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二、投身革民军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廿九日)下午5时30分,黄花岗起义的枪声震撼着黄埔陆军小学堂的每个角落。按原计划,陆军小学堂的同盟会员都配合起义,夺取黄埔炮台,可惜还未下达出发命令,黄花岗起义因走漏消息而被镇压,牺牲70多人,这就是名垂青史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革命党人英勇顽强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深刻地影响了邓演达等陆军小学堂的众多学生。  相似文献   

2.
“二·二八”起义是台湾同胞一次大规模反抗国民党暴政、争取民主自治权利的爱国民主运动。“二·二八”起义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惧凌侮、英勇不屈的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同当时全国各省风起云涌的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遥相呼应,紧密相连,汇成了中国人民争取解放运动的洪流。这次起义作为全国人民反对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配合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斗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台湾人民“二·二八”的行动是正义的,要求是合理的。台湾人民在起义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正确认识什么是爱国主义,怎样理解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与国家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周玲 《前沿》2006,(9):32-34
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源泉,爱国主义精神、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是一个有着极强自尊、自信、自强情感的民族。维系和凝聚这种情感纽带的,就是爱国主义这面大旗,这面旗帜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海内外全体炎黄子孙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新时…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11,(21):59-59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1911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经战一夜,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共57人战死,29人被捕遇难。革命党人潘达微收敛了72具遗体,安葬于广州东郊白云山麓黄花岗,故史称此  相似文献   

7.
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与对外开放龚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我国近代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与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实现国家的统...  相似文献   

8.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黄兴先生是当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因为他在参与领导的历次武装斗争中,以同年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二十七日)广州之役(俗称黄花岗起义)最为壮烈,所以很多人误以为他是埋葬于黄花岗的七十二烈士之一。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导刊》2011,(7):15-15
井冈山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是革命的民族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的、具有原创性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人文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沉淀和结晶,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体现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史要回放     
《传承》2004,(2)
桂籍志士参加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按照孙中山的部署发动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是日,黄兴率130多名敢死队员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击毙卫队管带金振邦及卫兵多人,两广总督张鸣岐越墙逃走,义军焚烧总督衙门。其后,敢死队与大队清军激战,因敌众我寡而失败。黄花岗起义震动全国,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参加起义的桂籍志士有30人,其中7人壮烈牺牲。他们是平南县的韦统铃、韦统淮、韦荣初、韦树谟、林盛初,桂平县的李德山,永淳县(今属横县)的韦云卿。两广统一1926年3月15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两广统一案》,规…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和生长、发育、壮大的强大力量 ,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之源 ;爱国主义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心理积淀、思维定势与行为模式 ,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之基 ;爱国主义以深沉的忧患和历史责任感纵贯在历史过程的始终 ,是中华民族凝聚过程中经久不衰的推动力。由此而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核。  相似文献   

12.
韩进英 《春秋》2011,(6):26-28
1911年是辛亥年.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领导下.这一年曾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即:4月27日的广州起义、史称“黄花岗起义”.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和12月31日的滦州起义。我的父亲韩多峰就曾参加了以王金铭、施从云和冯玉祥为首的滦州起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刘亚捷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貌,鼓舞、激励着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生存、发展而前仆后继,奋斗不息。在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发扬爱国...  相似文献   

14.
华侨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他们具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应该充分予以肯定和宣扬。辛亥革命时期华侨的爱国主义,是近代华侨中出现的三次爱国主义高潮中的第一次。董必武同志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指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差不多三分之一是华侨。他们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全体爱国华侨的光荣。”因此,论述辛亥革命时期华侨的爱国主义,对于提高我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和感情,增强我们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在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正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旗帜下,中华民族在外侮内乱出现之时,具有共同命运的不同政治集团能够摒弃前嫌,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御敌,使中华民族得以不断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皮明庥 《世纪行》2011,(1):28-28
在一次讨论会上,有同志向我提问。我不假思索地说,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故人们便称为辛亥革命首义。设问者说,难道在辛亥年是武昌首先起义吗?广州在同一年3月29日就发生黄花岗起义,比武昌还早半年。也没有叫广州首义。又说,在保路运动中.四川发生成都起义,而且各地起而响应者有全省各州县。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春秋》2011,(6):1-1
美洲致公堂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海外华侨组织.也是中国致公党的前身。1904年孙中山。加入美洲洪门,对致公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于1911年决定同盟会会员一律加入致公堂:辛亥革命时期,美洲致公堂积极筹款支援革命,它所捐助的大量经费成为辛亥革命起义.经费的主要来源:洪门致公堂众多成员也是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惠州起义等二系列...  相似文献   

18.
李鸿辰 《现代人事》2003,(10):18-19
关于爱国主义.列宁是这样界定的:“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素有爱国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多次受外族、外国势力的侵略而没有灭亡,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高珊 《重庆行政》2014,(3):91-93
正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精神的主题和核心要义。不同的历史年代赋予爱国主义不同的历史主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与梳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内涵的历史流变,发掘其中闪耀着历史光辉与  相似文献   

20.
李前 《长江论坛》2021,(1):24-3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激励着中华儿女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运动之中,始终是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弘扬者和践行者,并赋予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新的内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作用发挥的掣肘因素主要体现在一些人认知层面的误读和行为层面的异化两个方面,其原因可以从主体、客体、环境和实践四方面分析;新时代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作用的路径有:做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率、不断增强引领爱国主义精神的底气、营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环境以及创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