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约旦红海港口城市亚喀巴主持召开了美巴以三方首脑会议。会议期间,布什分别对以色列总理沙龙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阿巴斯施压,终于启动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为恢复停滞已久的巴以和谈带来了一线希望。不过,观察家认为,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虽在推迟了一个多月后得以启动,但其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为防止巴勒斯坦人携带狙击枪和炸弹进入以色列,以色列从2002年起建造隔离墙,包围了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地区,把以巴边界完全分隔开来。巴勒斯坦人进出必须通过以军检查站,接受安检并回答有关安全问题才能  相似文献   

3.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血雨腥风中走过了新世纪的第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巴以冲突高潮迭起,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大开杀戒,中东局势几度濒临爆炸的边缘。  相似文献   

4.
6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巴勒斯坦总理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沙龙在约旦红海城市亚喀巴结束三方会晤。会晤后三方各自发表声明,宣布正式启动久已盼望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沙龙在声明中承认巴勒斯坦建国的权利,并承诺拆除约旦河西岸未经许可建立的犹太人定居点。他说,统治巴勒斯坦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巴勒斯坦人应在他们的国家内自己管理自己。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总理沙龙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医生说他的大脑已遭永久性的破坏。看来,沙龙此番即使逃过生死一劫,也难再回到政坛上来了。病生在沙龙身上,可关切的、着急的和忧虑的人却很多,就连巴勒斯坦的阿巴斯都表示关心。人们与其说是关注沙龙身体上的病情,不如说更关心巴以关系上的“病情”,因为沙龙身上在很大程度上折射着巴以关系曲折变化的历史。从1948年以步兵连长身份参加第一次中东战争算起,沙龙在以色列军界和政界已驰骋近半个世纪。在40多年军旅生涯中,沙龙最突出的“贡献”就是率领、指挥以色列军队打压阿拉伯人,抢占他们的领土。所以,…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中东特使退役将军津尼和助理国务卿伯恩斯于2001年11月26日抵达以色列,开始他们的和平斡旋行动。在之后的27日和28日他们分别同以色列总理沙龙以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举行了会晤。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试图说服巴以双方执行停火协议,同时实施美国促成的和平计划。 这两位中东特使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派出的。鲍威尔11月19日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美国政府将全力推动并督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实现和平。他还呼吁双方应该面对现实,结束紧张气氛并友好相处。在讲演中他首次明确指出以色列“…  相似文献   

7.
4月9日,几乎到了崩溃边缘的巴以冲突终于出现了些许转机。以军于当日凌晨开始从约旦河西岸的盖勒吉利耶和图勒凯尔姆两座城市撤出,但同时又开进了西岸南部城镇杜拉。 巴以新一轮冲突可以追溯到2000年9月,沙龙无视巴勒斯坦人的民族和宗教情感,强行闯入阿克萨清真寺广场。此后,双方之间的冲突此起彼伏,自杀性爆炸事件频频发生。至2002年3月29日凌晨,局势急剧恶化。以色列坦克闯入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对阿拉法特的官邸发动猛烈攻击,进而围剿整个巴勒斯坦自治区。阿拉法特4月1日称,以色列总理沙龙和他领导的以色列政府内阁成员都是些“丧失理智的疯子”,他们对巴勒斯坦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而沙龙也回敬称阿拉法特是“恐怖活动的核心”、“和平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2002年4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突然宣布,他决定派国务卿鲍威尔赴中东斡旋,以设法结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暴力冲突,敦促以色列从包括拉马拉在内的巴勒斯坦城市撤军,推动双方贯彻有关政治解决中东问题的“特尼特计划”和“米切尔报告”,重新恢复谈判。布什还说,他以“以色列的忠实朋友的身份和为以色列的长远安全考虑”,呼吁以色列执行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尊严,  相似文献   

9.
1993年9月13日,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美国白宫草坪签署了《关于在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安排的原则宣言》。协议规定:巴勒斯坦人先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在实行自治的5年过渡期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将就巴勒斯坦永久自治协议进行谈判,以解决耶路撒冷地位、边境、遣返难民、以色列定居点和军队驻扎等问题。巴以协议的签署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至此,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经过近两年的艰难谈判,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从而使人们看到了全面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曙光。  相似文献   

10.
2005年9月12 口,以色列军队全部撤出了加沙地带,结束了对这片巴勒斯坦领土长达38年的占领,以撤出加沙, 标志着沙龙“单边行动”计划的正式实施。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单边行动”计划是指在巴以和谈失败、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受阻的情况下,以色列单方面实行“脱离”巴勒斯坦人的计划。2003年 11月,以色列总理沙  相似文献   

11.
自以色列总理沙龙上台执政以来,巴以冲突不断扩大升级.巴以冲突的加剧,背离了奥斯陆协议和戴维营会谈精神,给巴以双方和平解决彼此分歧蒙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12.
邪路撒冷问题是阻碍巴以和平进程的症结之一.以色列在1967年占领东邪路撒冷后,单方面宣称整个耶路撒冷是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巴方则要求建立一个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国际社会普遍支持以“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即依据1967年边界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巴以相互承认并和平共存.而特朗普2017年12月6日的决定,势必破坏巴以和平进程,增加中东局势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东局势起伏跌宕,复杂多变:伊拉克的政局正发生着重大变化,联合国的积极介入和伊拉克临时过渡政府的成立,预示着伊拉克人民恢复行使主权的目标已为期不远。以色列沙龙政府顽固坚持自己的强硬政策,致使巴以冲突进一步深化,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美国继续对叙利亚、伊朗、苏丹等地区国家实施强力制裁,并在西方八国首脑集团峰会上继续推销其推进中东地区民主化的战略设想。中东地区要实现和平与发展这两大目标,仍面临着重重困难和严峻的挑战。事实证明,单边主义行不通,没有联合国的参与,伊拉克问题难以得…  相似文献   

14.
国际要闻根据代顿协议的规定,波黑穆斯林、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三个民族如期于9月14日举行战后首次选举,将产生波黑统一的执政主席团、议会等.据统计,大约60~70%的选民参加了投票.阿盟部长理事会第106届例会15日闭幕.会议呼吁国际社会向以色列施加压力,敦促它根据巴以签署的协议认真开始巴勒斯坦最终地位谈判.同一天,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强调,以政府希望通过阿以双方的相互妥协来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25、26、27日,巴勒斯坦警察和群众与以色列军警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持续发生严重流血冲突,三天双方共死亡70多人.伤约1000人.  相似文献   

15.
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和巴解组织执委会成员阿巴斯代表双方在华盛顿正式签署包括巴以相互承认、巴勒斯坦有限自治等内容的和平协议。这是巴解与以色列关系的历史性转折,不仅标志着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开始结束近百年来的敌对状态,准备走向和解,而且成为打破整个中东僵局的转机。但这一协议的签署仅仅是全面、公正、永久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6.
3月28日举行的以色列大选很平静,结果也不出人所料。然而,以色列代总理奥尔默特选举前后关于实现与巴勒斯坦人的分离,划定以色列永久边界的表述却引起世人关注。奥尔默特3月2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熏如果他领导的前进党在大选中获胜,他将领导下届政府努力在2010年之前实现与巴勒斯坦人的分离,划定以色列永久边界。以色列《新消息报》4月10日报道说,奥尔默特计划在2008年10月前划定以色列永久边界,这比此前他声称的时限提前了两年。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以色列坚持尽快划定巴以边界呢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根据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将来治理(…  相似文献   

17.
哈马斯,这个成立于1988年的组织,刚刚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从白手起家到平步巴勒斯坦政坛,从成立伊始以色列借助它打击和遏制法塔赫,到向以色列搞自杀爆炸袭击,再到向犹太人发射火箭弹,哈马斯的演变史就是巴以关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贾自欣 《党课》2014,(18):54-59
今年7月,巴以冲突再度升级。7月8日,以色列展开了代号为“护刃行动”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动用海、空两方面力量对哈马斯所控制的加沙地区的150个目标进行了打击,仅20多天就造成巴勒斯坦方面1300多人死亡、7600多人受伤。哈马斯则向以色列发射了超过130枚火箭弹还以颜色,并在以色列先行接受的情况下拒绝了埃及提出的停火倡议。此次冲突已经成为近几年来巴以之间最为激烈的一次军事冲突,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国务卿蓬佩奥18日宣布,美国不再认为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建立的定居点违反国际法。这个决定无疑具有颠覆性,意味着美国改变了40多年来在此问题上的政策。定居点关乎巴勒斯坦领土,一直被巴方视为巴以和谈不可或缺的议题,因此也是事关以"土地换和平"解决巴以冲突的根本性问题。美国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此重大原则性问题上逾越红线,标志着美国已与"两国方案"渐行渐远,也在背离国际法和国际道义的路上越走越远,这将使其丧失"中东和平调解人"的资格。因此,除以色列表示欢迎,这个决定遭到国际社会几乎一致的反对。  相似文献   

20.
正在巴勒斯坦民众鸣枪庆祝沙龙走了之时,是否曾想过,自沙龙沉睡8年之时起,双方再无能推动和平的强人政治家。1月13日,以色列为前总理沙龙举行国葬。以色列蓝白两色的国旗整齐地包裹着沙龙的灵柩,放置在宽大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面。沙龙生于1928年2月26日,卒于2014年1月11日,享年85岁。至此,经历过中东战争的"中东五枭雄"全部谢幕,他们是"生存大师"阿拉法特、"大马士革大雄狮"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现总统巴沙尔之父),"天才政治家"拉宾、"现代埃及之父"纳赛尔和"推土机"沙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