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研究》2021,35(2):94-116
国际制度的构建对美国维护霸权是一个关键因素。特朗普政府接连退出《巴黎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多边协议,其"退出外交"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表面上看,美国的这种退出国际制度的做法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它的全球领导权,其成本也极高,但深入分析便可发现,对于现存国际秩序的主导国——美国而言,这其实是一种制度制衡手段,即国际制度的重塑战略。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退出外交"的行为是以国际制度的重塑来低成本地维护美国霸权。特朗普政府选择退出或威胁退出国际制度并非单纯考虑经济因素,而是旨在通过"退出外交"扩充美国的权势和影响力。在动态权衡成本与收益的关系之后,特朗普政府对国际制度进行了适当的收缩,达到了既减少自身的开支又维护了美国的霸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邵乐韵 《新民周刊》2012,(20):34-35
希腊即便真的"脱欧",对整个欧盟经济来说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值得担心的是可能出现的连锁反应。到底带不带希腊"玩"下去,这是令整个欧元区纠结的问题。5月15日希腊各党派组阁失败后,欧盟对希腊可能退出欧元区的担忧骤然升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当天表示,IMF不希望希腊退出欧元区,但出现这种情况的...  相似文献   

3.
无论国际组织章程条约是否规定退出机制,成员国的单边退出行为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关切。由《里斯本条约》引进的《欧盟条约》第50条结束了欧盟内部有关退出机制的长期争论,为英国"退欧"提供了相对明确的法律依据。因缺乏可资借鉴的先例,英国"退欧"所带来的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在短期内无法消除。随着"退欧协定"谈判工作的展开,英国与欧盟早期在谈判路线方面的分歧日渐式微。但从谈判立场和缔约机制的角度来看,双方欲在预设期限内完成"退欧协定"的谈判和缔结工作,仍面临着潜在的法律障碍。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国而言,英国"退欧"在近期并不会对欧盟与第三国的条约关系造成重大冲击,只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考虑未来与英国重新缔结条约,以避免英国"退欧"后产生的法律真空。  相似文献   

4.
温尧 《当代亚太》2019,(1):4-37
国际关系研究在聚焦大国利用国际制度扩展权势的同时,也日益需要关注"制度收缩",即大国频繁退出或威胁退出国际制度的现象。美国的制度收缩有着基本的政治过程逻辑: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能为制度收缩打开时机窗口,有力的借口能塑造正当性和合理性,而对退出成本的权衡则决定了制度收缩的具体形式。即使美国总统特朗普有着"非传统"特质,其主导的制度收缩仍然适用于这一分析视角。特朗普上任时的国内政治状况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收缩时机;基于国家利益和他者过错等借口,特朗普得以合理化其决策;围绕退出的变更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复杂考量则决定了特朗普政府最终采取的制度收缩形式。制度收缩一方面可能帮助美国缓解压力、调适主导地位,另一方面也可能削弱其声望和影响力,并诱导其走向过度收缩。尽管如此,当前各类结构性因素仍然能够对特朗普政府的行为起到钳制作用,制度收缩尚未成为美国长期的战略取向。与此同时,中国可能赢得良好的制度扩展机会,但仍应保持审慎态度。制度收缩并非静态、机械的政策行为,其长远影响取决于大国在具体情境下的操作以及彼此之间的复杂互动。  相似文献   

5.
撑了半个多世纪的大方百货,依旧保留着醇厚的老情怀,时光似乎从未溜走。上海淮海路上的"二百永新"年底将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某快时尚品牌的专卖旗舰店。上海滩曾经令人骄傲的"十二大号码店",大多已因硬件不足而成为遗落在时间里的一串数字,二百的式微意味着上海老百货公司将仅剩4家。同样是诞生于上世纪50到70年代,北京却有那...  相似文献   

6.
尽管缅甸军人有继续长期执政的能力,但军人退出政治舞台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本文对缅甸军人退出政治舞台的前提条件以及途径和方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石渝 《新民周刊》2012,(15):50-51
对峙有可能长期化、持久化,没有一方付得起"先行退出"的代价。4月16日,在位于菲律宾西南方、靠近南沙海域的巴拉望岛,代号为"肩并肩"的美菲联合军演拉开序幕,军演将持续到4月27日。在启动仪式上,菲律宾武装部队参谋长杰西.德洛萨声称军演来得"及时",英国BBC外交新闻记者玛科斯也呼应说,这次年度军演"不一样"了,因为"...  相似文献   

8.
"九一一事件"对马来西亚政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九一一事件"对马来西亚政局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本文认为,由于"九一一事件"的影响所导致的行动党退出替阵,马经济重陷困境,以及马美关系的改善,国阵政府日前所面对的严峻挑战已大大地缓解了,国阵的统治明显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9.
2008年以来,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向国际市场投放了大量的流动性。相对欧美国家而言,东南亚新兴国家有着较为稳定的金融环境、较快的经济增长、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较大的利差,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前来"避难"。如今,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正式结束,东南亚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在对东南亚国家在美国第一、二轮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后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探讨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给东南亚国家带来的影响,并简要介绍东南亚国家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美国重视亚太地区,逐步发展其紧密的经济关系。美国在三个地缘区块分别实施加强区域性机制构建战略,扩大了美国的经济空间。特朗普执政提出"美国第一"原则,重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推进双边谈判,让美国制造业回归本土等,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能解决美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金姬 《新民周刊》2012,(44):62-63
2013年被称为"艺术品信托的退出大年",粗略统计下来,明年将有29款产品面临兑付期,涉资26.42亿。由于市场的泡沫尚未挤干净,艺术品信托面临很大的兑付风险。退潮之后,裸泳者不在少数。这句话送给国内艺术品基金可谓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12.
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的战略考量,在三种思考模式下发生变化。首先是权力思考决定了日本最初对"一带一路"采取观望态度,作为贸易大国的日本对海权变化密切关注,担心利益受损,因此对"一带一路"倡议持消极观望态度。其次是利益思考影响了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的转变,经过测算,日本认识到"一带一路"可以带来巨大商机,日本企业不能丧失机会。第三是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的转变也基于外交思考,特朗普退出TPP让安倍十分失落,主要国家就"一带一路"的态度变化,对安倍也是一个刺激,而安倍也试图在中俄关系中打进一个楔子。总之,日本对"一带一路"态度开始转变,在保持谨慎的同时,通过有条件的支持,谋求权力、利益和外交上的好处。  相似文献   

13.
曹中屏 《当代韩国》2021,(3):110-125
1919年"三一运动"中朝鲜半岛人民群众的"独立万岁"运动与民族主义者争建临时政府的运动几乎并行发展,运动中出现的这两种潮流,严重影响着半岛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走向和发展趋势,有深刻的历史教训."三一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运动的展开过程及其性质、民众呼喊"独立万岁"的流血斗争中其指导者在国内外组建"临时政府"的情景,以及统合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历史定位显示,"三一运动"体现的时代精神是:朝鲜半岛,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男女、信仰、阶层的全民族的团结、战斗精神.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是朝鲜人民反日独立运动各派别共同奋斗的结果,标志着旧的以复辟君主制为目的的势力退出了历史舞台,民主共和思想(包括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主义、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朝鲜半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欧美曾携手在中东欧培育新的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以及扩大欧盟和北约,双方的合作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潮。然而,"9·11"事件之后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成为欧美从合作高潮跌落的转折点。在如何处理国际问题上,欧美的分歧逐渐显现,冷战时期和冷战结束后初期紧密的跨大西洋关系出现裂痕。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将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欧洲人开始担心欧洲对美国地缘政治的重要性下降。自特朗普总统上任后,欧美关系又出现诸多新裂痕。特朗普抨击北约和欧盟,赞赏甚至鼓励欧洲内部的民粹主义势力,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奉行"美国优先"的原则,导致欧盟国家的普遍反感。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铝加征关税以及退出伊核协议,也沉重打击了欧美关系。本文主要分析欧美关系恶化的根源以及未来欧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马红漫 《新民周刊》2012,(22):86-86
一个在货币上分裂的欧洲,远远好于互相掣肘、受制于木桶原理的大一统欧洲。对世界经济而言,6月份可以称为"希腊时间"。6月17日希腊将再次举行大选,6月底将决定希腊是否能获得下一笔国际援助。这两件事情极有可能将决定希腊是否会退出欧元区,这也意味着欧元解体与否将会有个说法。欧元区相关各方都在力求让希腊继续支撑下去,以便维持...  相似文献   

16.
<正>"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7月3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上述改革举措。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在中国,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的差距一直存在。现实中,因为户籍二元化所带来的隔离与权益分化,更是影响着人们对于公平的感受。而为了弥  相似文献   

17.
1989年春夏,布什政府提出"超越遏制"对苏联战略及"完整而自由的欧洲"构想。美方要求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并试图利用欧洲常规裁军谈判促使苏联从东欧撤军。两德统一进程开启后,美国设计了"二加四"谈判框架,使其与欧洲常规裁军谈判相配合,以此推动统一的快速实现,并使苏联尽快从民主德国撤军。最终,美国实现了使德国按西方方案统一的目标,同时又为北约东扩打下基础。两德统一的溢出效应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在此期间美国放弃了"超越遏制"战略中把苏联引入国际体系的目标,转向管控其退出欧洲及解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德国黑黄联合政府于6月6日决定。彻底关闭8座已离网的核电站,并分阶段在2022年前退出核能,由此宣告德国的能源转向。德国弃核并非新鲜事,红绿联合政府早在2001年就决定要退出核能,当时规定了核电站被许可的剩余发电量。据测算,这些剩余发电量将在2022年至2025年左右消耗殆尽。  相似文献   

19.
梁雪村 《欧洲研究》2020,38(1):1-26
近年来,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了民族主义的回潮。是什么力量在维系欧盟成员国内部的民族主义?一体化的超国家理念经历了三代人的论证、传播、普及并实质性地弱化了边境、统一了货币之后,为什么还是没有"驯服"早就被宣布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民族主义?本研究从大卫·米特兰尼提出功能主义路径的历史背景入手,指出欧洲一体化从未获得过消灭民族国家、实现深度政治融合的理论保证。从根本上而言,功能主义路径指导下的一体化未能替代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的三项基本政治功能:一是确保相当范围内的政治团结;二是维持福利国家的道德前提;三是共识的再生产。欧洲一体化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的成功有赖于民族国家提供的政治根基,对民族国家的超越难以在缺少功能替代的前提下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英国脱欧公投开创了欧洲一体化历史上成员国退出联盟的先例,英国与欧盟将被迫开启成员国退出后维持与联盟政治、经济、社会联系的“多速欧洲”新模式,这对欧洲一体化的未来走向产生了深刻影响。(一)多重危机下的欧盟“多速欧洲”辩论“多速欧洲”,也称“双速欧洲”,是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为克服成员国利益和偏好的差异,允许部分国家选择性参加一体化的特定进程,或由核心国家先行在某一领域启动深化一体化的政策、待条件成熟时其他国家参与其中的政策模式。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