人身关系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先于财产关系的观点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宋晓亭 《证据科学》2001,8(3):136-137
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直接关系到处理医疗纠纷有关法律的立法基调,那么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呢。现在学说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另一种认为是民法的范畴。还有的认为是一种独立于民法与行政法之外的调整斜向的医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体系。本人认为,医患关系就其法律关系的属性和其本质来看,仍然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4.
何佳  华峰 《法制与社会》2010,(33):297-297
对于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问题,德国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进行过相应的争论,争论主要集中在税收法律关系是"权力关系"还是"债务关系"问题上。最终"税收法律关系是一种公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成为统一的观点,并写入了德国《税收通则法》,该观点传播至日本并作为一种通说被接受。  相似文献   

5.
再论医患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合同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直接关系到处理医疗纠纷有关法律的立法基调 ,那么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关系呢。现在学说界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种是认为属于行政法的范畴 ①;另一种认为是民法的范畴 ②。还有的认为是一种独立于民法与行政法之外的调整斜向的医事法律关系的法律体系。③本人认为 ,医患关系就其法律关系的属性和其本质来看 ,仍然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合同关系。一、医患关系符合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基本特征有的学者反对将医患关系归纳为民事法律关系 ,主要是认为它不符合民事法律关系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那么 ,是否是如此呢 ?本人…  相似文献   

6.
论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民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本质 ,包括 :民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关系 ,法律的调整对象 ,法律的调整对象和法律关系的关系 ,人身的概念 ,财产的概念 ,人身和财产的关系 ,民事人身权关系的概念和本质 ,民事财产权关系的概念和本质 ,物权关系的本质 ,债权关系的本质。文章就以上诸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与有关流行观点作了商榷。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化,法律上的雇佣关系与承揽关系有时也变得难以界定了。为了对两种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先从雇佣关系的定义着手,进而简要地阐述其与承揽关系的联系,再以劳动关系为中介,试就雇佣关系与承揽关系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进行探讨,如二者的主体、工作内容、工作性质、支付报酬、承担责任等方面的不同。最後得出,在实务中区分二者,就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8.
宋晓亭 《证据科学》2001,8(1):21-25
本文从民法的角度全面论述了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为民事法律关系中的 合同关系,阐述并分析了医疗合同的订立与生效以及医患双方的主要权利与义务,并对医疗合同的特点作了系统性地论述。  相似文献   

9.
命题是逻辑思维的重要形式,而命题形式之间的对当关系则是命题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任意两个命题形式之间的对当关系可以分为可比关系和不可比关系两大类。不可比关系就是独立关系,而可比关系又有相容和不相容之分。相容关系有等值关系、下反对关系、差等关系(蕴涵关系和逆蕴涵关系);而不相容关系则有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相似文献   

10.
赵西巨 《证据科学》2005,12(3):188-193
在美国法中 ,存在医患关系是主张医疗损害赔偿的一个先决条件。医患关系是一种基于双方自愿的契约关系。医生没有直接接触患者并不妨碍医患关系的建立,医疗建议可以启动医患关系。与一个想分娩健康婴儿的孕妇形成医患关系的医生也与胎儿形成了医患关系。与医生这一职业人员存在相互关系的人可包括没有与职业人员建立严格/直接的契约关系的人群。医生的注意义务可扩展到与其不存在直接的医患关系但存在特殊关系的非患者。如果通行的注意标准所创设的义务明显有益于某些可以确定的第三方,该第三方处于可预见的危险区域,而医生知道此类第三方的存在,那么医生的义务将指向该第三方。当医生仅仅提供检查而没有对受雇者提供医疗和照护时,医生与被检查人员之间不存在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文海 《法制与社会》2012,(17):62-63,65
本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解读,进行相关概念的分析与比较,详细阐述了个人劳务关系、雇佣关系、无偿帮工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针对个人劳务关系及相似领域法律关系中归责原则的冲突。本文以司法实践为视角,提出在处理这一冲突时,应遵循符合民法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并为广大法律工作者更好地处理司法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医患关系的形成与扩展:对美国法上几则新近案例的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法中,存在医患关系是主张医疗损害赔偿的一个先决条件。医患关系是一种基于双方自愿的契约关系。医生没有直接接触患者并不妨碍医患关系的建立,医疗建议可以启动医患关系。与一个想分娩健康婴儿的孕妇形成医患关系的医生也与胎儿形成了医患关系。与医生这一职业人员存在相互关系的人可包括没有与职业人员建立严格/直接的契约关系的人群。医生的注意义务可扩展到与其不存在直接的医患关系但存在特殊关系的非患者。如果通行的注意标准所创设的义务明显有益于某些可以确定的第三方,该第三方处于可预见的危险区域,而医生知道此类第三方的存在,那么医生的义务将指向该第三方。当医生仅仅提供检查而没有对受雇者提供医疗和照护时,医生与被检查人员之间不存在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如何正确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对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化解矛盾、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劳动关系是雇佣关系的社会化,劳务关系则外延广泛。运用比较法的研究方式辨析劳务关系、雇佣关系、劳动关系三者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找寻出船员在雇佣过程中受伤,船东承担相关责任的正确法律依据,以解决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不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事实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劳动关系问题在目前劳动用工中普遍存在,故导致劳动争议案件也逐年增加,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对事实劳动关系处理作出的规定也不系统,不明确,使事实劳动关系无法取得和劳动法律关系一样的法律地位,由此再次引发了社会对事实劳动关系的关注。如何保护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合法权益,正是本文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医患法律关系性质的界定是正确理解法律、适用法律的基础。我国相关学说虽然多,但仅仅是站在某一个立场,或以某一现象为基础,难免会有失偏颇。理论界的研究尚欠深入,司法实践中也有不少问题。文章从法学的角度论证,医患法律关系的基本性质是民事法律关系,它不属于民事合同关系,而与侵权责任关系有相似,但由于医学科学和医疗行为的特殊性,它应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责任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7.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但其始源并服务于经济发展,同时需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劳动关系又直接关乎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是劳动者权益之法。本文认为劳动关系需要在顺应时代变化所引起的劳动关系领域各方面变化的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在动态中寻求平衡,即在保持流动性的基础之上保持劳动关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关系契约理论是在对古典契约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很多方面前者是对后者的反叛和超越。关系契约理论的内容对于我们思考古典契约法在现代所面临的困境和窘况时应该选择怎样的思路是极有启发的。这一理话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代契约的范围,扩张了契约的根源,扩大了契约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论医患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桂荣 《行政与法》2007,(1):113-116
对医患法律关系的认识上的欠缺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和对医疗纠纷的处理。要正确认识医患法律关系,必须先对作为普通社会关系的医患关系有所认识。从医患关系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将医患关系中的“医”和“患”界定为与医疗活动有直接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即医院和患者。为法律所规制的医患关系,不仅只是社会关系、道德关系,更是一种特殊的医疗服务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20.
传统刑法立法秉承的基本理念是"以故意犯罪为原则,以过失犯罪为例外",但现代刑事立法中,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关系密切、互为依存,既有交叉关系,也有并存关系,还有竞合关系。本文以单位犯罪、渎职型犯罪以及结果加重犯等为例,分别阐述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特殊关系,以期在一个新的视野下科学地把握过失犯罪内部构造及其地位、作用,对进一步完善刑法立法、丰富刑法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